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虚拟水贸易的驱动因素。》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5-17
  •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BRI),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范围和规模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活动增加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最近,人们更加关注这项倡议下的国际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有助于发展绿色,即环境友好的伙伴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2000 - 2016年中国与BRI国家之间虚拟水贸易与农产品相关的演变。 采用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方法揭示贸易不平衡的驱动因素,以及主要的虚拟水出口。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013057
相关报告
  • 《《Science》 | 中国“一带一路”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0
    • 9月15日,Science上发表一篇文章,论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四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的沿线国家开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该倡议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投资促进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预期贸易增长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多元化、扩大出口和重组高污染、高碳经济。 相关文献中,C.Wang 和F.Wang 提到“中国可以引导气候变化”,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有力证据。尽管该倡议将有助于全球繁荣,但它也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增加。 “一带一路”国家计划建设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桥梁、采矿以及制造业的发电厂、水坝和车间,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鉴于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缺乏可再生能源设施,能源需求很可能会由化石燃料提供。此外,基础设施需要运行和维护,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国家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大约70%的能源由煤炭供应,而且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简化“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扩大其供应链,这将导致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钢铁和钢铁)的增长,进而加速能源燃烧,增加全球碳排放总量。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必须认真考虑其对于全球环境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发展中,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激励措施将会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并期待“一带”是绿色的、“一路”是干净的。 参考文献: [1] P. Ferdinand, Int. Affairs 92, 941 (2016). [2] G. Schwerhoff, M. Sy, Renew. Sustain. EnergyRev. 75, 393 (2017). [3] Z. Liu et al., Nat. Clim. Change 6, 201 (2016).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维诺德·阿胡贾在第十七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18
    • 11月6日,第十七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主题为:深化“一带一路”农业与食品交流合作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论坛聚焦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领域,致力于搭建国家级食品安全政策权威解读平台、农业食品产业国际深度交流合作平台、共建国家参与全球食品安全治理发声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作平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维诺德·阿胡贾以录制视频的方式为论坛开幕式致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维诺德·阿胡贾致辞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代表,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17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首先,我谨代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主办方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并热烈祝贺这一重要活动的成功召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提升食品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粮农组织的领导下编写的《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2023年有7.13亿到7.57亿人(分别占全球人口的8.9%到9.4%)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此外,粮农组织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将有5.82亿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表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面临着巨大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    农业食品体系需要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安全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求,并且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生产。技术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实现“零饥饿”世界的新机遇,并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农业食品体系,包括食品安全领域。2022年,粮农组织发布了《思考食品安全的未来:前瞻报告》,探讨了气候变化、新的食品来源和生产系统以及技术创新等驱动因素将如何影响未来世界的食品安全。    无论是水母、食用昆虫、细胞培养肉等新型食品,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食品。    与所有新兴技术一样,机遇与挑战并存。人类必须为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做好准备。同时,为了让这些技术惠及所有人,关键在于推动标准和最佳实践的建立,能够使用可靠且设计良好的参考数据库,交流经验,并在利益相关方之间透明地共享数据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创新,粮农组织启动了《 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2021-2025)》,旨在为特色农业产品创造绿色可持续的价值链,支持小农户和家庭农民充分分享全球市场的回报。最终,这将促进农业食品系统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粮农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数字千村”行动计划。通过发展数字农业、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服务、推动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农业食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选出10个数字乡村案例。粮农组织正与中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在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    未来,粮农组织将继续与各方携手,聚焦技术创新,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升食品安全,充分发挥农业食品系统的潜力,推动更高效、包容、韧性更强、可持续的农业食品系统转型,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    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秘书处共同承办。相关部委、司局领导和上海、广西、宁夏、四川等省市、自治区政府领导,各省市场监管部门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上海合作组织代表和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卢旺达、塞舌尔、匈牙利、保加利亚、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斯里兰卡、乌拉圭等多家驻华使馆使节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