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纳米压印技术助力手性成像超构器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8-28
  • 光的偏振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通道,在光学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在开发易于集成和大规模生产的低折射率对比度、大面积手性超构器件(meta-device)方面的进展非常有限。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科研团队在Advances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以“Nanoimprint Meta-Device for Chiral Imaging”为主题的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Jing Cheng Zhang,通讯作者为蔡定平教授(Din Ping Tsai)和彭慧芝教授(Stella W. Pang)。

    这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具有大面积、宽波段的手性操纵的手性成像超构器件,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实现了厘米级摩尔纹(Moiré)超构器件。该研究讨论了近场的坡印亭矢量(Poynting vector)和奇异性特征以及远场的手性光学响应。所提出的摩尔纹超构器件可以实现超过10%的圆二色性(CD)。研究人员演示了利用CD机制的进一步手性成像,有望为包括加密与安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以及医学等各应用领域带来巨大潜力。

    摩尔纹超构器件由两层SU-8超构表面(metasurfaces)组成,这些超构表面以带有方形纳米柱的六角晶格排列,如图1a所示。接着,研究人员展示了具有精心设计纳米结构的低折射率材料基超构器件,可以在近场和远场中有效地操纵光。图1b显示了扭转的超构器件生成的摩尔纹图像。图1c是计算所得的超构器件局域电场分布,并观测到与实测周期相似的摩尔纹。具有低折射率对比度的超构器件通常被认为对光具有有限操纵。具有两层纳米柱的摩尔纹超构器件的制备流程如图2a-2h所示。为了将顶部纳米柱堆叠在底部纳米柱上,采用了反向纳米压印技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展示了精心设计的低折射率对比度超构器件可以有效地操纵光。图3说明了器件在近场中具备的光操纵和奇异性特征的独特能力。图4a显示了计算所得的远场中摩尔纹超构器件的CD信号图。CD信号的大小可通过比较入射圆偏振光在远场正入射下的正常透射对比度来确定。超构器件的光谱测量实验设置如图4b所示。摩尔纹超构器件获得的手性图像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低折射率对比度的摩尔纹超构器件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品质,如宽波段与可调谐能力、可大规模生产以及易于集成等。利用压电性可以诱导机械形变,从而调节摩尔纹超构器件的扭转角。超构表面可以通过施加压电力来实现特定角度的动态旋转,从而实现对所需CD值的实时操纵。这种能力释放了超构器件中可调谐性和柔性的潜力。制备的厘米级摩尔纹超构器件利用了先进的纳米压印技术,为生产工业级组件提供了包括高分辨率、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在内的多项优势。该研究对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的低折射率对比度超构器件的光操纵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可以在近场和远场有效地操纵光。手性成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超构器件在加密、安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等各类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图1 手性成像超构器件

    图2 具有两层纳米柱阵列的摩尔纹超构器件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3 摩尔纹超构器件在近场的光操纵和奇异性特征

    图4 摩尔纹超构器件在远场的手性光学响应

    图5 扭转角度为57.8°的摩尔纹超构器件的手性成像

相关报告
  • 《探索 | 可用于红外光子器件和红外生物成像的高质量纳米晶体》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7-12
    • 量子点被授予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从显示器和LED到化学反应催化和生物成像等。这些半导体纳米晶体非常小,只有纳米量级,其特性(如颜色)与尺寸有关,并开始表现出量子特性。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仅限于可见光谱,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和红外区域还有待开发。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工程系教授Andrew Smith和博士后研究员Wonseok Lee在Nature Synthesi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利用已经开发成熟的可见光谱硒化镉(CdSe)前体,开发出了可吸收和发射红外线的硒化汞(HgSe)和硒镉汞(HgCdSe)纳米晶体。这些新纳米晶体保留了母体CdSe纳米晶体的理想特性,包括尺寸、形状和均匀性。 Smith介绍说:“这是红外量子点达到可见光谱量子点相同质量水平的首个实例。” 虽然纳米晶体技术已经发展了50多年,但只有在可见光区域工作的纳米晶体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Smith解释说:“它们已成为显示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光吸收或发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才是开发某种技术的内在推动力。” 除了市场对可见光谱纳米晶体的需求,红外材料在化学方面的难度更大,因为红外光比可见光谱的波长更长、能量更低。要实现红外光的吸收和发射,必须使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更低的重元素。使用这些元素进行化学反应更加困难,会产生更多不想要的副反应,反应的可预测性也更低。这些元素还容易降解,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如水分)的影响。 量子点纳米晶体可以由硅等半导体制成,也可以是二元或三元的。混合两种元素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特性。将三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成倍增加的特性。 Smith说:“我们一直在关注三元合金HgCdSe,并认为它有望成为一种‘完美’材料。通过改变镉原子和汞原子的比例,我们基本可以获得想要的任何特性。它可以跨越巨大的电磁波谱范围,从整个红外波段到整个可见光谱,实现广泛的特性。” Smith从读研究生时就开始尝试制造这种材料,但一直没有成功,甚至在其他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没有成功的报道,直到现在。 他说:“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把已经完善的可见光量子点CdSe作为‘牺牲模具’,它被认为是最成熟的量子点。” 当将镉原子替换为汞原子后,瞬间就将一切转入了红外光谱,同时保留了需要的所有特性:强光吸收、强光发射和均匀性。 为此,Smith和Lee放弃了合成纳米晶体的传统方法,即把前体元素混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会分解成所需的纳米晶体形式。事实证明,还没有人找到汞、镉和硒的有效合成条件。 “Lee开发了一种名为扩散增强阳离子交换的新工艺。”史密斯说,“在这种工艺中,我们添加了第四种元素银,银会在材料中引入缺陷,使所有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这就解决了整个问题。” 虽然量子点有许多应用,但其中,红外量子点用作成像分子探针有可能带来重大影响。在这种应用,可以将红外量子点引入生物系统,然后在组织中进行检测。由于大多数量子点发射的是可见光谱,因而只有靠近皮肤表面的发射才能被检测到。然而,生物组织在红外光下是相当透明的,因此,利用红外量子点可以探测更深层的组织。 小鼠是大多数疾病的标准模型,Smith解释说,有了能发射红外线的量子点,研究人员就能几乎完全透视活体啮齿动物,观察它们的生理机能和全身特定分子的位置。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物过程,开发治疗方法,而不必牺牲小鼠,从而改善临床前的药物开发。
  • 《探索 | 在纳米光子芯片上制造高性能超快激光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11-13
    • 激光是观察、探测和测量自然界中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的重要工具。但是,执行这些任务的能力往往受到使用昂贵的大型仪器的需求的限制。 在《科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篇封面论文中,研究人员Qiushi Guo展示了一种在纳米光子芯片上制造高性能超快激光器的新方法。他的工作集中在小型化锁模激光器上,这是一种独特的激光器,以飞秒为间隔发射一连串超短相干光脉冲,其时间间隔仅为惊人的千万亿分之一秒。 超快锁模激光器对于揭开自然界最快时间尺度的秘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键的建立或破坏,或湍流介质中的光传播。锁模激光器的高速、脉冲峰值强度和宽光谱覆盖也使许多光子技术成为可能,包括光学原子钟、生物成像和使用光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计算机。 不幸的是,目前最先进的锁模激光器是昂贵的、功率需求高的台式系统,仅限于实验室使用。 纽约市立大学高级科学研究中心光子学计划教师、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物理学Guo教授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将大型实验室系统转变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现场部署的芯片尺寸系统,彻底改变超快光子学领域。我们不仅想让东西变得更小,而且还想确保这些超快芯片尺寸的激光器提供令人满意的性能。例如,我们需要足够的脉冲峰值强度,最好超过1瓦,以创建有意义的芯片级系统。” 然而,在芯片上实现有效的锁模激光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郭教授的研究利用了一种新兴的材料平台,即薄膜铌酸锂(TFLN)。这种材料通过施加外部射频电信号,可以对激光脉冲进行非常有效的整形和精确控制。 在他们的实验中,Guo的团队将III-V半导体的高激光增益和TFLN纳米级光子波导的高效脉冲整形能力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一种可以发出0.5瓦特高输出峰值功率的激光器。 除了紧凑的尺寸,演示的锁模激光器还表现出许多传统激光器无法企及的有趣特性,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深远的意义。 例如,通过调整激光器的泵浦电流,郭能够精确地调整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范围在200 MHz的非常宽的范围内。通过利用演示激光器的强大可重构性,研究小组希望实现芯片级、频率稳定的梳状光源,这对精确传感至关重要。 Guo的团队需要应对额外的挑战,以实现可扩展、集成、超快的光子系统,这些系统可以转化为便携式和手持设备使用,但他的实验室已经克服了当前演示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Guo先生说:“这一成就为最终使用手机诊断眼部疾病,分析食物中的大肠杆菌、环境中危险病毒等铺平了道路。它还可以实现未来的芯片级原子钟,在GPS受到威胁或不可用时进行导航。” 基于纳米光子铌酸锂的芯片级超快锁模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