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15
  • [目的/意义]

    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

    [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

    [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

    [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引自:

    郭亚军,冯思倩,寇旭颍,等.生成式AI背景下的图书馆员:角色、技能与进路[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13):69-77.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4.13.006.



  • 原文来源: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Xlf5kQqXAOmUXOq9edoGdASMfFsEx-qMMsWS_SsSrZ1tpjRH87SSpfVv7b9VTTdoIZel3AzDqOXOYwduc9hXgy_i8kaZGHyo4Dc8F-NY7bS_ZbGtMVMuG1bvQfvhBBBsvTFh-m5xgpnaybQjuOalx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素养概念的理解》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25
    • 人工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世界中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学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其含义。Burgsteiner等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指出人们需要具备理解人工智能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能力。Long等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组能力,除了在道德上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之外,个人还需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Ng等对人工智能素养概念进行了补充,指出该素养应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技能,并包含四个视角,即了解和理解、使用和应用、创造和评估及伦理问题。Cetindamar等关注与数字工作场所相关的人工智能素养,并确定了与技术、工作、人机和学习相关的能力。Kong等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即理解人工智能概念、使用人工智能概念进行评估的能力,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概念理解现实世界。Ng等关注如何帮助用户建立概念理解,培养人工智能素养和赋能,将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集成到自己的职业中来进行创新并作出贡献。Robinson提出人们需要学习如何明智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理性的应用能力,学会区分道德和不道德行为。Steinbauer等提出人们需要具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世界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uder等指出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保持工作相关性并支持未来的职业转型需要个人具备高度发展的自我调节学习(SRL-self-regulated learning)技能,并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的同时保持决策的能力[12]。同时,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联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已将注意力从以技术为中心的技能转向更广泛的通用能力,如创造力、分析思维、主动自我驱动学习和全球公民意识。 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探讨主题更为广泛且内容更为具象。有研究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算法素养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术能力,需要培育人与算法共存的能力。肖恬提出,算法素养是人们面对算法分发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吴丹等提出,算法素养即具备感知、理解和使用算法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以算法为驱动力的产品并具备对算法社会的适应能力。王罗娜等认为计算思维的概念认识视角大致可分为计算机科学视角、思维过程视角、问题解决视角三类。郑勤华等从智能知识、智能能力、智能思维、智能应用、智能态度五个维度阐述了智能素养的构成。 参考文献来源:刘邦奇,尹欢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场景与评价反馈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07):23-31.
  • 《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理路》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饶海侠
    • 发布时间:2024-09-28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各国逐渐重视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各类人才。高等院校是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孵化地,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2022年2月05日,王奕俊等在《黑龙江高教研所》期刊上发表《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发展理路》一文。文章对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进行释义,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思维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并提出高等院校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理路。 1、研究内容 1.文章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释义,进行了历史梳理,阐述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再到如今人工智能素养的过程;而后从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超越性进行了逻辑审思,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应当包含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思维等五个维度。 2. 文章廓清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获得人工智能应用技能;甄别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发展智能时代的高阶思维。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人工智能素养的五个维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在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时应该充分把握人工智能素养五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3.文章提出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如何进行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2、研究结论 1.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内容是:以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知识;获得识别人工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创造人工智能等应用技能;从人工智能影响、需求、安全三个意识来甄别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阶思维。 2.文章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发展理路:关键是要研究与制定人工智能素养标准;要以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以完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建设为核心;提交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稳定进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