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核电3号机组环吊吊装就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8
  • 三门核电3号机组环吊(MH01)桥架于8月25日16时38分吊装就位,小车于8月27日14时58分吊装就位,整个过程安全、质量可控。

    3号机组环吊是钢制安全壳(CV)顶封头吊装前最后一个引入反应堆厂房的重要设备,标志着3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已具备顶封头吊装条件,为3号机组CV顶封头吊装就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吊在反应堆厂房内环形轨道上运行,用于核电站安装期间和正常停堆换料期间各种设备的吊装运输,主要由桥架和带有起升机构的小车组成。

    三门核电建设团队贯彻“整体·协同”理念,在三门核电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指挥中心(PCC)的统一指挥下,全面贯彻中核集团“六大控制七个零”高质量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环吊进展周例会、每日现场碰头会以及质量文件集中审查制度,保障吊装前地面组装工作按期完成,确保了3号机组环吊顺利吊装引入核岛。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7626.html
相关报告
  • 《浙江三门核电3号机组钢穹顶吊装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5
    • 1月22日10时8分,由中核二二承建的浙江三门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屏蔽墙钢穹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3号机组核岛土建工程进入尾声。 钢穹顶就位于核岛顶部,是穹顶混凝土结构的底模,也是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箱的支撑结构。钢穹顶整体呈锥台棱形,形似一个巨型“斗笠”,由上口环梁、上口十字梁、径向梁、屋面板等部分组成,高度约10.9米,吊装总重量高达1047吨,采用2600吨履带式吊车吊装。 7时7分,钢穹顶正式起吊,经过起升、回转、行走、变幅、落钩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后,与焊接在SC结构模块上的钢牛腿稳稳对接,吊装顺利完成,吊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三门核电二期工程于2022年6月28日开工建设,是浙江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依托工程。项目开工以来,在中核集团党组和中国核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中核二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当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队”,系列里程碑节点目标高质量实现。 硬核“加冕”   卓越新征程 冬日的三门湾,因一群“蓝色战士”,而显得热气腾腾。凌晨3点,三门核电建设现场已是一片忙碌,巨型吊车发出强劲有力的轰鸣声,耸立的塔吊随着指挥指令有序转动,中核二二吊装团队目光如炬,仔细检查确认钢穹顶吊钩状态。 追求卓越 高效率协同攻坚 为确保此次吊装节点顺利实现,三门核电项目建设团队与上游单位、各参建单位坚持高度协同,加大创新,精心编制《屏蔽厂房屋顶锥形屋面钢结构吊装、安装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日例会细化施工任务,严格把控关键工序,扎实稳步推动各项关键路径问题的识别解决。 创新应用自动埋弧螺柱焊助力钢穹顶拼装。3号机组钢穹顶制作中存在大量预埋件钢筋,以往主要依靠使用手工埋弧焊工艺完成钢筋焊接,焊接过程无法精确控制尺寸,焊接稳定性、效率和一次合格率不高。为降本增效,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出自动埋弧螺柱焊设备,并成功应用在钢穹顶制作中。该设备焊接性能稳定、焊接成形美观、操作简单,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极大提升了焊接效率,确保钢穹顶拼装高质量完工。 创新优化运输方式确保安全平稳到达。拼装场地距离吊装现场较远,想要把这个巨型“斗笠”戴到核岛顶上,必须先将钢穹顶安全运输至吊装现场,拼装完成后的钢穹顶运输成为吊装先决条件的重中之重。面对此次钢穹顶体积大、重量重等重难点,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优化了运输固定方式,在平铺于运输车上的钢板表面,增设运输托架,并在运输托架指定位置焊接止挡块,由此打造出一个具备可靠扎实的限位和防变形功能的运输托架平台,避免了运输过程钢穹顶移位、变形,安全平稳地将千吨级穹顶整体运输至起吊地点。 多措并举控制吊装变形。由于钢穹顶附带物项多、重心偏心,且吊装钢丝绳多,吊装时的变形控制成为重点难点。项目团队经过有限元分析验算,针对易变形位置,提前进行加强,吊装过程采用应力监测系统监控吊索受力,确保受力均匀、安全。此外,还通过完善多元化大体量钢结构集成大宗物项模块化施工逻辑,巧妙布置钢筋、管道等预装物项,替代了额外增加平衡配重的方式,在减少后续岛内高处作业风险的同时,实现了钢穹顶整体调平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质安融合 高质量共筑精品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两个零容忍”“三大法宝”“四个凡事”,全面践行核安全文化,严守安全管理红线。为辨识钢穹顶吊装前的安全风险,策划编制专项安全保障方案,组织开展先决条件梳理、检查,对钢穹顶吊装使用的吊索具拼装工作进行监督旁站,检查确认其可靠性,组织开展吊装前应急演练,全面保障吊装万无一失。 为确保吊装质量全面可控,项目团队加强钢穹顶吊装质检、质保体系建设,吊装前对施工方案交底情况、吊索具、人员资格、运输车辆等进行全方位检查,保证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确保钢穹顶吊装顺利进行。
  • 《陆丰核电1号机组CV筒体一环顺利吊装就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1
    • 8月31日,由中核二二承建的陆丰核电一期核岛土建工程迎来关键里程碑——1号机组CV筒体一环历经多道精密工序,顺利吊装就位。这一重要节点的达成,标志着1号机组核岛施工正式迈入高峰期,为后续工程推进按下“加速键”。 精密组织 千吨巨构平稳吊装就位 吊装的重要先决条件,便是将这个“千吨巨构”从拼装场地安全运输至吊装现场。8月30日,CV筒体一环平稳启运,在自行式液压板车的精准操控下,依次完成顶升、固定等一系列预处理工序,随后板车载着这个“千吨巨构”缓缓驶向起吊地点,每一步都经过严密监控,最终安全抵达指定地点。 31日,吊装现场3200吨巨型吊车如钢铁巨人般矗立,吊索、分配器等设备逐一完成调试,技术人员反复核对参数,各岗位人员各就其位,静静等候着关键指令。 “起吊!”随着现场吊装总指挥一声令下,3200吨吊车缓缓发力,CV筒体一环随之平稳升空。整个吊装过程中,操作人员熟练地操纵着吊装设备,时刻把控着构件的姿态与高度,确保这个千吨级的“大家伙”始终保持稳定姿态。经过2小时39分的精准作业,CV筒体一环稳稳落在预定位置,全程平稳有序、安全可控。 创新驱动 六大亮点彰显建造实力 此次吊装任务的顺利实现,是中核二二追求卓越的生动践行。面对千吨级构件集成吊装的技术挑战,项目团队在模块化施工与吊装工艺方面不断突破创新,运用多项新技术打造出六大核心亮点,为“安全高效”吊装保驾护航: 模块集成效能更优:创新将贯穿件套管、设备闸门、附件板等各类附件与CV筒体一环集成一体吊装,大幅减少后续拆分安装工序,实现“1+1>2”的施工效能。 吊装载荷重量更大:集成各类附件后,CV筒体一环整体吊装重量突破千吨级,如此大载荷的吊装作业,对设备性能、施工方案与人员技术均提出极高要求,此次顺利完成吊装,充分印证了中核二二应对重型构件吊装的成熟能力。 吊装方案设计更精:针对千吨级载荷特性,团队精心设计吊装方案——采用专业分配器搭配16根吊索,在CV筒体一环内侧沿圆周均匀布设16个吊点,配合43米超长吊索构建起稳定可靠的“力网”,确保吊装过程中构件受力均衡,从源头杜绝变形风险。 应力监测反馈更敏:引入实时应力监测系统,全程追踪钢丝绳受力状态,数据实时传输、动态反馈,一旦出现微小受力不均,系统立即预警,为操作人员调整提供精准依据,保障吊装安全。 重心动态控制更准:依托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提前模拟CV筒体一环的重心分布;吊装过程中,通过可调拉杆实现动态调平,同时结合BIM可视化交底,让现场人员清晰掌握构件姿态,确保每一步调整都精准无误。 电动绞盘摘钩更快:优化改进摘钩方式,采用电动绞盘完成连钩、摘钩作业,不仅大幅缩短摘钩时间,提升施工效率,更减少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实现“安全效率双提升”。 匠心筑梦 团队协作铸就精品工程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项目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为确保陆丰核电CV筒体一环吊装节点的如期达成,项目部迅速组建专项攻坚队,从人力调配、物资保障到技术支持,全方位加大现场支援力度。团队成员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反复推演,制定多套专项预案;施工过程中,科学部署工序、系统推进任务,不断优化施工逻辑,以“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严谨态度,确保吊装全程安全与质量双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