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G MORI的高端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在国内还是不多的。例如,我们现在万能数控车床俄ecoTurn 310 是功能齐全、水平最高的基本配置,具有动态性能极高的主轴电机,以及无级调速功能,适用于经常变换加工方式的实训车间;而立式加工中心 ecoMill 635 V优点在于它的高科技特性,例如动力强劲的 12,000 rpm 铣轴、20 位刀库和进给速度高达 30 m/min、具有最高动态性的轴电机。另外它还具有最先进的数控技术-标配ShopMill 和ShopTurn软件的西门子Operate 4.5版SLIMline 用户界面,这也是加工效率得以提升的原因。” 赵新杰主任如是解释当初选择ecoMill 635 V和ecoTurn 310的原因。
赵主任还强调:“因为我们的学生平时使用的都是高端的机床、高端的数控系统,所以在编程、工艺路径规划方面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到企业里面就可以很快地适应实际的生产。这也是为什么中德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
2014年10月10日的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精巧的鲁班锁现场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这只鲁班锁就是在赵新杰等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李志仁、王明靖、张少华在德马吉ecoMill 635 V上历时3天加工完成。赵新杰介绍,鲁班锁是机械与材料学院数控专业的教学项目之一,训练的是学生编程和操作能力。他说:“制作鲁班锁是一项基本功,它不是最难、最复杂的,练就的是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对品质的追求。对完美、精益和品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正是德国制造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而这种品质也恰恰是通过DMG MORI传递给这些学生的。
培养适应市场的高层次人才
关于中德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赵主任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这两年在天津开发区西区,大众汽车新建了一座生产变速箱的工厂,生产规模很大,已经从我们这儿招收了100多个学生。后期大众公司与中德学院还要商量建立校企合作的培训中心;DMG MORI天津工厂,在2013年也招收了几十位学生,并派到日本培训三个月。”
“另外,大众的相关配套企业,例如生产变速箱齿轮等零部件的德国NZWL公司,生产变速箱壳体的德国施洛特公司(SCHLOTE),从2013年开始在中德学院现场招聘学生。就在实训车间的DMG MORI机床上,两家公司让学生加工指定的零件,限时3个小时,整个实操面试过程都要监控。有十几位学生当场就被录用了。”
赵老师介绍,NZWL公司和施洛特公司都是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前介入,精心挑选学生,专门设计课程,周密安排实训,使企业培训前移,实现了人才培养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虽然已经被评为“国家示范性优秀建设高职院校”,但是中德学院从未停止对自身层次定位,以及对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赵主任认为:“现在企业用人的成本越来越高,需要自动化的机床和自动化的生产线,需要机器人的配合,因此技术工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定位在比较高的层次。我们与DMG MORI合作,是因为他们的设备定位非常高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员就能够适应转变。”
对于学院未来的发展,赵主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未来企业会更加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今后的课程体系要进行重构,学生要进行跨专业培养,不能按照传统的机械、电气、气动、液压等专业进行划分。”
如何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赵主任说:“在刚刚结束的CIMT2015展会上,我们带领学员参观团到DMG MORI的展台参观,了解了DMG MORI 最新的CELOS 应用,观看全球首发机床NHC 6300等最新的加工设备。我们总是紧跟DMG MORI、西门子这些技术领先的企业,与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了解企业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并有意的在教学上进行及时的改变,只有这样,中德学院才能始终保持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