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天津推出产能扩张项目;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6-10-24
  • 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之一和中国大陆最先进的铸造厂,宣布奠基标志,以纪念中芯国际在天津工厂容量扩张计划的正式启动的。项目建成后,中芯国际天津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位于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目前已成熟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产能45000片/月。

    中芯国际的主席周子学博士说:“我们的8英寸生产线扩容的推出是中芯国际天津史上新的里程碑。中芯国际天津一直在满负荷运转,而且这种扩张将大大缓解供需平衡,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能力。此外,中芯国际的能力分布在中国内地将进一步优化。”

相关报告
  • 《北京首条8英寸集成电路产线封顶》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13
    • 近日,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开发区的8英寸集成电路研发产业化及封测平台建设项目主厂房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顺利完成节点施工任务,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这也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该项目投产后将为北京地区设计企业、科研院所提供试制平台,为装备和材料企业提供验证平台,有助于加快北京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 燕东集成电路研发产业化及封测平台建设项目位于开发区路东区,共有18个单体建筑,是2018年北京市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予开发区20项重点任务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作为8英寸芯片研发、制造、封装为一体的综合芯片生产厂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是北京首条大规模量产8英寸集成电路产线,主要生产8英寸线宽达0.11um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封装后的产品,预计量产后月产能可达到5万片。同时,项目通过与国际顶尖驱动电路、功率器件厂商合作,将建成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特色工艺产线,为北京地区设计企业、科研院所提供试制平台,为装备和材料企业提供验证平台。 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长期坚持推动的国家战略任务。在最近十多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套工艺连续提升了从0.13微米到28纳米的六代技术。然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制造业环节偏弱,造成国内产业结构极不平衡,致使产业的成熟技术有而不精、先进技术再落后。 针对上述产业难题,开发区联合国内集成电路领域主流芯片制造、装备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集成电路自主制造为总目标,建立一个集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制开发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化研究和验证基地,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提供先进工艺研发和验证的公共平台,为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企业提供先进的装备研发和验证的公共平台,为IC设计公司提供新产品试制平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先进的新技术研究基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战略安全。未来燕东就计划在开发区打造一条纯国产的生产线,国产设备应用率争取达到100%。 燕东集成电路研发产业化及封测平台主厂房封顶,是继科益虹源自主研发的首台高能准分子激光器成功通过出厂验收、北方华创二期投入利用、威讯封测扩产项目签约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集成电路产业链包括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和封测这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诸多细分领域。开发区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产业链的重要性,先后引进了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威讯、英飞凌、集创北方等企业,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包括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企业近100家,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预计到2020年,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可实现年工业产值500亿元,利润160亿元,税收16亿元。
  • 《中芯国际天津厂首台设备进驻 扩产计划持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8
    •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的天津厂,日前举行了 P2 Full Flow 扩产计划的首台设备进驻仪式。而检测设备大厂柯磊国际 (KLA-Tencor China) 的 RS200 型检测设备,就是该次中芯国际天津厂的首台进驻设备。 据了解,中芯国际天津厂成立于 2003 年,并于 2004 年 1 月收购了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的天津西青芯片厂,主要生产 8 英寸晶圆,运用于指纹辨识、电源管理、汽车电子、图像传感器等方面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芯国际天津厂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 8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2015 年,中芯国际天津厂的营收为 17.6 亿人民币。 而中芯国际为了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自 2016 年 10 月 18 日开始,正式启动天津厂产能扩充计划,该计划预计投资金额为 15 亿美金。在计划完成后,产能将达到每月 15 万片的规模,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 8 英寸晶圆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金额将能超过 10 亿美元,并创造 3,500 个工作机会。 根据中芯国际在 2017 年财报中所公布的资料,预计 2018 年的资本支出将落在 19 亿美元上下。其中,主要用于包括扩充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北京 12 英寸晶圆厂产能、上海 12 英寸晶圆厂晶圆厂产能、上海 8 英寸晶圆厂产能,以及位于江阴的凸块厂产能等。另外,就是用于天津厂的新产能扩产,以及聚焦于 14 纳米的 FinFET 技术的研发。 事实上,中芯国际一直都在追赶与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大厂在先进制程技术上的差距。这使得中芯国际不但在 2017 年底,延揽前三星电子及台积电的前高层梁孟松来担任联席首席执行长的职务,主要就是希望藉助其过去的经验,指导中芯国际在发展 14 纳米 FinFET 制程上的发展,使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 制程能达成在 2019 年量产的目标。而根据所取得的独家消息,目前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制程技术已接近研发完成阶段,其试产的良率已经可以达到 95%。 除此之外,中芯国际在 2018 年初还宣布,将联同两大政府产业基金共同投资 102.4 亿美元,以加快 14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计划,最终达到每月量产 3.5 万片的目标。 未来,在中国积极摆脱半导体芯片需仰赖进口,进一步改由国产芯片取代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依旧会是中国所依靠的要角之一,而且在中国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下,其进步的情况情况将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