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2025,央国企军团开始行动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3
  • 12月10日,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集采公告发布,招标总规模为12GWh,不区分风冷/液冷,适用于共享/配套储能,包括2h(0.5C倍率)及4h(0.25C倍率)方案。

    11月份以来,中国电建、中国华能、中广核、中国能建、中核汇能等多家央企陆续发布了2025年储能集采公告,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涉及2025年的储能集采规模已超50GWh,采购内容主要为电芯、PCS以及储能系统。

    2025年储能集采大幕拉开

    从招标规模及主体来看,中国电建以16GWh暂居榜首。16GWh招标规模为2025-2026 年预计装机总量,本次招标将确定集团公司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入围供应商。目前该项目已开标,超过70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参与投标。而在11月初,中国电建刚刚发布了1GWh的储能电池招标。

    2024年中国电建积极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承建的新华乌什500MW/2GWh构网型储能项目并网带电成功。该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构网型(独立)混合储能项目、目前国内在建单体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目前国内最大的全钒液流、磷酸铁锂混合型储能项目。还曾对标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电站勘察设计,对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端储能技术完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招标类型来看,中国华能、大唐集团、中广核、中核集团、中国电建均为储能系统招标量,规模超45GWh;中国能建旗下中储科技发布6GWh储能电芯招标;国能信控根据公司储能项目执行情况及预期需求,开展了储能变流器硬件设备采购,用于储能升压变流一体机集成,其中高压储能变流器招标共计招标692套,总规模超1.8GW。

    5大招标趋势值得关注

    从近期发布的储能集采招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趋势:

    单次集采规模越来越大。2024年几大央国企储能集采多为3~5GWh,近期发布的2025年集采中,中国电建、中核集团、中广核单次集采规模均超过了10GWh。

    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储能集采参与企业大约在50家居多,近期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集采吸引了70余家企业投标,报价区间为0.4418~0.5983元/Wh,平均报价0.484元/Wh,其中近8成企业报价低于0.5元/Wh。

    对投标人要求提高。具备核心设备自研能力、三年内无火灾发生,储能系统供货业绩要求不低于1GWh等逐渐成为普遍标准,且必须具有单个项目100MWh以上的业绩。

    314Ah电芯需求爆发。2024年314Ah电芯招标多次出现在央国企招标项目中,其中5月国信能控4.35GWh磷酸铁锂电池采购中,314Ah电芯集采规模约为3.3GWh,占比达76%;7月中国电气装备14.54GWh磷酸铁锂电芯采购中,314Ah电芯集采规模为11.1GWh,占比达76%。从近期的2025年招标要求中,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集采明确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 280Ah,储能系统整体效率≥ 85%,储能系统(包含电池)整体质保5年。

    4h和构网型储能系统逐渐起势。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大幅提升,长时储能和构网型储能因为对电网的支撑能力更强,成为行业发展热点,这一趋势也在招标要求中得到了验证。中核集团12GWh集采中包括2h(0.5C倍率)及4h(0.25C倍率)方案;中储科技6GWh电芯框采中,包括了 5GWh的2h及4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尺寸约207*174*72 mm;大唐集团2024-2025 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采,2h及4h各占一半;中国华能2025年度4GWh储能系统框采,也是包括了2h、4h系统。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储能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50GW,达到55.18GW/125.18GWh,年底有望突破70GW。

    事实上,我国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众多央国企的大力支持,储能也逐渐从业务“配角 ”走向“主角”,在这里他们将充分发挥央国企的优势,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2138-1.html
相关报告
  • 《央/国企“加速”储能电池制造进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8
    • 进入第三季度,国内大储招标活跃度提升明显,更大规模的储能招标需求正加速释放。伴随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大储招标业主对电芯容量及竞标企业的资质要求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前期主要以储能项目投建业主角色出现的央/国企,也在加速向储能产业链纵深布局。从近期市场动态看,央/国企除了在系统集成环节已成为储能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力量外,在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制造进程上也在提速。 央/国企大容量储能电芯已“问世” 从当前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看,储能电芯及系统价格持续下探,行业洗牌加剧。而头部电池厂商正凭借产品、技术、资金、渠道、品牌影响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将电芯容量推向更高。 储能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成本占比约在30%以上,对于央/国企这类大型储能项目的业主来说,如果其自身具备大容量储能电芯及系统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将能更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项目的收益率。 而当前,央/国企主要是通过成立集团子公司,或与储能电芯企业深度合作的方式,实现大容量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的制造。 日前,一则中国能建旗下主要从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研发的公司——中能瑞新,在厦门生产基地的电芯制造项目正式开工,以及其发布多款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悉,中能瑞新此次同时发布了兼容储能、动力多种应用场景的420Ah、375Ah、314Ah、280Ah共5款电芯产品,重点推出的是新一代储能专用产品420Ah电芯。 技术参数方面,据介绍,420Ah电芯应用锂缓释技术,第四代超低活性锂消耗技术,能量密度达430Wh/L,电池循环寿命超15000次,能量效率达96%以上。 从电芯容量及规格看,其均可以称得上是“另辟蹊径”。当前主流电池厂商推出的大容量储能电芯已达到500Ah+,甚至600Ah以上。与之相比,中能瑞新420Ah的选择虽略显“保守”,但在市场应用方面或更具备现实可行性,有望更早获得客户的认可及接受。此外,电芯尺寸方面,中能瑞新并未公布420Ah电芯的具体尺寸,而其同时发布的375Ah电芯的尺寸为58*362*163mm,据此推测,420Ah电芯或与375Ah电芯尺寸一致,同为58*362*163mm。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能瑞新“创新”推出的420Ah电芯或是出于适配其自主研发的储能系统的需要。 实际上,中能瑞新的储能电芯研发之路不可谓不“神速”。公开资料显示,中能瑞新成立于2022年7月,成立至今不过两年有余。其早在2023年3月便与厦门签约,计划投资81亿元,拟建设年产能为30GWh的储能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同年11月,其又与无锡签约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业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规划年产能40GWh。 今年5月,中国能建发布消息称,其旗下中能瑞新研发的储能电芯经专家鉴定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以上,安全性能满足严苛的针刺测试及“全生命周期”热失控要求,并正在推动306Ah、314Ah产品迭代升级。仅仅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中国能建便迎来有关储能电芯建设项目的重大进展。 此外,有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能建旗下企业曾开展了4.6GWh的储能电芯集中采购,今年上半年其中标储能项目规模已超7GWh。如今,伴随其旗下中能瑞新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问世,后续中国能建有望继续引领大储招标风向,同时也将有机会作为重要参与者在大储市场竞标中赢得先机。 央/国企旗下系统集成厂商密切与电池企业合作 除了在自研电芯道路上的深耕,央/国企旗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则更早取得“突出”成绩。比如在2023年,包括中车株洲所、融和元储、电工时代、运达股份、南瑞继保等均在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方面名列前茅。 近日,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株洲所联合兰钧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共同发布了688Ah储能专用大电芯。 据悉,相关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435Wh/L+,相较于新主流314Ah电芯提升了6%,实现了“单电芯2.2度电”,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日历寿命超20年,与之配套的20尺标准舱,系统容量将达到6.9MWh+,并且预计将于2025年全球交付。 中车株洲所虽然成立时间尚不足3年,但据机构公布的排名情况,今年上半年,中车株洲所在国内及亚太地区出货量方面均位列前三。即便被冠以“头部”系统集成厂商的名号,但在国内极度内卷的现实面前,显然其早已意识到如今储能产业已进入到“产品”驱动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具备电芯制造能力尤为重要。 在当前阶段,中车株洲所携手头部电池厂商领先推出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无疑是考虑将自身在装机、市场份额及储能应用拓展方面的优势,与头部电芯企业大规模制造及降本方面的优势相结合,深度绑定达成合作,为下一轮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市场之争增添砝码。 中车株洲所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储能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建立行业领先的供应链体系是中车株洲所的关键战略控制点。”由此看来,此次与电池企业在大容量电芯方面的“强强联合”,将更有利于其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和加强。 无论是中国能建大容量储能电芯的“问世”,还是中车株洲所联手电池企业共同推出新一代储能专用大电芯,都表明当前央/国企对布局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决心和“野心”。未来,伴随央/国企进一步深度参与储能市场,市场洗牌或将进一步加快。
  • 《美国储能热潮即将开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31
    • 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和电网的脱碳在未来几年里需要安装新的能源储存装置,以提供灵活的能源和容量。随着太阳能和风能在美国电力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美国的能源存储设备也将增加,因为存储设备对于利用更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美国能源储存协会(ESA)在本月的一份新白皮书中表示,到2030年,美国有可能部署1千亿瓦的新能源储存设施。 美国能源储存协会在其2017年的预估中表示,到2025年将安装350亿瓦的能源存储设备(包括电池、热力、机械和抽水蓄能电站),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该行业协会表示,如果继续采取消除市场参与障碍的支持性政策和新兴政策,那么就可以实现1000亿瓦新能源存储这一宏伟目标。 “未来增长显著” 美国能源储存协会首席执行官凯利(Kelly)称,“有了正确的政策和监管框架,我们相信到2030年安装1000亿瓦的新存储设备是完全合理且可以实现的。目前的市场预测表明,能源存储在未来10年里将会有显著的增长,其作用是维持和增强电力的可靠性、弹性、稳定性和可承受性。”所有估计都表明,能源储存装置未来10年里将呈指数增长。 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公司和美国能源储存协会最近发布的美国能源存储监测显示,美国总共部署了523兆瓦的能源存储。尽管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改变并挑战了能源市场和公司的计划,但今年的储能部署仍将翻一番,达到近12亿瓦。2025年,储能部署将达到70亿瓦,与2020年的新储能装置相比增加6倍。 ???? 政策支持 美国能源储存协会在其报告中称,支持性立法将是促进能源储存部署的关键增长因素之一,这将创造至少2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与不断扩大的能源储存市场直接相关),比当前水平增加约三倍。 该行业协会表示,这些立法举措可能是国会针对独立存储设施而制定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国家对电网脱碳、扩大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模以及提高清洁能源标准的承诺也将推动能源存储的部署。 美国能源储存协会称:“支持性的政策框架和充满活力的清洁能源经济将推动储能增长,并为到2030年实现1000亿瓦储能目标提供了路径。”同时它还指出,七个州已制定了到2035年总计约110亿瓦新储能的部署目标,并且已经在六个州提供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专门用于储能的激励措施,还有多个州正在试行储能激励措施。 公用事业和企业部署更多储能 其他关键的增长因素还包括:公用事业公司正在规划和准备在他们的资源规划中进行能源存储,各个行业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寻求在现场部署可再生能源+电池存储来削减他们的电费支出。 美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公用事业公司将存储纳入其综合资源计划(IRP)中。根据美国能源储存协会的数据,2018-2019年公用事业综合资源规划中有80%以上都在其模型中检查了存储。并且从经济方面考虑,到2040年综合资源规划将选择200亿瓦以上的存储。 例如,位于里奥格兰德河谷(Rio Grande Valley)的区域电力公司埃尔帕索电气(El Paso Electric)计划利用更多太阳能,并在新墨西哥州奥特罗县引入具有100兆瓦的太阳能设施和50兆瓦公用规模的电池存储, 以及在德克萨斯州卡努蒂约(Canutillo)建立50兆瓦独立电池存储设施。 公司也越来越倾向于用存储太阳能的方式来获得更便宜的电力。 上个月,技术基础设施公司Switch和资产管理公司Capital Dynamics的项目破土动工,他们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隐形太阳能电池项目。 Switch战略执行副总裁亚当·克拉默(Adam Kramer)表示:“该项目还确保Switch的电力成本将保持在5美分每千瓦时的范围内,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Switch的客户将继续享受低成本、100%的可再生能源。” 克拉默告诉《华尔街日报》:“我们的目标是全天候使用绿色电子。”除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惯例和对环境的关心外,现场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公司将得到资助。 啤酒制造商内华达山脉酿酒公司(Sierra Nevada Brewing Company)于201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奇科安装了特斯拉动力电池组系统,以帮助其更好地利用所产生的能源。系统在能源需求低时充电,在需求激增时启动。 内华达山脉酿酒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经理曼迪·麦凯(Mandi McKay)告诉《华尔街日报》,借助电池系统,该公司每月的电力成本从5万美元降至1万美元以下。 Guidehouse Insights的研究分析师里卡多·罗德里格斯(Ricardo Rodriguez)告诉《华尔街日报》,预计各美国企业将在2020年在其所在地或附近安装220兆瓦的储能设备,到2029年,每年的部署速度将翻两番。 企业和公用事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能源存储可以帮助他们削减成本,并且能顺应许多州推广清洁能源的潮流。加上正确的激励措施和政策,美国将在未来十年见证能源储存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