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07
  • 探讨 ChatGPT 类生成式 AI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 研究设计 / 方法 ] 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 结论 / 发现 ] 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 创新 / 价值 ] 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基于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笔者重点调研了ChatGPT

    类生成式AI与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关系以及

    数字素养框架要素研究的文献。这些文献的研究问题

    涉及:( 1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数字素养教育、信

    息素养教育及图书馆阅读推广、知识服务等相关教育

    和服务的影响及应用展望[9-19];如雷晓燕等基于技术

    层面探索了大模型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嵌入数字素养

    教育的框架模块、具体风险及应对策略[13];李书宁等

    从图书馆所涉业务角度对ChatGPT进行测试,其中探

    讨了人机协同阅读模式的广泛应用背景下信息素养教

    育面对的挑战[11];蔡子凡等从素养教育课件、课程、软

    件、社区、评估及虚实交互六个方面展望了人机交融的

    图书馆智慧载体[14];Cox 和Tzoc提出在 ChatGPT类

    生成AI广泛应用背景下,师生的信息素养将更能帮助

    他们通过对所呈现内容的批判性分析做出有根据的判

    断[16];吴丹等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素养”,并

    对这个前沿概念进行了内涵剖析与能力框架构建[19]。

    ( 2 )数字素养框架要素构成梳理。数字素养与技能框

    架是表达数字素养与技能集合间复杂关系和范围的通

    用方法[20],对数字素养教育起着指导和评估的作用。

    欧盟数字素养框架(DigComp)[21]经过 10 余年的发

    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

    迄今为止一共发布过四版框架,均是从素养领域及概

    念、具体素养描述、呈现能力等级和水平、知识、技能、

    方法的实例、具体素养的场景运用案例五个维度构建。

    最新版本DigComp2.2主要包括5 个素养域和 21 项具

    体能力,素养域和具体素养表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22];

    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

    (DLGF)[23]与DigComp具备相同的5个维度,包含 7

    个素养域和 26 项具体能力。相较DigComp,DLGF 新

    增了操作域、职业相关域和计算思维能力;2022年,黄

    如花等在《国际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的内容分析》[7]

    一文中调研了14种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建

    设的高显示度数字素养与技能框架,将共性要素归纳

    为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信息维度、社会维度、伦理维

    度、迁移维度和目标维度,笔者认为其兼顾了国际视野

    和本土特色。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析出了本

    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意义:其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是

    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和智慧图书馆大框架下部分探讨

    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或者从技术层面进行研究,

    鲜有专门从教育层面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之于高

    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细粒度相关文献,尤其是实

    证研究;其二,目前我国还未有统一的数字素养与技

    能框架。在ChatGPT类生成式AI技术突破性发展背景

    下,梳理数字素养的框架要素,促进构建本土化数字

    素养框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标

    数字素养的五个维度,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

    值多层面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

    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

    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对构建基于

    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具有实践意义。

  • 原文来源:http://dik.whu.edu.cn/jwk3/tsqbzs/CN/article/openArticlePDF.jsp?id=6183
相关报告
  • 《高校图书馆AI 素养的伦理维度及伦理教育框架:理论与实践探索》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2-26
    • 本研究立足高校图书馆视角,探讨AI素养教育的伦理维度,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的伦理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通过内容分析和网络调研法,研究辨析“AI素养的伦理”与“AI伦理”的概念内涵,梳理全球AI素养的伦理政策动向和研究趋势,阐明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的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全球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从而凝练了AI素养教育的伦理维度及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方向—阶段—要素”的AI素养的伦理教育内容框架。本研究丰富了AI素养的伦理教育内涵,为开展AI素养的伦理教育实践提供指引,推动培养具备AI素养和伦理意识的未来公民。
  •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15
    • [目的/意义] 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 [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 [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 [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引自: 郭亚军,冯思倩,寇旭颍,等.生成式AI背景下的图书馆员:角色、技能与进路[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13):69-77.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4.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