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甲醇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奠基 计划2020年建成投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1
  • 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已行至“风口”。稍早前,位于宁波慈溪投资约30亿元、年产20万台套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这是全球首个以“甲醇”为加注介质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项目于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到100亿元。其中,一期年产能5万台套,将于2019年第三季度投产,可供1万辆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

    “宁波市政府旨在打造一个全国氢能领域的示范性、产业集聚型燃料电池生产基地。我们通过招商引资,与政府达成共建合作协议,为项目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近日,项目运营方——上海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博氢”)董事长沈建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他看来,燃料电池行业经过30年跌宕发展,目前已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而中国市场被广为看好,“可以说,当今世界上有80%—90%的燃料电池企业都在中国建厂、开展技术研发。”

    更具推广优势

    沈建跃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从事燃料电池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攻关,其运营的燃料电池合资公司于2002年在加拿大成功上市。因看好中国燃料电池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他于2009年将重心转向国内。

    据了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为氢-加氢站-燃料电池。而甲醇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却是甲醇-甲醇加注-甲醇直接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在前者电池系统中氢气存在压缩困难、储存条件苛刻、运输成本高等制约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诸多问题;后者电池系统中,甲醇常温下为液体,便于储存运输,氢气“即产即用”,系统无高温高压,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在沈建跃看来,受加氢站建设制约,氢能或者氢燃料电池产业如果完全靠高压加氢、储氢方案,推进会非常缓慢,五年内难以实现规模推广。而与高压储氢燃料电池相比较,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更加经济、现实可行。“我们预计到2020年有1万台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车或者更多投入运行。目前在我们的生产基地周边就有多家客户正在与我们开展合作洽淡,这也是宁波基地建设推进如此快的重要原因。”他说。

    已有成功示范

    有燃料电池行业专家向记者指出:“从技术层面讲,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完全没有问题。”

    据介绍,目前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示范应用于物流车、大巴车、冷链物流车等交通领域。

    “我们与东风汽车合作推出的中国首辆30千瓦甲醇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已获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该车型目前已开始批量生产。”沈建跃说。

    就在今年10月,上海博氢还宣布中国首批5辆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轻型卡车在苏州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事实上,汽车领域之外,沈建跃亦将眼光瞄向了发电市场,在他看来这将是一个更加“前途无量”的甲醇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

    “我们的技术方案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用途的发电机,在分布式发电领域具有无法替代的行业竞争优势,那些缺电、电网无法接通或者离网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市场,慈溪基地燃料电池产品最重要的市场就是分布式发电市场。而且我们认为分布式发电市场应用会比汽车应用推进速度更快。”他说。

    据介绍,上海博氢与中氢公司合作推出了中国首台军民融合移动发电站——“1千瓦时、30千瓦静默移动发电车”,相关技术已获得军队认可,相关军标也正在制定中。今年,该公司启动了20千瓦的高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模块研发项目,为进入乘用车市场和大功率发电生产做准备。

    甲醇供应充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行业对于甲醇氢燃料电池或发电系统存在的最大担忧更在于一旦铺开推广应用,甲醇燃料是否足以供应。

    当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国,来自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经历持续10余年的连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已达到近8400万吨。该协会预计,2019年,我国甲醇产能有望突破9000万吨。2020年更有望突破1亿吨。

    “当前甲醇生产技术成熟,且成本要低于汽、柴油。可以说,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仅以煤制甲醇便可保证我国百年能源安全,未来甲醇还可通过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等制取。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加收二氧化碳制备甲醇,人们将源源不断获取清洁可再生能源。”沈建跃说

相关报告
  • 《酒泉首家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0
    • 近日,酒泉市首家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在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双碳产业园正式落成,并进入投产前的关键设备调试阶段。这一项目成功落地,标志着酒泉氢能产业链取得重大突破。 该项目由甘肃雄韬运通和信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雄韬股份)旗下子公司,在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等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背景以及众多专利。公司在酒泉投资建的氢能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年产1GW氢储能系统产线,氢燃料电池测试检验平台及氢燃料电池检修维护中心,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氢储能市场。项目于2024年7月开始建设,已完成厂房装修改造,设备入场,该产线采用国内最先进80-240kw燃料电池自动化机器人以及AGV机器人,并引进3套储能用燃料电池测试台,目前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计划年底建成投产。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助推酒泉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 《山东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8
    • 当前,山东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强特色经济内生动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性产业,超前布局、重点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领域,山东已初步建立起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到整车的研发、生产体系,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示范运营模式。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产业处处长赵明介绍,据中国工程院调研数据,山东省在合成氨驰放气和甲醇驰放气等渠道,每年可回收氢气约96万吨,可支撑10万台以上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运行。山东也是能源大省,除传统的煤电外,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已达一定规模,可为电解制氢提供较好的能源保障。目前,山东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达50余家,以兖矿集团、东岳集团、潍柴集团、山东高速、中通客车、中车四方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率先突破,发挥了较强的示范作用。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及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德州、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6条。目前,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为126辆,6月份有望超过200辆。潍柴集团依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今年3月份,该企业举办了“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仪式,标志着山东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田,作为深度参与者和先行者,拥有1030平方公里的黄河水岸资源和“一区两城六园区”的空间布局。按照先行区总体发展规划,在崔寨高新产业城建设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 “中国氢谷”是以打造园区建设为基础,完善氢能产业链为目标,能源综合应用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集聚区。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主任景旭东说,“中国氢谷”主要任务是从氢的产、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出发,依托科研院所、金融企业、生产企业等单位,加速形成 “一个氢谷园区、一家运营公司、一批科研机构、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氢能小镇、一批企业集群”的“六个一”发展新模式,逐步打造“配套设施完善,运营模式成熟、创新成果丰富、资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显、生态效应显著”的氢能产业商业生态圈。到2030年,先行区将实现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协同研发体系,成为国内外顶尖的技术创新策源地;氢能产业生态圈可复制可推广,累计投资规模500亿元,龙头企业10家;通过示范工程带动,从公交车、物流车领域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 济南市钢城区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南翼,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山钢股份、莱钢集团的驻地,区内现有钢铁产能1290万吨、焦化产能350万吨,年副产氢气约6.5万吨,技术上可廉价提取工业副产氢气约5万吨,未来考虑重整焦炉煤气中的甲烷制氢,总氢气产量可达12万吨以上,可满足近十年内全市氢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量。 济南市钢城区政府副区长郭玉华表示,针对较长一段时间内氢能车辆示范运行少,氢气耗量低的现实,结合钢城区钢铁生产富余煤气的资源现状,钢城区谋划耦合甲醇经二甲醚制工业乙醇技术路线,减少未来煤气自发电建设,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焦炉煤气中的氢分离提纯后分别与二甲醚进行羰基化与乙酸甲酯加氢反应制备工业乙醇,实现“以氢固碳”。通过该路径首先可以动态保障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供给,同时也可用于现有汽油的配给,能够减少制氢设备投运后的空转与氢气放散,并可大幅度改善环境、升级产业并延伸产业链,同时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重汽集团是国内较早开展燃料电池车开发的商用车集团之一,2018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已成功研发多款燃料电池客车,涵盖城市公交车,长途旅游客车。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及整车项目开发,中国重汽集团已掌握燃料电池整车核心技术,包括电机、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部件匹配技术,已具备开展多种燃料电池车型开发设计能力。 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客车平台部部长赵金龙说,在燃料电池整车开发方面,中国重汽集团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扩展重卡、轻卡等其他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扩展燃料电池整车车型,满足燃料电池车市场发展需求。在燃料电池技术研究方面,依托燃料电池试验室,开展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技术研究,支撑中国重汽燃料电池整车业务开展;建立健全燃料电池系统测试流程,发展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评价能力。依托加氢站,开展燃料电池整车的试验验证和试运行,推进燃料电池整车产业化进程。依托平台项目,深入开展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研究、开发与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未来,中国重汽集团将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为指引,发挥中国重汽集团燃料电池方面的技术研发实力,与相关企业一起推动山东规模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助推山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作为能源领域的顶级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资源和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彭苏萍对山东氢能源发展布局感到很震撼。他认为,下一步山东要抓落实,引人才,建平台。 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纪洪波表示,近期,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主任彭苏萍对山东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进行一次全面的问诊把脉,为制定符合山东省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产业顶层设计做好基础支撑,让更多氢能及燃料电池成果落地山东、转化山东,更好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山东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真正使其成为动能转换的先行产业、创新引领的先导行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同时,山东将借院士专家团队来山东调研的契机,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整体部署,深入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以能源变革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