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泛林集团推出全新等离子刻蚀技术平台》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3-10
  • 据国防科技信息网3月6日消息报道,近日,美国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宣布推出全新的等离子刻蚀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芯片制造商的工艺创新提供先进功能和可扩展性。泛林集团突破性的Sense.i平台为紧凑、高密度架构提供了优异的系统智能,并支持未来十年逻辑和内存器件的发展。

    Sense.i平台的核心技术源自泛林集团领先的Kiyo®和Flex®工艺模块,能够持续提升工艺均匀性和蚀刻轮廓控制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工艺良率并降低晶圆成本。随着晶体管尺寸缩小及高宽比增加,Sense.i平台将支持未来的技术变更。

    凭借泛林集团的设备智能技术,Sense.i 平台可以帮助半导体制造商捕获和分析数据、识别模式和趋势,指定改进措施。Sense.i 平台还提供了自动校准和维护功能,可减少停机时间和劳动成本,并提供机器学习算法确保机台自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小工艺变化,提升晶圆产量。

    Sense.i平台革命性的空间架构使蚀刻产量密度提升50%以上,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产能目标。随着半导体制造商开发出更智能、更快、更密集的芯片,工艺的复杂性和步骤的数量都在迅速增长,这使得代工厂不得不在固定面积的厂区内增加设备数量,提高产能。Sense.i平台占用的空间更小,将有利于其在新建代工厂以及进行技术节点转换代工厂的推广。

    泛林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蚀刻产品部门总经理Vahid Vahedi表示:“Sense.i平台是泛林集团过去20年开发的最具创新性的蚀刻产品,它扩展公司的技术路线图,并解决了客户所面临的成本挑战。当前,每个月有超过400万片晶圆在Lam蚀刻系统上进行加工,同时泛林集团的设备安装基地为半导体制造商提供了设备创新、设计和生产的学习机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李茜楠 )

相关报告
  • 《泛林集团推出先进介电质填隙技术,推动下一代器件的发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0-10
    • 近日,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晶圆制造设备及服务主要供应商泛林集团(Nasdaq: LRCX) 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工艺方案——先进的Striker? FE平台——用于制造高深宽比的芯片架构。Striker FE平台采用了业界首创的ICEFill?技术,以填充新节点下3D NAND、DRAM和逻辑存储器的极端结构。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备更低的持续运行成本和更好的技术延展性,以满足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 半导体制造行业一直以来使用的填隙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扩散/熔炉和旋涂工艺。然而,由于这些技术需要在质量、收缩率和填充率之间权衡取舍,因此已无法满足当前3D NAND的生产要求。相比之下,泛林集团的Striker ICEFill采用其独有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实现高选择性自下而上及无缝的填隙,并保持原子层沉积(ALD)固有的成膜质量。 ICEFill技术能够解决3D NAND器件普遍存在的高深宽比填隙面临的限制,避免DRAM和逻辑器件结构倒塌的问题。 泛林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沉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Sesha Varadarajan表示: 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ALD技术。在单一工艺系统中,这项技术不仅能够以优异的填隙性能生产高质量氧化膜,还整合了泛林集团行业领先的四位一体的模块架构带来的生产率优势。
  • 《Arm利用AI技术推出新物联网智能平台IP设计》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2-12
    • Arm在2月11日宣布其 人工智能 平台新增重要生力军,这其中就包括全新机器学习Arm Cortex-M55处理器和Arm Ethos-U55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后者也是针对Cortex-M平台推出的业界首款微神经网络处理器(microNPU)。这样的设计(Cortex-M55结合Ethos-U55)为微控制器带来480倍的机器学习性能飞跃。全新的IP与搭配的开发工具,能够让AI硬件与软件开发人员以更多的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为数十亿个小型、低功耗的 物联网 与嵌入式设备带来前所未有的终端机器学习处理能力。 Arm 资深副总裁暨车用与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Dipti Vachani表示:“要让AI无所不在,设备制造商与开发人员必须在数十亿、乃至数万亿个设备上实现终端机器学习能力。我们的AI平台增添这些生力军后,即便在最小的设备上,终端机器学习也将成为新常态,不会再有遗珠之憾,从而让AI的潜力可以在范围宽广的、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应用当中得以安全、有效地发挥。”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与AI和5G的发展相互交织,更多的终端智能意味着更小型且成本敏感的设备会愈来愈智能、功能也愈来愈强,同时因为对云端与网络的依赖较小,也将具备更高的隐私性与可靠度。Arm通过新的设计为微处理器带来更加安全的智能,为想要有效提升终端数字信号处理(DSP)与机器学习能力(ML)的产品制造商降低芯片与开发成本,同时显著加快他们产品的上市速度。 Arm Cortex-M55: Arm人工智能能力最强大的Cortex-M处理器 Cortex-M处理器已经成为开发人员运算平台的最佳选择,Arm的合作伙伴已经出货超过500亿片基于Cortex-M的芯片,用于各种客户应用。新增的Cortex-M55是Arm历来AI能力最为强大的Cortex-M处理器,也是首款基于Armv8.1-M架构、内建Arm Helium向量处理技术的处理器,它可以大幅提升DSP与ML的性能,同时更省电。与前几代的Cortex-M处理器相比,Cortex-M55的ML性能最高可提升15倍,而DSP性能也可提升5倍,且具备更佳的能耗比。 此外,客户也可以使用Arm Custom Instructions (Arm自定义指令集)延伸处理器的能力,对特定工作负载进行优化,而这也是Cortex-M处理器的全新功能。 Ethos-U55: Arm针对Cortex-M推出的首款microNPU 针对需求更高的ML系统,可将Cortex-M55与Ethos-U55搭配,后者是Arm首款微神经处理器(microNPU),与现有的Cortex-M处理器相比,两者结合后可使产品ML性能提升480倍。 Ethos-U55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旨在加速空间受限的嵌入式与物联网设备的ML推理能力。它先进的压缩技术可以显著节省电力并缩小ML模型尺寸,以便运作之前只能在较大型系统上执行的神经网络运算。 简化的软件使得所有开发人员都能获取安全的AI功能 Arm非常清楚,开发人员的经验对于推动AI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Cortex-M55与Ethos-U55得到了Arm业界领先的Cortex-M软件开发工具链的全力支持。如此一来,我们针对传统DSP与ML等工作负载,有了一致的开发流程;同时从TensorFlow Lite Micro开始,针对先进机器学习框架进行特定的整合与优化,确保开发人员拥有无缝的开发体验,并能够在任何一种Cortex-M与Ethos-U55的配置上,获取最佳性能。 Arm认为安全不应该是事后弥补措施,它对于物联网的普及极为重要。为了确保最安全的设计并顺利通过PSA认证,这些处理器和搭配的Corstone参考设计都可以与Arm TrustZone一起工作,以确保安全性可以更为简易地整合到完整的片上系统中。 赋能生态系统 全新的Cortex-M CPU与Ethos microNPU凸显了Arm对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承诺:致力于协助芯片设计人员与设备制造商,即便在最小的终端设备上,也能利用Arm架构进行创新,并为物联网点燃新一波创造力与创新性。这一技术正获得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与业界的广泛支持,其中包括亚马逊(Amazon)、Alif半导体(Alif Semiconductor)、恒玄科技(Bestechnic)、赛普拉斯(Cypress)、杜比(Dolby)、Google、恩智浦半导体(NXP)、三星(Samsung)、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