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集成电路提案关键词:芯片、补贴、创新、立法、国产化》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09
  • 2022年3月4日,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在全球芯片供应持续紧缺背景下,此次“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们的提案均涉及了芯片相关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建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据中国电子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建议加速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表征测试和应用研究平台,建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行业数据库和基因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国内集成电路材料创新和企业发展。
    面向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在研发、标准、平台等方面的发展诉求,邵志清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加速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表征测试和应用研究平台,为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材料表征测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是建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三是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行业数据库和基因组技术创新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推进车规级、大算力芯片国产化
    根据上汽集团官方发布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布了四项建议。
    其中,《关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关于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聚焦“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
    此外,陈虹发布的《关于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的建议》则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不断推进下,陈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
    《关于推进车规级、大算力芯片国产化 支持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着眼“产业链补链强链”。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汽车董事长张兴海: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携手创新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小康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兴海提出5项建议,内容涉及车规级芯片供应、区域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等。
    其中,在《关于以国家力量推动解决车规级芯片供应紧张的建议》中,张兴海提出需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推动国产车规级芯片产业崛起。
    张兴海建议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同时,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从政策、资金、配套等方面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建设项目快速落地。
    另外,张兴海还建议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化创新、管理创新等;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全国政协委员、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邓中翰:聚焦后摩尔时代,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据中星微电子集团方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邓中翰院士,将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关于聚焦后摩尔时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提案》。
    在该份提案中,邓中翰观察分析了当下国际芯片领域的机遇及变化,尤其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今年1~2月里密集出台了新举措,纷纷加大在芯片领域的资金投入。而我国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集成电子电路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后摩尔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抓住历史机遇期,加快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抢占技术制高点,邓中翰建议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强化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扩大投资规模、助推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优先解决“缺芯”问题,推动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两会期间提出了三项议案建议,分别为《关于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建议》、《关于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应用的建议》、《关于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包括包括激活闲置产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及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等内容。
    王凤英建议,面对汽车产业芯片供应严重短缺,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并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长期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项目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今年提交关于进一步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配套政策、关于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产化替代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项目等建议。
    李飚建议中提到,优质民营集成电路企业,特别是民营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在芯片国产化与自主可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高性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如: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企业,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紧缺资源,更是国家军事装备自主可控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而承担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制造的民营企业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化合物半导体制造产业建线周期长,技术攻关难,有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急需国家有针对性的制定特殊政策。如:在出台“稳链强链”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的特点,在选择头部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
    李飚还建议,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产化替代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增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中将提出五点建议。其中包括:
    坚持需求引导,根据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探索规划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的互补性,增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竞争力,同步提升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强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
    抓好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见效。超前部署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5G、千兆光网、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稳妥推进“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搭建全球知识产权数字交易平台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据经济观察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提交了《关于搭建全球知识产权数字交易平台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提案》。该提案建议:
    由国家牵头搭建全球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针对文创IP、芯片、数字影音等重点知识产权领域,形成明码标价、按需收费、公平合理、售后完善的全球知识产权定价和交易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力;
    加大对新型侵权盗版行为的惩处整改力度,建立侵权“黑名单”,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中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今年两会代表们的提案高度集结了今年集成电路发展的焦点、关键点。凝智慧,助突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集成电路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相关报告
  • 《读懂创新的五大关键词——从全国两会看科技自立自强》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3-11
    • 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到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哪些信号? 关键词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我们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就要过硬。”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达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关切。 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不牢”。 2月25日,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航空工业集团光电专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左)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规划纲要草案打出了强化基础研究的创新组合拳。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牢基础。”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委员表示,做强基础研究才能将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研究人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磨制用于精密测量引力的钢球(2018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些政策有的放矢,含金量高。”周玉说,只有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二: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中,都提到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G遇上北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代表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当5G与北斗融合,将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体系,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 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2020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对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难题,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委员说。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毫米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委员认为,我们应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上下游创新主体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创新合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台安装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播种机在播种棉花(2020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华北 摄) 关键词三:人才创新活力 规划纲要草案鲜明地将人才定位为“第一资源”,强调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受制于压任务、定指标、求数量等一些科研评价倾向,不少科技人员表示“压力山大”。 “这种算工分式的做法,会让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委员说。在袁亚湘看来,应取缔不合理的评价指标,破除不利于科研人员健康成长的“藩篱”,让他们安心、潜心、舒心研究。 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程琳(左)、张蕾蕾在温室观察记录花菖蒲新品种生长情况(2020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坚持问题导向,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这些暖心的政策令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非常振奋。 “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说,“期待这些政策尽快落地生根,让广大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 关键词四:揭榜挂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规划纲要草案就“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在进行聚合物驱油实验(2019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英雄不论出处,能者尽展其才。”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认为,“揭榜挂帅”等机制的实施,能让企业和更多创新主体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揭榜挂帅’就是要让能者上、让有为者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认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有先进的原创科研成果,“立地”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从科学技术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创新。 关键词五:企业创新主体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如果仅靠“一招鲜”,很难“吃遍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五指并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才有力。”赵继委员建议,由龙头企业当盟主,各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关键共性和前沿核心技术。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进行生产工作(2020年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企业投入的增长释放了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代表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赢。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说,近两年公司研发费用实现翻番增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司,目前公司聚集了近百名归国留学人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黑龙江飞鹤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属的甘南县瑞信达原生态牧场,工作人员在检查一辆刚装完鲜奶的全封闭低温安全运输车(2018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说明国家对企业创新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备受鼓舞。”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代表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政策活了,创新活水就能充分涌流。(胡喆 徐扬 杨思琪 董瑞丰 孔祥鑫 李鲲 张紫赟) 来源:新华社
  • 《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工程开工》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5
    • 2月28日,在北京经开区34号地,筹备组成员代表、工程施工人员代表和管理人员代表佩戴口罩,依次排队经过测温后,进入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研发楼建设项目工地,在举行简短的仪式后,北京经开区又一重大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当前疫情尚未退去,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根据北京经开区要求,结合疫情防控现状,严格按照“积极准备、严格管控、有序推进”原则,合理拟定开复工方案及时序表。 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为了确保顺利复工,我们一方面严格执行外地返回员工14天隔离措施,按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另一方面施工方主动对接本地供应商,订购建筑材料,为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破土建设的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研发楼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8层,地下3层,旨在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圈,搭建多层面沟通平台,携手上下游企业共促新发展,该项目有利于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提升集成电路生产线效率,降低生产线的建造与运营成本。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根据主要业务方向设立产业链国产化、技术开发与合作、技术服务、联盟及产业链建设四个主要业务部门及相应的组织。2019年12月,北方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增资到1.5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长期坚持推动的国家战略任务,北京经开区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现已形成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为龙头,包括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规模占到北京市的一半,率先在国内建成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生产线,一批代表企业及研究机构承接了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在关键装备及材料、先进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成果。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北京经开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将以系统应用为拉动、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重点、以设备为突破、以基金为引擎,对存储器芯片、移动终端芯片、功率器件/微控制器MCU、传感器芯片四大类主要产品进行重点突破,把经开区建设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与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