《生物标志物在指导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7
  •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影响着全球约2.57亿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丢失已成为定义功能性治疗并减少大量CHB患者的经典终点。在大多数CHB患者中,目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方法能够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但很少能治愈。新的病毒生物标志物,例如定量的HBsAg,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和HBV核糖核酸,以及这些标志物的组合,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候选者来指导HBV的治愈,从而更有可能鉴定个体实现HBsAg损失,并帮助设计新药研究。然而,用于分析这些标记物的某些测定法需要标准化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分析宿主生物标志物以评估宿主对HBV的免疫反应也很重要,因为CHB的自然过程是由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但是,这些生物标记物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05583
相关报告
  • 《关于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优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起始的亚洲共识建议。》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1
    • 亚洲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病率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优化诊断和治疗开始是减轻该地区疾病负担的关键策略之一。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24位专家召集并回顾了文献,以开发在资源有限的亚洲环境中诊断和开始HBV感染的共识性指南。专家组提出了11条与诊断,治疗前评估和适应症有关的建议HBV感染的治疗以及合并感染的HBV感染患者的管理在资源有限的亚洲环境中,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可能被视为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治疗前评估应包括检测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肝和肾功能,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e,HBV DNA,共感染标志物以及评估考虑到亚洲乙肝病毒感染的高负担,考虑到亚洲乙肝病毒感染的高负担,可以使用无创性检查(例如AST与血小板比率指数,纤维化评分4或瞬时弹性成像)作为肝活检的替代方法。专家组采取了积极的方法,并建议对所有可检测到的HBV DNA水平的HBV感染,代偿或代偿失调的肝硬化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无论HBeAg状况或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如何。本文提出的建议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优化亚洲的HBV感染诊断和即兴治疗率。
  • 《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11-02
    • 目的:观察分析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时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 HBV DNA 定量<5×102拷贝/mL 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 有显著下降,HBsAb 有显著上升(P <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 HBsAg 显著低于对照组,HBsAb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就诊时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 HBV DNA 水平,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进程,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