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全球光伏龙头上市》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2-13
  • 当地时间2月9日,全球最大光伏跟踪支架龙头Nextracker(股票代码为:NXT)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发行规模约2660万股,发行价为美股24美元,募资总额约6.38亿美元(约合43.38亿元人民币)。这也成为今年以来美股规模最大的IPO。

    此前,该公司计划以20美元到23美元的价格准备发行2300万股,计划最高募资5.29亿美元。然而,实际募资的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和募资金额均超过预期。

    本次IPO后,其母公司Flex Ltd.持有Nextracker公司63.56%股权,投资管理巨头TPG Funds持股为17.23%。

    就在上市首日,NXT股价大涨26.92%,报收于30.46美元,总市值约为45亿美元(约合306亿元人民币)。

    细分领域全球龙头

    资料显示,Nextracker位于加州弗里蒙特,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跟踪支架企业。

    2021年,其全球光伏跟踪支架的市占率约为1/3,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出货量约为15GW。

    业务方面,该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和开发集成太阳能光伏跟踪器和软件解决方案,用于公用事业规模和地面安装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该公司太阳能产品于2015年全球出货量突破千兆瓦(GW),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引领光伏跟踪器领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财报方面,根据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22年报的营收为14.58亿美元,净利润为5091.30万美元;而2021年报的营收为11.96亿美元,净利润为1.24亿美元。截至2023年财年中报,该公司上半年的营收为8.7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为4398万美元,较上一年同期的5122万美元有所下降。

    装机方面,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公司已向美国六大洲的公用事业规模和地面安装太阳能项目交付了约70GW的太阳能跟踪系统。

    美股IPO一度陷入僵局

    由于近年来该国利率上升和波动性加剧,美股市场IPO活动一度陷入僵局。

    数据显示,在2021年,美国资本市场IPO募资金额达到创纪录的3390亿美元。其后,由于对通货膨胀、市场波动和地缘冲突等多方面的担忧,2022年其资本市场IPO规模暴跌至240亿美元。

    今年2月初,美国保险服务公司Skyward Specialty上市成功,成为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一家在美国资本市场IPO募资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

    本次NXT公司完成IPO上市,打破了近4个月以来美股IPO市场冷清的局面。据报道称,目前美股市场等待上市的公司数量正在增加。

    据悉,本次IPO募资之所以提高发售规模,是该公司基于当前美国IPO市场面临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决定。

    而本次IPO募资,Nextracker还授予最多约400万股的额外承销权,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证券和巴克莱银行等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合主承销商。

    投资者热情高涨

    就NXT公司成功上市,Nextracker的母公司Flex Ltd.的首席财务官Paul Lundstrom表示,投资者对热门的ESG业务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可再生能源正符合他们的胃口。

    实际上,在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市场上,随着全球光伏电站规模的不断增加,光伏支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到2025年,全球光伏支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美元,其中光伏跟踪支架超过130亿美元。

    正是得益于光伏跟踪支架领域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NXT公司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美国光伏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关注的是,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美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约为142GW,其中以公用事业规模光伏为主的电力运营部门的占比约为52%,户用和工商业等分布式光伏约占48%。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最新预测,预计2023年太阳能和风电将达到美国电网供应量的16%;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超过25%。

    从具体规划来看,在2023 -2024年,美国将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量120GW以上,相当于截至2021年底累计装机量总和。

    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年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超过60GW。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新增装机量的3倍左右。

    由此可见,未来两年美国光伏市场也不可小觑,其“钱景”将十分可观,NXT等本土公司可望率先从中受益。

相关报告
  • 《500亿龙头分拆,正泰又一光伏资产上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7
    • 6月4日晚间,正泰电器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正泰安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户用光伏能源运营服务商,2022年单年度正泰安能完成装机容量7.5GW,市占率近30%。若正泰安能上市进程顺利,有望冲击“中国户用光伏”第一股。 正泰电器目前有低压电器和光伏新能源两大主营业务,其中布局稍晚的光伏业务,正为实控人南存辉创造出越来越高的价值。去年,正泰安能为正泰电器的净利润贡献了近四成。 ▲正泰安能官网产品介绍 在低压电器板块方面,正泰电器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低压电器制造企业;在光伏新能源板块方面,正泰电器主要从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以及居民户用光伏能源运营服务。而此番分拆上市的正泰安能正是正泰电器下属唯一的户用光伏业务平台。 光伏资产收益颇丰 正泰安能作为上市公司下属唯一的户用光伏业务平台将实现独立上市,将更加聚焦光伏业务,以合并报表的形式实现对母公司正泰电器在业绩与股价、市值可持续增长的助力。 目前,正泰电器旗下共有两家主要的光伏公司:正泰新能是一家B端光伏组件生产销售公司;而正泰安能是做户用光伏(屋顶光伏)的服务型C端产业公司。 从业绩来看,正泰安能比正泰新能更能给正泰电器带来丰厚收益。2020年至2022年,正泰安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33亿元、56.31亿元及137.0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8.67亿元及17.53亿元。 与被当成聚宝盆来分拆上市、重点培养的正泰安能不同,正泰新能则是被剥离的亏本资产。证券机构曾对正泰电器2022年8月选择剥离正泰新能的举措做出分析:组件、电池业务(正泰安能)2021年亏损1.35亿,2022年1-7月亏损更加明显,剥离组件、电池业务后,正泰电器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有望得到改善。 对于这两家同成立于2015年的两家光伏公司,正泰电器选择了因材施教,进而在光伏领域持续谋求新增长点。2023年,正泰电器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7.41亿元,与上期同比增加47.37%。 ▲光伏行业市场空间巨大,2030年中国户用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022年的7倍左右,行业市值将突破万亿 光伏一体化加速 两家公司合力,正泰电器已形成组件+电池+电站/户储的中下游比较完备的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此外,正泰电器在智能化+光储一体化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正泰电器智能化产品 正泰电器通过智能化提升电站运营效率,据一季报显示,公司持续推动电站资产运营能力提升,公司旗下正泰新能源打造“高效能、高周转、强带动”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维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通过出售部分权益以引入投资等方式,正泰电器保持着对电站业务的布局。去年,正泰电器的电站新增开发量3.1GW。 在光伏电站领域,正泰电器还持续加深与国家能源集团、中核汇能、华电、华能等合作,推进新项目建设。正泰电器旗下负责电站业务的正泰新能源通过多年来物资采购渠道积累、逆变器等产品自给自足,进一步降低了电站投资成本,在财报中明确表示收益增加。 此外,正泰电器还广泛涉猎新兴业务,据正泰电器5月份在投资平台上的回复显示:正泰有光伏电厂和储能系统,虚拟电厂技术上不是问题。 逆变器已巧妙上市 去年10月,正泰电器就已宣布将分拆上市户用光伏业务,随后在11月斥10亿元收购了通润装备,并将逆变器储能业务注入通润装备(深交所)。当时让逆变器资产上市的过程,迂回且巧妙。 首先,通润装备拟8.4亿元收购正泰电器的逆变器储能业务(正泰电源),但是从通润装备的账面资金看,截至2022年9月末,通润装备账面货币资金6.55亿元,低于此次交易所需的8.4亿元。 然后,通润装备标价10亿元将控制权出售给正泰电器,此笔交易完成后,通润装备实控人将由千斤顶变为正泰电器。 其后,或许是在给通润装备筹备资金,原实控通润装备的千斤顶,购买了当时通润装备的输配电资产。据了解,千斤顶的大股东顾雄斌(现年78岁)手中的通润装备约25%的股权在今年5月或已移至正泰电器名下。或许千斤顶大股东顾雄斌是在背后努力促成了这笔交易。交易引发通润装备11天连续11次涨停,当时仍控股高达38%左右的顾雄斌亦可能从中获益匪浅。 至于正泰电器,入主的通润装备股价已大幅攀升,正泰电器或许因为逆变器这块优质资产被拆分而出现小幅下跌,但这在11连板衬托对比下已不太重要。(此前中天科技分拆上市优质资产引股价暴跌,情形惨烈→两度分拆告吹,2022利润大增1663.98%,中天科技再涨停难?) 同时,通润装备【卖壳+从交易对手方买资产+再向股东出售自身业务】连环操作的方案,也让正泰电器的逆变器储能业务更快捷地上市,规避了借壳上市的概念。 此前,通润装备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深交所要求通润装备说明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变相利益输送的情形。通润装备在后期发出公告,也重申了交易并非是让正泰电器的资产借壳上市,通润装备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不是其他公司的壳。 ▲通润装备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本次交易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说明 如今,正泰电器已是通润装备最大股东,逆变器资产终究顺利上市。本次,正泰电器再将正泰安能送上市,对外主打唯一户用光伏业平台上市。正泰电器的新能源板块将产生两家上市公司,正泰系背后老板南存辉将手握三家A股上市公司,有望产生1+1+1>3的效果,为这位浙商大佬创造更多财富。
  • 《减碳光伏无限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7
    • 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的低丘荒坡坐落着200兆瓦地面电站,这是由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最大林农光互补地面电站,这个投资近20亿元,占地6300亩,装机200MW的地面电站年均发电量2亿度,可满足江山市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运营25年,可减少碳排放453万吨,节约标准煤163万吨。 正泰江山200MW林农光互补电站是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典范。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风电、光伏再次站上高点,成为环保领域的先锋队与主力军。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任务上也定调,“要加快风电光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总量较‘十三五’有大幅增长。” 政策红利 风电、光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利好。碳达峰、碳中和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的目标,明确了光伏、风电等未来在碳减排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12日,中国主要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此前中国官方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明确2021年要抓好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八项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根据截至2020年9月底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光伏并网装机距离12亿千瓦还有近7.5亿千瓦的差额,推动风电和光伏加速发展,将成为中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 政策屡屡释放“大红包”,风电、光伏行业也纷纷应和。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日前透露,初步预计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GW左右,持续8年全球第一,光伏的利用率保持高水平。任育之还预测2020年年底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70-90GW,全球年均有望达222-287GW,远超目前水平。 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风电行业设定了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作为风电行业最大的整机厂商,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2020年10月15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从原来占比不高的主力能源发展成为真正的主力能源。 “对比中国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数据后可以发现,2019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在全网发电量中占5.5%,光伏占3%,合计8.5%。而德国2019年的风电在全网容量中占24.67%,光伏占9%,合计超过了33%,接近三分之一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从定位的角度看,我们期望风电可以变成真正的主力能源。”曹志刚还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撰文指出,“中东南部地区完全可以大规模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电从身边来’,落实中东南部地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站上风口 “碳中和”引爆市场,风电、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二级市场被点燃,更有光伏企业获得了资本青睐。 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从1月2日开盘24.7元/股,到12月29日收盘报88.4元/股,近一年时间,隆基股份大涨257.9%,市值早已突破3000亿元,坐上光伏产业链头把交椅;另一家获得高瓴资本投资的光伏企业通威股份市值则也早已突破1500亿元,从1月2日开盘13.11元/股,到12月29日收盘报36.95元/股,股价大涨181.85%;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市值也一度达到1000亿元,坐上第三把交椅。 与此同时,诸多风电、光伏产业链公司也在2020年IPO。上能电气、赛伍技术、天合光能等在内超10家光伏企业上市;风电企业也不落后,12月17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首发过会。 为了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国家相关能源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调高了“十四五”期间相关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各大央企表示未来可再生能源将“倍速”增长,并调高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十四五”装机规模。 此外,油气公司、核电公司也加速入场新能源领域。近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中海油与中广核则更“偏爱”海上风电。自2019年初以来,中海油重新按下开启海上风电业务的按钮。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2020年上半年曾透露,目前中海油正在商谈的风电项目,主要有广东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和山东沿海地区。 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中广核新能源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顺利投运,为即将到来的海上风电建设高潮树立了行业标杆。”中广核新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李亦伦表示。 发展闯关 政策利好归政策利好,但是要将政策真正落地,风电、光伏才能长久发展,这其中最主要解决的则是消纳这个“老大难”问题。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朱明12月21日在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纳的问题,“十四五”面临消纳和接入两个问题并存,所以说要解决消纳问题,首先要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就是新一代电力系统;另一方面,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平价上网的情况下,风电和光伏的发展瓶颈主要是在消纳,消纳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三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给光伏、风电消纳空间(装机量)约在83GW左右,是超过了风电与光伏新增装机量,但电网给出的消纳区域与适合新能源装机的区域匹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电网给江苏省、浙江省的消纳空间不小,但由于土地等问题,这些省份并不能做很多风电、光伏项目,内蒙古、新疆土地资源、风光资源丰富,但是消纳又压力很大。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比如电网通过增加灵活性、新的电价机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彭澎认为。 而对于消纳问题存在区域性匹配错位的问题,新能源+储能被视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储能成为发电企业的标配,平价下突增的成本也让发电企业吃不消。 对此,彭澎认为,发电企业直接增加储能的社会效率比较低,建议有独立的第三方储能,但储能成本有相应的分担机制,新能源发电企业、用户与电网共同分担,最大价值发挥储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