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在指导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7
  •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影响着全球约2.57亿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丢失已成为定义功能性治疗并减少大量CHB患者的经典终点。在大多数CHB患者中,目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方法能够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但很少能治愈。新的病毒生物标志物,例如定量的HBsAg,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和HBV核糖核酸,以及这些标志物的组合,具有潜在的作用,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候选者来指导HBV的治愈,从而更有可能鉴定个体实现HBsAg损失,并帮助设计新药研究。然而,用于分析这些标记物的某些测定法需要标准化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分析宿主生物标志物以评估宿主对HBV的免疫反应也很重要,因为CHB的自然过程是由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但是,这些生物标记物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05583
相关报告
  • 《腺相关病毒-CRISPR疗法有潜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28
    • 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HBsAg)的慢性生产可引起炎症和坏死,导致坏死性肝细胞、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衰竭。目前,没有治疗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者HBsAg表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疾病控制与预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证实CRISPR-Cas9有能力破坏HBV cccDNA,在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有效地抑制HBV表达。 这种微型化的CRISPR-SaCas9系统兼容了一个HBV核心区驱动的向导RNA,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8型包装注入动物体内,在静脉注射后58天内,治疗显著降低了HBV 转基因小鼠血清中的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进一步证明,CRISPR-Cas9技术具有治疗乙型肝炎的潜力。 文章发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HBV转基因小鼠购自北京维通达(Vitalstar)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模型构建采用了原核胚胎显微注射线性化HBV基因组。
  • 《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11-02
    • 目的:观察分析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时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 定量及 HBV 表面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 HBV DNA 定量<5×102拷贝/mL 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 有显著下降,HBsAb 有显著上升(P <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 HBsAg 显著低于对照组,HBsAb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就诊时 HBV DNA 定量>1×104拷贝/mL 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 HBV DNA 水平,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进程,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