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Science上发表一篇文章,论述了中国“一带一路”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
四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的沿线国家开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该倡议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投资促进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预期贸易增长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多元化、扩大出口和重组高污染、高碳经济。
相关文献中,C.Wang 和F.Wang 提到“中国可以引导气候变化”,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有力证据。尽管该倡议将有助于全球繁荣,但它也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增加。
“一带一路”国家计划建设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桥梁、采矿以及制造业的发电厂、水坝和车间,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鉴于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缺乏可再生能源设施,能源需求很可能会由化石燃料提供。此外,基础设施需要运行和维护,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国家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大约70%的能源由煤炭供应,而且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简化“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扩大其供应链,这将导致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钢铁和钢铁)的增长,进而加速能源燃烧,增加全球碳排放总量。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必须认真考虑其对于全球环境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发展中,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激励措施将会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并期待“一带”是绿色的、“一路”是干净的。
参考文献:
[1] P. Ferdinand, Int. Affairs 92, 941 (2016).
[2] G. Schwerhoff, M. Sy, Renew. Sustain. EnergyRev. 75, 393 (2017).
[3] Z. Liu et al., Nat. Clim. Change 6, 20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