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NASEM发布《海洋钻探的进展和优先事项:寻找地球的过去和未来》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7-14
  • 2024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and Medicine,NASEM)发布《海洋钻探的进展和优先事项:寻找地球的过去和未来》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极端事件、海平面上升、洋流变化、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化学物质以及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是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通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美国的科学海洋钻探研究在解决这些重要而紧迫的挑战方面继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该报告是海洋科学十年调查更广泛研究的第一部分,为未来研究和相关基础设施需求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该报告确定了五个高度优先的研究领域,这些领域仍然需要科学的海洋钻探来理解。然而,科学研究的资金并不是无限的,必须有前瞻性的优先次序。为了帮助指导NSF制定研究、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发展投资的优先事项,从两个方面对这些优先研究领域进行了评估:重要性和紧迫性。

    (1)地面实况气候变化

    “地面实况气候变化”(Ground Truthing Climate Change)促进对气候和海洋变化驱动因素、反馈和过去临界点的理解——强调过去,为未来提供信息。“地面实况气候变化”被认为既重要又紧迫,因为通过科学海洋钻探恢复的记录是现代和近期面临的全球快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广泛的海洋酸化和缺氧等挑战的重要类似物。这些记录中的数据非常有用,因为它们包含了气候和海洋变量的古气候指标。收集到的代用数据可以作为过去温度、冰量和海洋化学等变化的替代物或间接指标。推进这项研究的紧迫性的一个例子是回答有关大西洋环流系统可能关闭的问题,这将对地球陆地的宜居性产生严重影响。

    未来研究:需要更多的观测来评估气候模式在温度、冰盖动力学、海平面和海洋环流等地质时间尺度上复制温室气体强迫转换的能力,并限制反馈的作用。为了限制地球气候对高温室气体水平的敏感性,需要进行额外的科学钻探,以填补气。候敏感地区极端温暖间隔的数据空白。

    (2)评估过去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海洋变化的响应

    “评估过去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海洋变化的响应”(Evaluating Past Marine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and Ocean Change)利用化石来确定生态系统对过去的环境驱动因素(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和脱氧)响应——为未来提供信息。“评估过去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海洋变化的响应”被认为是至关重要和潜在紧迫的,特别是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正如过去可以帮助理解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一样,它也可以提供对跨多个时间尺度和地理位置的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的见解。只有通过科学的海洋钻探才能恢复的记录,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海洋加速变化的响应。这些记录为气候和海洋条件变化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基础,并为评估生态系统动态和食物网的影响和反馈提供了必要的长期背景,而这些数据共同为未来变化的预测模型提供了信息。

    未来的研究:额外的科学海洋钻探将优先考虑记录有限的地点,这将使古生物学家能够在过去的模拟气候状态下为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动态模型提供信息。现有的长期古记录可以进一步用于研究,利用新数据库和现有核心样本的开发,更全面地评估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海洋变化的响应。

    (3)监测和评估地质灾害

    “监测和评估地质灾害”(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Geohazards )将提供数据,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未来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和海啸的风险。在“监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主题下,深海海底观测站被用于重要和紧急的研究。这些观测站可以探测到较小的事件,并提高未来地震预报的潜力,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在准备和更好地减轻未来的地质灾害风险方面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

    未来研究:对俯冲系统的未来研究将使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促进发震或稳定断层运动的不同条件。

    (4)探索海底生物圈

    “探索海底生物圈”(Exploring the Subsea Biosphere )促进对海底微生物世界的理解、发现和表征。尽管这项研究在本质上更具探索性,“探索海底生物圈”至关重要的。在大洋钻探开创性研究基础上,对地下微生物生命的探索正处于发现的前沿,这些发现有望改变对极端环境中微生物活动的科学理解。了解生命的极限需要了解海底生物圈、地壳、海洋和大气之间发生的流体和营养物质的复杂交换。

    未来研究:科学的海洋钻探对于解决海底生物圈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必要的,这对了解太阳系其他地区的生命潜力、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培育生物世界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直接影响。

    (5)海洋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海洋盆地构造演化特征”(Characteriz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Ocean Basins)推进对构造过程动力学以及地球内部和表面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理解。“海洋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高优先级研究,对不同年代的海壳进行取样,可以深入了解控制地震、海啸和火山发生的过程,以及对现在和未来产生重要意义的全球能源和物质循环的经济资源。

    未来研究:只有大洋钻探才能为洋壳和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约束。海底流体的循环和相应的化学交换对具有直接社会意义的过程产生影响,包括矿产资源的生产、大气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地质灾害的起源。(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ionalacademies.org/ocga/briefings-to-congress/progress-and-priorities-in-ocean-drilling-in-search-of-earths-past-and-future
相关报告
  • 《英国发布《英国连续科学海洋观测优先事项》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26
    • 2023年8月1日,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发布《英国连续科学海洋观测优先事项》(UK Sustained Scientific Ocean Observation Priorities)报告,提出未来海洋观测的技术创新和愿景。报告指出未来的观测系统须包含以下组成部分:①数据生态系统。应在观测系统基础设施支持的数据生态系统和用户需求范围内考虑观测系统基础设施,加强综合传感器网络,测量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②促进蓝色经济。为了向可持续蓝色经济过渡,观测系统需采集环境、经济和社会信息。③采用绿色平台和船舶系统。为满足净零碳排放政策,需要研发绿色船舶以及突破无人监测系统(自主化潜器、浮标和固定平台)。④提高传感器性能。为满足对多学科、自主化能力的需求,并具备完全覆盖海洋潜力,须提供具备普适性和创新性新型传感器。⑤最大化收集和集成数据。应优先考虑船舶和其他平台,以鼓励合作最大限度利用采集的数据类型,确保数据符合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FAIR)数据原则,支持《UKRI可持续发展战略》(UKRI Sustainability Strategy)和优先发展领域。⑥加强远程和实时数据访问。船舶的实时虚拟访问和自适应采样平台为大量用户开放了访问权限。为船舶提供较宽的带宽将增加远程参与,有助于增加传感型和采用替代燃料。通过卫星网络实时提供高分辨率的复杂数据将减少数据检索的直接访问需求,增加业务化应用和延展应用的潜力,以及利用密集传感器网络开展持续的自适应采样的机会。(熊萍 编译)
  • 《IPCC发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8-26
    • IPCC发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 2019-08-23 13:1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编辑:南筏 .   全球升温、海洋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都曾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特别报告讨论的主题。 近来IPCC将目光转向土地,发布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粮食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退化,并呼吁各国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土地。   报告作者53%来自发展中国家   体现了各国、各区域土地的差异性  “各国政府迫切希望IPCC能对整个陆地气候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因此,我们通过世界各地专家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这个构想。值得一提的是,这是IPCC报告历史上第一次有53%的作者来自发展中国家。”IPCC主席Hoesung Lee表示。   记者查看了IPCC官网列出的报告作者名单,其中不乏来自塞内加尔、巴西、印度、摩洛哥、牙买加等国家的作者。并且,每个章节的内容几乎都至少有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成为主要作者协调人。来自中国的3位科学家中的两位,分别成为“第二章:气候变化对土地的影响”和“第三章:土地退化”两部分的主要作者协调人。   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将有助于将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现状纳入到分析和测算中,体现了各国、各区域土地的差异性,既全面又客观。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份仅给发展中国家的指南,这是有失偏颇的。”   “农业、林业和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贡献’了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与此同时,土地自然进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化石燃料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在报告发布会上,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Jim Skea强调,土地在全球各地的气候系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扩张已敲响土地退化的“警钟”   耕地扩张加剧水土流失   近日,“为亚马逊祈祷”的话题在社交网站上迅速传播,才让已燃烧了3周的巴西亚马逊雨林山火被公众知晓。不仅如此,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表示,近8个月已检测到7万起火灾,创近6年来最高纪录。自8月15日以来,已发现9500起山火,目前已进入紧急状态。据悉,当地山火在旱季频发,其原因与气候变化或有较大关系。在北美,因极端天气引发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和山洪爆发,每年造成超过2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此次报告中着重强调的议题。那么土地与气候如何相互影响?贾根锁对此做出了回答,“气候变化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非常复杂。例如,在不同的气候带,土地受到的影响就体现出差异性。在多数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可能会对作物生长较为不利。但在一些高纬度地区,升温在作物的生长季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都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即便存在不确定性,毋庸置疑的是,气候变化对土地系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新风险。因此,未来各国如何进行土地管理将越发重要,可持续土地管理将非常关键。”   参与报告的多位科学家指出,土地受到气候变化威胁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土地用途变化带来的压力,造成多种形式的土地退化。   农业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需要灌溉的耕地面积增加了50%左右,使得很多地区淡水取水量增加,造成当地的气候系统变化。“耕地扩张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扩张是造成亚马逊地区毁林的主要原因,这也对当地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压力。” 贾根锁说。   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影响不断加深   4亿-6亿人将营养不良?   “都说食用肉类的碳足迹比素食要高很多,在座各位专家都是素食主义者吗?”在报告发布会现场,一位记者对报告作者团队提出了这个犀利的问题。本次特别报告共计107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贾根锁告诉记者,“因为全球不同区域的饮食结构、历史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地域特征造成的食材局限性会对不同地区选择膳食有所影响。就像我们国家,南北方的居民口味差别很大,美国东西海岸居民的口味也存在不小差异。所以,我们不是鼓励全世界居民在短时间内选择素食,只是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阐述一个事实——素食的碳足迹的确低于肉食的碳足迹。”   “我们不想对人们的饮食指手画脚”,IPCC环境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工作组主席Hans-Otto Portner说,“如果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减少肉类消费,政府给予激励措施,这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确实是有益的。”   “在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一组数据。全球现有8.2亿人依然挨饿,要么没粮食,要么买不起。而另外20亿人则面临肥胖问题。事实上,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粮食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贾根锁告诉记者。   报告指出,1981年-2009年,印度气候变暖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5.2%,澳大利亚却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增强技术,有效防止了农作物产量下降。粮食系统在全球分布的天平或因气候及土壤条件、资金、技术、机制等区域性差异,进一步倾斜。   “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会导致价格上涨、营养质量下降和供应链中断。”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Priyadarshi Shukla说。   IPCC的这份报告揭示的气候与土地现状并不乐观,但研究结果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土地管理的思路。“希望通过此次报告,各国政府可以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概念和实践,通过多部门、多机构及多区域的协调,将有效性与协同性做到极致,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构建平衡、健康的生态系统。” 贾根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