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发布 : 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25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30
  • 本文内容转载自“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b_GhuK4pcXgzPzva1Fd6AA

    2023年10月30日,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发布,46人获得资助,平均年龄47岁,最年轻的38岁,女性研究员5位。名单详情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

    为未来选人

    “新基石”是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申报于5月31日结束,共有583人申报。其中,机构提名215人,自由申报368人,其中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317人,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266人。在地域上,来自内地的540人,来自港澳地区的43人。

    “选人不选项目”是“新基石”最鲜明的特色。“‘新基石’支持那些有一定经验、一定建树、一定科学研究积累的人,他们已经掌握了科学研究的‘道’,胆量又很足,不满足于现状,愿意义无反顾地去探索人类最前沿的未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曾强调。

    第二批入选的46位新基石研究员,同样体现出这一特色。量子通信、催化加氢、高分子化学、脑可塑、表观遗传、登革病毒……施一公表示,从评审期间的关键词看,他们均在关键前沿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原始创新不可预估,很难计划,热点与冷门动态变化,真正的原始创新肯定是人做出来的。”施一公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新基石”在初审阶段实行100%的海外同行评审,最大程度避免利益冲突。

    他们心无旁骛勇闯“无人区”

    对“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新基石”给予充分信任和自由,不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新基石”资助类别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实验类每人每年资助500万元,理论类每人每年资助300万元;连续资助5年,期满可以申请续期资助。项目长期稳定地支持科学家,研究员最长可获得10年资助。

    首批58位“新基石”入选者正在各自领域里披荆斩棘。从深入理解混沌现象到探究中微子质量奥秘,从提升人工光合作用效率到细胞应激与衰老,从拓展植物远缘杂交到激活肿瘤免疫……他们正瞄准重要科学问题,沉醉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勇闯人类科学“无人区”。

    “‘新基石’提供了非常稳定的支持,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有比较大的支持力度,我们就不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申请一些短期项目。同时,项目不要求太多的各种进展汇报,节省很多时间,让我们更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本身。”首期“新基石”入选者、浙江大学教授胡海岚感慨,同时,“新基石”为高风险科研项目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去尝试和探索一些长期的、其他经费不一定能支持的项目。”

    胡海岚团队的研究课题是“社会行为与情绪障碍神经机制研究”。“我们在这个方向建立了一些新的理论,也挑战了一些传统观点,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更困难的疆域去拓展,这可能是获得评委老师认可的一个原因。”她说,“新基石”的资助在给予经费支持的同时,也坚定了团队在研究方向上的信心。

    致力于用纯的生物质做出来的材料,替代工业界正在广泛使用的各种依赖化石资源材料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同样入选首期新基石研究员。“入选‘新基石’是对国内一批杰出科学家的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俞书宏说,“这个年龄能够入选,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种认可,也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能够继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开展具有挑战性的研究。”

    “新基石”的辐射圈越来越大

    除提供研究经费,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还积极打造健康活跃的科研文化和平台,每年举办新基石科学会议,鼓励研究员分享科研想法和未发表的工作。

    2023年9月,首场新基石科学会议在深圳举办。参会人员除了新基石研究员以外,还有很多领域内顶尖的科学家,胡海岚说,他们享受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有了稳定的经费、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一批顶尖科研人才逐步成长起来。从更长远看,在他们的带动下,“新基石”将助力更多高水平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

    胡海岚透露,她团队的新基石经费第一年主要用于购买仪器。“未来会更多地布局在人力和实验开销方面。”她说,“新基石”的资助,可以让实验室里的博士后等年轻人沉下心来,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的实验室已经挂牌新基石科学实验室,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工作,也会得到很大的鼓舞。”俞书宏说,“我希望利用这个项目,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要选拔一批非常优秀的博士后和研究人员,特别是交叉科学方面的人员。”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_GhuK4pcXgzPzva1Fd6AA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发布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居第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28
    • 2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中,美国最为活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据了解,《2019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10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7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19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   从2019年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来看,美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个,占全部137个前沿的58.39%,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3个,约占24.09%。英国有7个前沿排名第一,德国和法国分别有1个前沿排名第一。   从十大领域来看,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领域以及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这3个领域排名第一,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生物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和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等5个领域排名第二,整体表现突出,但在临床医学领域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仅分别排名第九和第十一,与美国差距悬殊,短板依旧明显。总体来看,中国多领域表现突出,但十大学科领域的发展仍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洼地,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压力和挑战并存。
  • 《10月30日能源要闻: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重要装备技术名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31
    • 1、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2、南方电网发布电力现货市场试行方案 3、华能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京揭牌 4、上海电气原总裁唐登杰任山西省委书记 5、中国能建湖南火电获评AAA信用等级企业 6、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项目投产 7、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重要装备技术名单 8、西藏首个100兆瓦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机吊装 9、我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深度突破8000米 10、哈萨克斯坦煤矿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35人 11、IEA新版净零路线图发布! 12、俄罗斯自2014年起首次位列印尼的前十大油气供应国 国际能源网(微信公众号:inencom)为您精选国内外能源讯息。欢迎读者朋友在文末“写留言”处,与我们互动、交流、探讨。 政策法规 1、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2、南方电网发布电力现货市场试行方案 10月27日,广东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印发《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提出:条件成熟时,研究建立输电权交易机制、容量市场;探索开展电力期货和电力场外衍生品等交易;建立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电力市场与一次能源、碳排放等市场的良好衔接。 企业动态 1、华能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京揭牌 10月27日,华能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指出: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华能设立,是华能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举措。 2、中国能建湖南火电获评AAA信用等级企业 近日,从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获悉,中国能建湖南火电被评为AAA级信用等级企业,这是继该公司连续多年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评为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后,再次获评AAA信用等级。此外,湖南火电还先后获得了2022、2023年度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颁发的“诚信典型企业”称号。 3、上海电气原总裁唐登杰任山西省委书记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唐登杰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唐登杰同志曾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2001年10月,唐登杰任上海市工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经委主任;2003年2月,他任上海市副市长。 4、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项目投产   10月27日,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投产仪式暨宁德时代项目产业链对接会在贵安新区举行。宁德时代贵州基地,总用地面积约1435亩,规划建设年总产能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用地约885亩、总投资约70亿元,设计年产能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 行业要闻 1、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重要装备技术名单 10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58个技术装备(项目)列为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纤纳光电钙铁矿平板涂布机等多个新能源设备入选。 2、西藏首个100兆瓦风电项目完成全部风机吊装   10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西藏那曲色尼区100兆瓦风电项目第24台、第25台风机同时完成整机吊装,全面转序设备调试阶段。该风电项目场址平均海拔4650米,总投资6.4亿元,是西藏目前已完成风机吊装的规模最大风电项目,也是全球超高海拔地区首个100兆瓦级风电项目。 3、我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深度突破8000米 10月25日,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井深度突破8000米大关,全面迈入高难地层钻进阶段。深地塔科1井目标钻探深度11100米,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钻5个月来,已创下我国油气井钻探大尺寸套管下入最深、套管下入吨位最大等多项纪录。 国际头条 1、哈萨克斯坦煤矿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35人 据哈萨克斯坦媒体10月29日报道,该国卡拉干达州煤矿矿难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11人仍困在井下。卡拉干达州科斯坚科煤矿矿井于28日凌晨发生火灾并引发甲烷爆炸。爆炸威力巨大,导致城市部分地区电信系统一度瘫痪。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52人。 2、IEA新版净零路线图发布!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题为《净零路线图:实现1.5摄氏度目标的全球途径》的报告,据IEA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69亿吨。尽管比疫情前的水平高1%,但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加速普及,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顶峰。 3、俄罗斯自2014年起首次位列印尼的前十大油气供应国 10月29日,记者对印尼统计局的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俄罗斯在今年前8个月向印度尼西亚供应了价值近2.6亿美元的石油产品,这使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首次进入印尼燃料以及油气整体的前十大主要供应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