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复制时间的出现》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4
  • 2023年12月20日,慕尼黑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Emergence of replication timing during early mammalian development的文章。

    DNA复制使生命王国之间的基因遗传成为可能。复制的发生有一个确定的时间顺序,即复制时间(RT)程序,导致基因组组织成早期或晚期复制区域。RT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与基因组的三维核组织紧密相连,被认为是一种表观遗传指纹。尽管RT在维持表观基因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发育调控尚未被探索。

    该研究使用单细胞复制序列,生成了小鼠胚胎从受精卵到囊胚期的全基因组RT图谱。该研究的数据显示,RT最初不明确,但从细胞期4开始逐渐明确,与A和B区室的强化相一致。研究人员发现转录有助于RT程序的准确性,并且A和B区室之间RT的差异取决于合子基因组激活时的RNA聚合酶II。该研究的数据表明,核组织的建立先于定义的RT特征的获得,并启动基因组划分为早期和晚期复制结构域。该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发育初期表观基因组的建立,揭示了基因组组织的组织原则。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872-1
相关报告
  • 《Nature | 哺乳动物小脑的细胞发育和进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30
    • 2023年11月29日,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Cellular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mammalian cerebellum的文章。 新皮层的扩张是哺乳动物进化的标志,伴随着小脑神经元数量的增加。然而,关于哺乳动物小脑发育的细胞程序的进化知之甚少。 该研究生成了约40 00个细胞的单核RNA测序数据,以追踪人类,小鼠和有袋负鼠从早期神经发生到成年的小脑发育。研究人员建立了发育中的哺乳动物小脑中细胞多样性的共识分类,并通过人类胎儿小脑中的空间映射对其进行了验证。该研究的跨物种分析揭示了除Purkinje细胞外,细胞类型生成的发育动力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在那里观察到人类谱系中早期出生的亚型的扩增。 全局转录组谱,保守的细胞状态标记和跨神经元分化的基因表达轨迹表明,小脑细胞类型定义程序已被整体保存至少约1.6亿年。然而,研究人员还鉴定了许多直系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在其中一个物种的小脑神经细胞类型中获得或失去表达,或者在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进化新的表达轨迹,表明在细胞类型水平上广泛的基因再利用。总之,该研究揭示了控制小脑细胞发育的共享和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程序,并扩展了对哺乳动物大脑进化的理解。
  • 《Science | 哺乳动物DNA复制中的染色质构型》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6
    • 2024年3月1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课题组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Fork coupling directs DNA replication elongation and t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 由于高通量、高分辨率研究方法的缺乏,关于DNA复制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相互关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于哺乳动物DNA复制如何在复杂的染色质环境中有序进行仍是研究空白。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检测DNA复制叉附近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从而为研究复杂染色质环境下的DNA复制及其它DNA代谢过程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手段。基于该方法,该研究不仅首次解析了DNA复制叉在复杂染色质环境下的空间组织模式,发现姐妹复制叉的稳定偶联结构,还提出了DNA复制终止的预决定模型,提示仍有重要未知机制触发复制终止。 不仅如此,该研究还启示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复制叉偶联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偶联复制叉的生理功能、偶联复制叉与染色质其他代谢过程的协调关系等。总之,该研究为理解DNA复制、基因组稳定性和相关疾病的机理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新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