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学和手术牙科手术显微镜程序专家共识》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3-10-12
  • 牙科手术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牙科领域,特别是牙髓病学和手术牙科,从而在根管治疗、牙髓手术和牙齿修复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该显微镜的不当使用在临床环境中仍然很常见,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对该设备的功能和既定操作程序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不足。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龋齿与牙髓学会副理事长梁静平教授组织了一次与中国牙髓病学和手术牙科专家的共识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牙科手术显微镜建立标准操作程序。随后,双方达成共识并正式发布。在大约四年的时间里,这一共识的内容通过实践经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68-023-00247-y?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29efc43c-5cde-47e8-bf5a-9d9a86f07096
相关报告
  • 《Bio MTA plus & ProRoot MTA牙髓封盖材料对人类牙髓干细胞再生性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脑科学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5-02-13
    •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暴露于Bio MTA+和ProRoot MTA浆帽材料的hDPSCs的生物学特性对hDPSCs增殖和牙源分化的影响。从阻生第三磨牙中分离出人牙髓干细胞 (hDPSC)。以 1:1 的比例制备 Bio MTA + 和 ProRoot MTA 的提取物。通过 CCK-8 测定评估提取物对 hDPSC 细胞毒性和增殖的影响。研究膜联蛋白 V 表达以评估两种材料对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 PCR 评估 ProRoot MTA 和 Bio MTA + 提取培养基对 hDPSC 干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 RT\u2012PCR Alizarin Red 染色分析牙源标志物(RUNX2、DMP1 和 DSSP)的表达。暴露于 Bio MTA + 的细胞增殖程度最大。Annexin V 染色结果表明,Bio MTA + 引起的细胞凋亡量最少。RUNX2 、 DMP1 和 DSSP 在 Bio MTA + 中高表达,表明牙源分化成功。与 ProRoot MTA 相比,Bio MTA + 表现出卓越的细胞相容性以及有利的生物活性,包括保持干性和增加 hDPSC 的增殖能力。此外,它通过刺激牙源性分化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特性。Bio MTA + 在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再生潜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使其成为旨在保存或再生牙髓组织的手术的绝佳选择。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体内验证的缺乏,因为复制生理条件对于准确评估临床结果并将其与体外实验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至关重要。
  • 《全息拉曼显微镜》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2-02
    • 拉曼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科学中,通过分子的光谱信息识别不同种类的分子。在生物学中,拉曼光谱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无需标记即可区分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然而,自发拉曼散射强度非常弱,比荧光信号还要弱十多个数量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诸如活细胞成像等情况中往往优先选择荧光显微镜。幸运的是,拉曼散射可以在金属表面及金属纳米间隙中得到显著增强,这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强度甚至超过荧光信号。纳米颗粒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针不会破坏分子固有的特异性,具有广阔的生物传感应用前景。然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针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大小、稳定性和亮度,目前为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针成像几乎没有实际应用。 近日,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的研究人员Matz Liebel和Nicolas Pazos-Perez(就职于加泰罗尼亚高等研究院(ICREA)Niek van Hulst教授课题组),以及Ramon Alvarez-Puebla(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提出了“全息拉曼显微镜”的概念。首先,研究人员将小型纳米粒子组装成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超团簇,在受限的超团簇内产生高强度电场。这种超明亮的SERS纳米探针仅需要使用非常低的近红外照明,从而将对活细胞的可能造成的光损伤降低到最低,并使得宽场拉曼成像成为可能。其次,研究人员采用了Liebel及其团队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上的非相干全息显微镜方案,利用明亮的SERS探针实现了3D全息成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用非相干拉曼散射实现了“自干涉”,首次实现了拉曼全息。 图 1 活细胞中单个SERS粒子跟踪 Liebel和Pazos-Perez展示了宽场拉曼图像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能够在单次发射中实现单粒子三维空间定位。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实现了三维空间中活细胞内的单个SERS纳米粒子的识别和跟踪。 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未来,单次拉曼全息照相的光谱多路复用3D浓度映射有望在活细胞和组织研究、防伪技术等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