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虚拟水贸易的驱动因素。》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5-17
  •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BRI),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范围和规模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活动增加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最近,人们更加关注这项倡议下的国际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有助于发展绿色,即环境友好的伙伴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2000 - 2016年中国与BRI国家之间虚拟水贸易与农产品相关的演变。 采用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方法揭示贸易不平衡的驱动因素,以及主要的虚拟水出口。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013057
相关报告
  • 《《Science》 | 中国“一带一路”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10-10
    • 9月15日,Science上发表一篇文章,论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四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的沿线国家开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该倡议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投资促进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预期贸易增长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多元化、扩大出口和重组高污染、高碳经济。 相关文献中,C.Wang 和F.Wang 提到“中国可以引导气候变化”,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有力证据。尽管该倡议将有助于全球繁荣,但它也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增加。 “一带一路”国家计划建设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桥梁、采矿以及制造业的发电厂、水坝和车间,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鉴于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缺乏可再生能源设施,能源需求很可能会由化石燃料提供。此外,基础设施需要运行和维护,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国家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大约70%的能源由煤炭供应,而且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简化“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扩大其供应链,这将导致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钢铁和钢铁)的增长,进而加速能源燃烧,增加全球碳排放总量。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必须认真考虑其对于全球环境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发展中,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激励措施将会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并期待“一带”是绿色的、“一路”是干净的。 参考文献: [1] P. Ferdinand, Int. Affairs 92, 941 (2016). [2] G. Schwerhoff, M. Sy, Renew. Sustain. EnergyRev. 75, 393 (2017). [3] Z. Liu et al., Nat. Clim. Change 6, 201 (2016).
  • 《“一带一路”国家发电的碳排放强度:基准分析。》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05-17
    • 本研究的范围是分析“一带一路”(BRI)国家发电的碳排放强度。 BRI国家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013年的4232.34百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4402.38百万吨,占全球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45%。 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方法用于分析BRI国家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 分解结果显示,2013 - 2015年BRI国家的区域碳排放强度增加,发电效率是提高BRI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绩效的关键因素。 对于BRI发展中国家而言,推广清洁高效的火电是绿色电力发展的务实优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