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 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0
  •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揭牌仪式暨服务平台与联盟标准发布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召开。会上,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正式亮相,并发布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服务平台”和《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评价规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解读了最新发布实施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告知承诺制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来自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6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市税务局、北京海关、市知识产权局以及各区经信部门出席了活动。

    调整优化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创新采用“告知承诺制”服务模式,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

    目前,北京市的企业技术中心共计75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72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市16个区均有企业技术中心分布,其中,海淀区数量最多。从行业分布来看,数量较多的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其次是建筑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

    北京市的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能力,掌握了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开发了一批国际首创产品,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其中,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屏生产线已经实现量产,该生产线提供的液晶显示屏能更经济地量产65、7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超高清电视,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65英寸8K裸眼3D显示世界领先。乐普医疗创新全降解支架材料,处于国际领先位置,品驰医疗脑起搏器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天智航研发成功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并在十余家医院使用。百度作为国内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最早的企业,与金龙客车合作开发的L4级巴士“阿波龙”已经正式量产下线,是全球首款L4级量产车。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助理王兰表示,新时期,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精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撑科创中心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作为牵头部门,与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税务、海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调整优化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告知承诺制实施细则(试行)》,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这两项文件的制定实现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在提质增效、创新思路和强化服务上的完善,促进北京市努力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文件聚焦研发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有效知识产权数、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等创新能力关键指标,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解读了最新发布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管理告知承诺制实施细则(试行)》,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思路。自2018年第21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起,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在受理阶段线上提交材料,在办理阶段“零跑腿”,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打造为全国开展此项工作的标杆。未来将以“优化提质、创新模式”为突破口,将工作重心由事前认定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并通过合理提升门槛条件、夯实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联动机制等具体举措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 

    发布《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评价规范》和“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服务平台”,用标准规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用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此次成立的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指导,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支撑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的重要力量。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助理王兰、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理事长尚雍明为联盟进行揭牌。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市税务局、北京海关、市知识产权局及联盟的有关领导共同启动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东御乾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共分产业地图、自评估系统、政策速递和需求对接等四个服务板块。未来,联盟将重点依托数据平台和线下资源为企业服务进行赋能,在企业技术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外部创新体系搭建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促进企业技术中心规范化建设,联盟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会上发布了最新版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评价规范》,聚焦研发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有效知识产权数、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创新能力关键指标,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机制创新、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解读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北京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关于发展壮大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北京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服务联盟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进行了解读。

    与此同时,联盟在企业外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通过企业技术中心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图谱,同时对企业、政策、产业、区域等要素资源进行精准匹配,为企业外部创新合作精准赋能。为进一步做好线下产业资源对接,联盟同中关村波士顿创新中心、泰智会产业加速器、海淀区胚芽企业服务平台、北京市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北京市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东御乾元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搭建了企业外部创新对接的资源池,未来将通过开展政策宣贯、投融资对接、产学研合作、区域协同创新等对接交流活动,将联盟打造成为企业技术中心外部创新合作的重要窗口。

  • 原文来源:http://jxw.beijing.gov.cn/jxdt/zwyw/289520.htm
相关报告
  • 《西门子助力中山市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1-04-01
    • • 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德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 • 西门子在大湾区首个合作共建的基于MindSphere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 •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重点项目之一 西门子与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德承投资有限公司(德承)在“2021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建设中德(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助力当地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全面促进中山市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该中心是西门子在大湾区合作共建的首个基于MindSphere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是西门子与广东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助力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又一进展,也是“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西门子将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全面赋能创新孵化中心的未来发展。 “中山是广东省重要的智能制造创新基地,我们携手中山市政府和德承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对当地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副总裁兼华南销售大区总经理白利平表示,“西门子凭借在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专长,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基于工业互联网打造满足特色产业集群需求的典型应用场景,并为当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大量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 根据协议,在中山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创新孵化中心将对中山市典型产业集群进行深度调研,以产业集群的共性痛点为基础,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和开发针对性的工业应用,进一步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示范线。同时,创新孵化中心将兼具研发、赋能、孵化、培训、参观等功能,助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推动中山市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面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另外,西门子和德承将依托该中心在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培训领域积极展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对院校和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有关培训,致力于培养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创新人才。 德承集团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导向、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秉持着“以诚立业,以德志远;砥砺传承,智创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全力推进实体产业布局。德承集团涵盖实体产业运营、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等三大业务方向,未来将把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 《北京市《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申报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08
    • 摘要: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各相关企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要求,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决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附件1)。试点包括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试点实施期为2年。现将有关企业试点的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企业主要任务 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试点企业应围绕试点目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着力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降本增效、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和创新转型。 (一)提高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水平 普及供应链思维,完善供应链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信息化升级,加强标准化建设,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提高与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形成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构建全球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二)加强供应链技术和模式创新 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建设供应链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开展供应链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推广应用供应链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整个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 (三)建设和完善各类供应链平台 以平台为重要载体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实现系统和数据对接,充分发挥供应链平台的资源集聚、供需对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供应链生态。 (四)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有条件的企业可加强与商业银行、平台企业等合作,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五)积极倡导供应链全程绿色化 以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发展为导向,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产品、设备和设施,促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供应链。 二、组织实施程序 (一)积极组织申报 市商务委将会同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农委、市金融局、市质监局、北京银监局、北京物流协会等建立试点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组织本市企业申报。 申报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高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制度,较强的供应链人才力量,建有业内较大影响的供应链平台,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编制试点方案 申报试点的企业应按要求填写《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申报表》(附件2)。申报企业要围绕试点目标和任务,提出加强供应链协同和整合、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的目标和举措。 (三)确定试点企业 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通过竞争性择优确定试点企业。 (四)试点实施并及时报送进展情况 各试点企业应每季度上报试点情况。试点取得的重大进展,或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应及时报告。 (五)绩效评估和经验总结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对于中期评估表现优秀的企业,研究给予相关激励政策;根据终期评估结果,对行业引领能力强、绩效评估为优的企业授予“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称号。同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三、有关要求 (一)申报时间 申报企业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申报表》一式十份(含电子版)报送至相关部门。其中:农业供应链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市农委;工业供应链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市经信委;流通供应链企业及其他供应链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市商务委。物流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北京物流协会。申报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5日。 (二)联系方式 市商务委物流发展处 卓海静 87211776 地址:丰台区横道沟西街2号院6号楼 市经信委产业规划发展处 郭雅楠 57587525 地址:朝阳区惠新东街6号院3号楼 市农委产业发展处 赵飞 83979153、林然 83979150 地址:西城区枣林前街70号中环办公大楼A座8层 北京物流协会 黄少阳 63435426-13 地址:西城区莲花池东路丙1号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