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深度放置(UDP)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NUE)、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减少环境中氮(N)排放。然而,关于其对一氧化氮(NO)排放的环境影响仍有待研究。因此,我们进行了温室试验,以量化水稻 –小麦轮种系统的一氧化氮排放。从三种氮肥处理的 – 对照组(无氮)、尿素深度放置组(UDP)和广播颗粒尿素(PU)水稻-小麦轮种系统中,使用自动气体取样和连续系统分析测量一氧化氮的排放。在水稻种植中,尿素深度放置在两种灌溉体系下进行测试–连续浸水(CF)和交替润湿和干燥(AWD)。肥料处理方式对一氧化氮排放有显着影响(p <0.05)。在交替润湿和干燥(AWD)灌溉条件下,尿素深度放置(UDP)增加了一氧化氮的排放(3.41?g?N ha−1)(p?<?0.05),是连续浸水(CF)灌溉条件下,尿素深度放置(UDP)一氧化氮排放量的2.5倍(1.35?g?N ha−1)。但在连续浸水(CF)条件下,尿素深度放置(UDP)和广播颗粒尿素(PU)的一氧化氮排放量相似。在小麦种植中,氮肥的施用,不论是哪种施用方式,都增加了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不同施用方式下的平均排放量为615?g?N ha−1),是对照组的10倍(62.52?g?N ha−1)。肥料不同的处理方式没有造成一氧化氮排放量的显著不同(P?>?0.05)。肥料诱导排放因子(EFs)不受水稻或小麦种植中氮放置方法的影响。平均而言,与小麦(0.5%)相比,水稻中的肥料诱导排放因子(EFs)非常低(<0.002%)。本研究表明(与氮肥处理方式无关),与小麦中一氧化氮的排放相比,水稻中一氧化氮的排放(<4gN ha-1)对一氧化氮年度总排放量(433gN ha-1)的贡献非常小(<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