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ChatGPT 类生成式 AI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 研究设计 / 方法 ] 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 结论 / 发现 ] 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 创新 / 价值 ] 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基于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重点调研了ChatGPT
类生成式AI与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关系以及
数字素养框架要素研究的文献。这些文献的研究问题
涉及:( 1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数字素养教育、信
息素养教育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知识服务等相关教育
和服务的影响及应用展望[9-19];如雷晓燕等基于技术
层面探索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
教育的框架模块、具体风险及应对策略[13];李书宁等
从图书馆所涉业务角度对ChatGPT进行测试,其中探
讨了人机协同阅读模式的广泛应用背景下信息素养教
育面对的挑战[11];蔡子凡等从素养教育课件、课程、软
件、社区、评估及虚实交互六个方面展望了人机交融的
图书馆智慧载体[14];Cox 和Tzoc提出在 ChatGPT类
生成AI广泛应用背景下,师生的信息素养将更能帮助
他们通过对所呈现内容的批判性分析做出有根据的判
断[16];吴丹等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素养”,并
对这个前沿概念进行了内涵剖析与能力框架构建[19]。
( 2 )数字素养框架要素构成梳理。数字素养与技能框
架是表达数字素养与技能集合间复杂关系和范围的通
用方法[20],对数字素养教育起着指导和评估的作用。
欧盟数字素养框架(DigComp)[21]经过 10 余年的发
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
迄今为止一共发布过四版框架,均是从素养领域及概
念、具体素养描述、呈现能力等级和水平、知识、技能、
方法的实例、具体素养的场景运用案例五个维度构建。
最新版本DigComp2.2主要包括5 个素养域和 21 项具
体能力,素养域和具体素养表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22];
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
(DLGF)[23]与DigComp具备相同的5个维度,包含 7
个素养域和 26 项具体能力。相较DigComp,DLGF 新
增了操作域、职业相关域和计算思维能力;2022年,黄
如花等在《国际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的内容分析》[7]
一文中调研了14种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建
设的高显示度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将共性要素归纳
为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信息维度、社会维度、伦理维
度、迁移维度和目标维度,笔者认为其兼顾了国际视野
和本土特色。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析出了本
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其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是
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和智慧图书馆大框架下部分探讨
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或者从技术层面进行研究,
鲜有专门从教育层面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之于高
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细粒度相关文献,尤其是实
证研究;其二,目前我国还未有统一的数字素养与技
能框架。在ChatGPT类生成式AI技术突破性发展背景
下,梳理数字素养的框架要素,促进构建本土化数字
素养框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标
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
值多层面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
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
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对构建基于
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