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对一座城市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中国主要城市越来越多地报道了地面沉降的情况。然而,对中国城市沉降的规模和速度的全面了解仍不清楚。
华南师范大学敖祖锐教授等采用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以高空间分辨率测量垂直地面运动,补充传统的GNSS方法,对中国82个主要城市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全面评估,涵盖了74%的城市人口,这一评估从2015年持续到2022年。研究将观测到的沉降与地下水变化和建筑物重量等因素相关联,并将这些发现与受沉降影响的城市人口联系起来。研究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城市土地中,45%的城市土地沉降速度超过3毫米/年,16%的下沉速度超过每年10毫米,分别影响了29%和7%的城市人口。研究突显了沉降的严重性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研究预测到2120年,由于城市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综合影响,中国22%至26%的沿海土地的相对海拔将低于海平面,影响9%到11%的沿海人口,沿海地区面临显著的淹没风险。
研究强调,需要持续努力来缓解城市沉降问题,包括控制地下水开采和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应对城市沉降带来的挑战,需要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土木工程师等各方的协调行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1]。
[1] A National-Scale Assessment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s Major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