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例猪心脏的人类活体移植成功,患者状况良好,去年首例移植患者存活2个月》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28
  • 2023年9月22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发布声明,宣布一名58岁男性成为世界第二位接受猪心脏器官移植的病人,该移植手术已于9月20日完成。该声明显示,患者在移植后猪心脏后,可以自主呼吸,新的心脏没有任何辅助设备的帮助,功能也很好。

    世界首例猪心脏异种器官移植手术,以及此次的第二例手术,均由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生进行,首例患者在2022年1月10日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并在3月8日因多种原因(包括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死亡。

    据悉,此次这位名为 Lawrence Faucette 的58岁男性因为存在血管疾病和内出血并发症,无法接受捐赠的人类心脏进行移植。他因出现心力衰竭正在于9月14日入院治疗。FDA基于“同情使用”计划,批准了这项实验性猪心脏异种器官移植手术。

    这颗猪心脏由Revivicor公司提供,提供这颗心脏的猪被编辑了10个基因,其中敲除了3个猪的基因,以消除猪细胞中的α-半乳糖苷寡糖,这种糖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严重排斥反应,还编辑了一个控制猪心脏大小的基因,防止猪心脏体积过大,并敲入了6个人类基因,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猪器官的接受度。

    在手术前,Lawrence Faucette 表示:我唯一真正的希望就是用猪心脏进行异种移植,至少现在我有了希望,有了机会。

    与去年进行的首例猪心脏人体移植手术不同之处在于,去年手术后,研究团队才发现用于移植的猪心脏中潜伏着猪巨细胞病毒(PCMV),这也可能是患者之后出现心力衰竭并死亡的原因之一。而这一次,研究团队使用了更好的检测方法来寻找隐藏的病毒,排除了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存在的迹象。

    该患者在完成移植手术后,状况良好,手术后2天,他已经可以自己坐在椅子上了。他正在使用常规的抗排斥反应药物,同时接受一种新的抗体疗法,以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防止排斥反应。他还接受密切监测,以观察任何排斥迹象或猪相关病毒感染的情况。

    该研究的领导者 Bartley Griffith 博士表示,我们再次为一位垂死的病人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非常感谢 Lawrence Faucette 先生的勇气和意愿,他帮助我们提高了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表示,Lawrence Faucette 完全同意接受这项实验性治疗,并被告知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此外,他还接受了全面的精神评估,并与医学伦理学家进行了讨论。

    猪是人类器官移植的理想来源

    1954年12月23日,美国成功进行了世界第一例人体器官移植。此后,器官移植技术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器官移植已经成为肾功能衰竭和其他器官疾病患者的切实选择。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然而,阻碍这些患者的最大难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器官供体的严重短缺,全球平均器官供需比不足1:20。以美国为例,现在有114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但每年只有3万人等到了器官进行手术,平均每天有20多人在等待中去世。

    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器官移植短缺问题,其中比较具有应用前景的是异种器官移植。异种器官移植,是使用其他物种的器官进行人体器官移植。然而,但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外来器官,因此异种器官移植非常具有挑战性。

    早期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取的器官,例如,1984年,心脏学家 Leonard L. Bailey 博士首次将狒狒的心脏移植给了一个名为Fae的新生儿,Fae出生时就患有严重的心脏发育不全,在垂死之际,Bailey 博士为她进行了这项轰动世界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然而这并未能拯救Fae,她在手术后第21天死于机体排斥和器官衰竭。

    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异种器官移植的来源放到了猪的身上,猪本身是作为人类的食物而被大量养殖,因此用于器官移植所产生的的伦理问题较少,此外,猪的产仔数量大,妊娠期短,且器官大小与人类接近。因此,猪成为人类理想的器官移植来源。

    实际上,来自猪的心脏瓣膜、来自猪肠的肝素、以及猪皮移植物和猪角膜,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人类的治疗。但是将猪的整个器官移植给人类,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免疫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猪携带的基因产生的α-半乳糖苷寡糖所致。基于这一点,United Therapeutics的子公司Revivicor开发出了敲除该基因的猪,并于2020年12月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将这些猪用作人类的食物或药物。

    将基因编辑后的猪器官移植给脑死亡人类

    2021年10月,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 Robert Montgomery 医生首次将这种基因编辑后的猪的肾脏移植给了一位脑死亡的女性,她的家人同意医生在她停止生命迹象之前进行这项异种移植实验。研究团队将这种猪的肾脏连接到这位人类受体的一对大血管上,然后在呼吸机上观察了两天时间,移植后的猪肾脏能够正常过滤废物并产生尿液,而且没有引发排异反应。

    该研究的领导者 Robert Montgomery 医生表示,移植后的猪肾脏工作绝对是正常的,并没有像之前担心的那样立刻产生免疫排斥。

    2023年7月24日,Robert Montgomery 等人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论文【1】,在这项研究中,他们使用编辑了10个基因的猪的心脏移植给了两名脑死亡的人类患者,并在66个小时的过程中监测异种移植心脏的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全身反应。结果显示,这两个异种移植心脏在移植后立即显示出良好的心脏功能,并在研究期间继续发挥功能,但有一例移植后心脏功能下降,原因是供体猪心脏和人类受体的大小不匹配。此外,研究团队没有发现排斥反应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猪到人类的心脏异种移植是可以成功地进行,而且不会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人畜共患病。

    而就在这个月,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宣布,Robert Montgomery 等人将基因编辑的猪肾脏一直到一名因脑肿瘤而脑死亡的患者体内,猪肾脏在患者体内运行了61天,这是异种器官移植运行时间的新记录。

    首个活人接受猪心脏异种移植

    2022年1月10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世界首例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57岁的心脏病患者 David Bennett 接受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以挽救生命。

    但不幸的是,同年3月8日,David Bennett 因病情恶化而不幸去世。这颗基因编辑的猪心脏让他的寿命延长了2个月。虽然2个月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是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功和里程碑事件。

    2023年6月29日,负责这项猪心脏移植手术的 Bartley Griffith 医生等人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期刊发表论文【2】。深入分析了这项世界首例猪心脏异种移植研究,揭示了第一次成功将转基因猪心脏移植到人类患者身上但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具体原因。

    分析显示,在移植后的最初几周内,该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示移植心脏的功能良好,心血管和其他器官系统功能持续,没有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迹象。然而,患者在术后第47天发生舒张性心力衰竭,术后第50天,心内膜活检显示毛细血管受损,伴有间质水肿、红细胞外渗、罕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和补体沉积。

    研究团队分析,可能有好几个相互重叠的因素导致了患者的心力衰竭,其中包括他在移植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导致他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这也限制了在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中有效的抗排斥方案的使用,因此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器官的排斥。

    此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在移植后的第二个月,该患者被注射了两次免疫球蛋白,以帮助预防感染,这也可能引发针对猪心脏的免疫反应。

    最后,研究团队还调查了猪心脏中一种被称为猪巨细胞病毒(PCMV)的潜伏病毒的存在,这种病毒可能导致移植功能障碍。病毒的激活可能是在患者减少抗病毒治疗方案以解决其他健康问题之后发生的。这可能引发了引起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但没有证据表明病毒感染了病人或扩散到心脏以外的器官。对此,研究团队已经开发了改进的PCMV检测方案,用于灵敏地检测和排除潜伏病毒,以便将来进行异种器官移植。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导致世界首例猪心脏异种移植人类患者死亡的病因,从中吸取到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将更好地为未来的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信息和依据。

    本文内容转载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11GE-M2d9TS29EDu7zHTA

相关报告
  • 《推迟LVAD患者进入心脏移植候选名单的副作用》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9-07-15
    • 在植入左心室机械辅助(LVAD)进行辅助后,患者进入心脏移植候选名单的时机往往不能确定,不同中心存在不同的标准。这是由于部分患者存在较高的装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而另一部分患者则比较稳定。该研究利用一种名为Markov的统计模型,模拟推迟进入心脏移植候选名单对LVAD辅助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建模参数来源于标准移植分析和研究数据,主要分析5年结果。结果显示,推迟180天模型中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的比例比基线模型中的患者要低(51% vs 53%);在等待接受移植期间,其死亡率增加(21% vs 17%)。当推迟180天进入名单后,患者的预期寿命略有下降(3.50年vs 3.51年)。结果表明,LVAD辅助患者在推迟进入移植候选名单后,其死亡风险增加,最终接受心脏移植的可能性下降,然而其预期寿命未受影响。在目前LVAD的技术水平下,通过推迟心脏移植以达到延长预期寿命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 《研究表明,第二名艾滋病患者已被治愈 对伦敦患者的长期随访表明,患者体内未检测到活跃的艾滋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13
    • 研究第二次艾滋病病人接受干细胞移植成功从捐赠者的抗HIV基因,发现没有活跃的病毒感染病人的血液中30个月后停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根据病例报告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艾滋病毒杂志和在CROI(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感染会议上)。 虽然患者体内没有活动性病毒感染,但在组织样本中仍残留有整合的HIV-1 DNA,这也在第一例治愈的HIV患者中被发现。作者认为,这些病毒可以被视为所谓的“化石”,因为它们不太可能具有复制病毒的能力。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拉文德拉·库马尔·古普塔教授说:“我们认为,这些结果代表了有史以来第二个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的案例。我们的发现表明,9年前首次在柏林患者身上报道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他警告说:“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治疗方法是高风险的,而且仅作为HIV患者的最后手段,他们也有危及生命的血液恶性肿瘤。”因此,这不是一种可以广泛提供给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虽然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可以管理该病毒与目前的治疗方案和长和健康生活的可能性,这类实验研究经历了高危病人后,治疗治疗的杀手锏,可以提供洞察如何更广泛地适用于治疗可能在未来发展。 2011年,在柏林的另一名患者(“柏林患者”)在接受了类似治疗3年半后,成为第一个被报道治愈的艾滋病毒患者。他们的治疗包括全身照射、两轮干细胞移植(来自携带抗HIV基因的捐赠者)和化疗药物疗法。移植的目的是通过用捐赠者的免疫细胞替换患者的免疫细胞,使病毒无法在患者体内复制,同时,身体的辐射和化疗针对任何残留的HIV病毒。 本研究中的患者(“伦敦患者”),在没有全身照射的情况下,接受了一次干细胞移植,一种降低强度的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在2019年,据报道,他们的艾滋病病毒处于缓解期,而这项研究提供了30个月的后续病毒载量血液测试结果和一个模型分析,以预测病毒再次出现的机会。 在ART中断后29个月从伦敦患者的脑脊液、肠组织或淋巴组织中提取超敏病毒载量样本,并在30个月时对其血液进行病毒载量采样。在29个月时,测量CD4细胞计数(免疫系统健康和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指标),以及患者的免疫细胞被移植细胞替代的程度。 结果显示,在患者30个月时的血液样本中,或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9个月后的脑脊液、精液、肠道组织和淋巴组织中均未检测到活动性病毒感染。 这名患者的CD4细胞计数正常,表明他们在移植后恢复良好,CD4细胞被来自抗艾滋病病毒移植干细胞的细胞所取代。 此外,患者99%的免疫细胞来源于供者的干细胞,这表明干细胞移植是成功的。 因为它是不可能衡量的细胞来源于供体的干细胞比例在病人身体的所有部分(即测量是不可能在某些组织细胞如淋巴结),作者使用了一个治愈的概率模型分析预测基于两种情形。如果患者80%的细胞来源于移植,则治愈的概率预计为98%;然而,如果他们有90%的供体来源的细胞,他们预测99%的治愈几率。 在柏林病人使用的治疗比较,作者强调,伦敦的案例研究病人少代表了一步强化治疗方法,表明长期缓解的艾滋病毒可以通过使用强度降低药物方案,用一个干细胞移植(而不是两个),没有全身辐照。 然而,由于这是第二例报道的患者成功地接受了这种实验性治疗,作者指出,伦敦的患者需要继续监测,但次数要少得多,以观察病毒的再次出现。 该研究的合著者、英国牛津大学的Dimitra Peppa博士推测,他们的研究结果对利用CCR5(抗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艾滋病治疗的未来发展可能意味着什么,他说:“使用CCR5进行基因编辑最近受到了很多关注。伦敦和柏林的患者是在基因编辑之外的治疗中使用CCR5基因的例子。在任何使用CCR5基因编辑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可扩展的艾滋病毒治疗策略之前,仍然有许多伦理和技术障碍需要克服,例如基因编辑、效率和可靠的安全数据。” 写在一个相关评论,作者莎朗·R Lewin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说,“这一发现不完整的病毒可以让一个病人可能会面临显著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当病毒反弹艺术是否会发生,这在其他设置已经完全不可预测的。考虑到在这里取样的大量细胞和没有任何完整的病毒,伦敦的病人真的被治愈了吗?后续病例报告中提供的额外数据当然令人鼓舞,但不幸的是,最终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