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子体无融合生殖是种子无性繁殖的一种方式。在生长期短、温度低、传粉媒介活动低或天气不稳定可能会阻碍有性生殖的高海拔或高纬度环境下,这样是十分有利的。但是,这一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检验。本文使用流式细胞术种子筛查评估了喜马拉雅西北地区世界上最宽阔的高山带(2800–6150)m)中属于45个科的257个物种的繁殖方式。我们只发现了12种无融合生殖物种,包括禾本科(Festuca、Poa和Stipa)、蔷薇科(Potentilla)和毛茛科(Halerpestes和Ranunculus)的几个成员,它们是高无融合体频率的典型家族。但是,新发现了几种无融合生殖物种,包括比伯斯坦菊科(Biebersteinia odora)是第一个已知的无融合生殖物种,以及Halerpestes(Halerpestes lancifolia)是针茅(Stipa splendens)的第一个无融合生殖。即使在这些极端的喜马拉雅高山栖息地中,顶峰生物也不愿意选择更高的海拔。额外的基于性状的分析表明,无融合生殖与有性生殖不同,包括更多的根茎类动物和前额叶、更高的土壤水分需求、共有优势物种的综合症、具有广泛的地理和海拔范围,是后期成功栖息地的典型特征。无融合生殖与非无融合生殖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无性繁殖的能力更高,并且更倾向于潮湿、多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