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明确2G、3G必须退网:三大运营商喊话:快升级5G了》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2-21
  •   12月21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随着6G提上日程、5G走深向实,2G、3G的退网已经越来越近了。
      有人表示,希望继续运行2G、3G信号,“否则很多老人机都没法正常使用了”。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在回复网友关于“国家基础通信技术建议”时指出,2G/3G退网是移动通信网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际上的主要做法。
      但是,移动通信退网不是简单地“说退就退”,需要完善用户保障措施,在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前提下,才能实施退网。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公告2G退网计划。国内部分城市已完全关闭2G网络,但在多数地区,2G、3G手机仍能正常使用。
      对于退网的老用户,运营商也是鼓励积极升级5G网络,按照目前粗略的估算,全网5G套餐用户已超13.22亿,而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渗透率达76.5%。
      截至今年10月,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数净增841.4万户,累计达到7.58776亿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增83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4.0664亿户。
      中国联通没有公布当月5G新增用户数,但其5G套餐用户累计到达数2.52亿户。
      目前,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1%。 .
  • 原文来源: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66135.html
相关报告
  • 《2G/3G退网及用户向4G迁移》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7-01
    • 最近,Strategy Analytics基于其免费报告 《低成本4G手机:市场动态和机遇》 ,并结合最新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2G/3G的退网趋势和4G用户迁移机会。 4G主导了当前的移动通信市场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的无线市场预测 ,今年初,2G和3G用户占全球移动用户总数的46%,但贡献的收入却只占全球移动总收入的27%。到2023年,这一收入占比将下降到10%。非洲可以认为是一个特例,在这个地区,各国的ARPU值低于2美元,因此通过补贴促进用户迁移可操作空间有限。 然而,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地区在促进4G业务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非洲Airtel 的4G网络扩容和“大套餐包”推动了用户向4G迁移,在数据平均使用量和数据ARPU值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过去的一年有3/4的收入增长来自于数据,2020年3月,4G在数据用户中占比从去年的18%上升到29%,4G收入在Airtel数据收入占比中超过60%。 2G/3G退网进程紧锣密鼓 类似于Airtel,运营商驱动用户向4G迁移的主要动力包括:提升收入,提升频谱效率,减少由于多网运营带来的OPEX CAPEX支出,此外由于5G的部署,原来多网运营带来问题也被放大,例如EMF限制,站点或天面空间受限。 越来越多运营商发布了2G/3G退网计划,北美和亚太一些国家走在了全球2G/3G退网进程的前列,其他区域的2G/3G退网进程也紧锣密鼓,例如,受JIO的颠覆性影响,印度市场加速转向4G,印度Airtel分期关闭了其3G网络;VodafoneZiggo 2月份在荷兰关闭了3G;Telia和Telenor在丹麦的合资公司TT-Netvaerket从2021年4月起将逐步淘汰3G;而Vodafone的CTO在最近的Vodafone商业分析师会议上也谈到要在2022年前在欧洲范围内关闭3G。从3G向4G迁移相对来说容易一些,运营商很容易说服用户从3G智能手机更换成4G智能手机,然而说服拥有2G功能机的人更换成4G智能手机则难得多。 2G的退网通常也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尤其是涉及到2G物联业务的迁移,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也许会聚焦关闭2G手机业务,仅保留一张2G薄网为2G残留物联用户提供服务。在非洲,也需要关注2G USSD功能对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性,这对一些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低成本手机是加速用户迁移的关键 向4G迁移的最终进程取决于对运营商收入贡献最低的那部分用户,这些低ARPU用户甚至对2G和4G手机之间5美元以下的价格差异都很敏感,这一价格差涉及范围太广的话运营商补贴也存在困难。在一次线上圆桌会议上,Kaios VP Joyce Wang分享了低成本4G智能功能机的成功经验,Strategy Analytics认为4G低成本智能功能机是促进发展中地区用户迁移成功的重要因素。印度Reliance Jio推出了基于 Kaios 操作系统的Jio Phone,成功的将竞争对手的部分2G和3G用户发展成Jio的4G用户,此举也影响了印度市场4G进程,受其影响,Airtel关掉了3G网络,将资源转向4G。 再举几个运营商与终端价值链伙伴合作推出低成本手机的例子:泰国True Move近年来市场份额大幅增长,部分得益于其推出的True Smart系列廉价智能手机;而在印尼,XL Axiata引入当地电子装配商生产Evercoss Xtream等系列智能手机,目前4G在XL的数据流量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XL计划在2020年大力优化其频谱组合,匹配23G流量的下降趋势,逐步减少23G网络容量直至关闭,并将频谱释放出来给4G使用,以应对4G网络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 除了在生产制造方面外,运营商也在寻求其他降低终端成本的途径,终端补贴虽然有限,但我们看到产业链中是有玩家愿意出资补贴的,如零售商Alfamart补贴的 WizPhone WP006 在印度尼西亚售价下降到7美元;低成本的分销战略能使运营商业务延伸到更多的农村社区,如尼日利亚MTN的轻资产合作模式,由分销链上的合作伙伴采购和销售设备,而MTN则专注于SIM卡;手机贷款也是增加可负担性的一个极好方法,这与当前发展中市场日益增长的移动货币和小额贷款趋势是匹配的,在Kaios Joyce Wang的发言中也提到了手机贷款计划。 以上这些举措都被用来提升价格敏感人群的可负担性,由于2G和3G网络收益与它们对成本和资源的需求越来越不相符,因此这些措施非常必要。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地区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成功的找到了面向4G进行网络资源配置优化的策略,并找到了将4G技术进一步推向价格敏感人群的方法,这很令人鼓舞。 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手机和服务的减税政策也是降低终端成本,提升用户可负担能力的重要措施,这包括进口关税和销售税。在终端价格之外,运营商需要认真考虑的是,一旦制定了退网时间表,就需要管理好2G和3G的用户发展策略,包括手机和物联网终端,此外,4G网络开通VoLTE是2G/3G退网的重要先决条件(当然在终端侧默认开通VoLTE也至关重要)。
  • 《4G降速、5G休眠”遭质疑 运营商冤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11
    • 近日,一则“洛阳联通休眠5G基站降低能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G建设是否过快过剩?休眠5G基站又是否会影响用户使用?成为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5G的话题之外,还有大批网友反馈感受到4G网速在变慢,质疑运营商为了推广5G故意对4G网络进行限制。 面对外界质疑,运营商们纷纷喊冤。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5G基站定期休眠为哪般? 据悉,洛阳联通近期对已经入网的中兴5G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炸了锅,“我买了5G套餐,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5G信号?”、“既然如此,还建设这么多5G基站干什么呢?”多位网友纷纷发问。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官方还未对此事有所置评。但实际上,5G基站的建设、耗电等成本大幅增加,一直是让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头疼不已的问题。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开的数据,2019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资本开支分别为240亿元、79亿元和93亿元;而2020年三家的5G资本开支则预计分别增长至1000亿元、350亿元和453亿元。每家的预算都实现了同比翻了数倍。 预算大幅增长背后,与5G建设的成本高启紧密相关。 2019年底,原中国移动副总裁、现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曾在公开场合直言,5G发展面临着三大问题:由于5G相比4G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因此5G要达到4G的信号覆盖程度,5G基站数量要达到4G的3倍;因为频率更高,5G基站的耗电量将是4G基站的3倍;5G基站的建设成本也是4G的3倍。 按此粗略计算,单单以耗电量的角度来看,5G网络要达到4G的覆盖程度,运营商们在电费上就要付出4G时代9倍的成本。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单个运营商每年的电费成本都在上百亿元规模,三家一起可能要到上千亿。当然基站的耗电成本只是电费的其中一部分,但还是会给面临营收和利润增长压力的运营商们新增不小的开支。 成本高启之外,5G用户的规模还未达到理想的数字,也是重要的原因。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三家运营商在全国已建设开通了40万个5G基站。但在5G用户方面,三家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已经破亿,而使用5G手机并且用5G网络的只有6600万。这就意味着有的用户在使用5G手机却用着4G网络,还有的使用4G手机却开通了5G套餐。 按照上述数字计算,目前每个5G基站连接的5G手机平均为165个,可谓使用率非常低,这也是洛阳联通采取休眠手段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洛阳联通一家在这样做,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商一直以来就在5G基站设备层面努力降低功耗,为三大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 以华为为例,其专门推出了名为PowerStar的节能解决方案,通过AI等技术,实现2G、3G、4G、5G多频网络协同调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曾向新浪科技在内的媒体阐述了这一方案的原理。通过让AI学习和判断,根据某个区域的网络和业务状况,智能分析在某个时间段关闭一些频率,在不影响网络体验的情况下让整个区域的网络功耗降到最低。 虽然关掉了某些频率,但丁耘强调这是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这个技术不是配置好,而是要基于AI技术,要判断环境。比如有自然灾害的时候,哪怕是用户不多,我们的5G基站也不敢关。再比如节假日,凌晨一点钟谁敢关断基站,那个时候恨不得都打开。”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基站进入深度休眠和路灯的关闭并不相同,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休眠的前提是,当前设备处于无人使用状态或业务量低于某个值。因此洛阳联通的5G基站休眠对用户几乎没有影响。 4G究竟降速了吗? 在5G基站休眠风波的同时,也有不少用户质疑4G网络在逐渐变慢。 一位中国电信用户称,近来明显感到4G网速比此前慢了很多,“有时候发微信消息都出现异常,一些网页也要点很多次才能进得去,跟之前的2G、3G差不多了。”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近日也在微博上表示,“最近手机出现两个问题,一是4G网络变得很慢;二是频繁闪退。” 还有用户质疑,在5G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三大运营商是否在故意降低4G的网速,以达到推广5G套餐的目的? 实际上,早在2019年,就曾有过一轮4G降速的传闻。当时三大运营商纷纷予以否认,称从未接到过任何对4G进行限速的要求,也从未对用户4G速率进行限制。但随着流量爆发式增长,在高峰时段热点区域可能会造成部分用户连接不畅和速率下降。 工信部当时也约谈三大运营商,要求继续做好4G网络维护和改造,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搭建了覆盖全国的监测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监测4G网络速率。监测显示,近年来全国4G平均下载速率持续提升,整体上未出现速率明显下降的情况。 不过他也坦承,4G网络属于共享网络,在区域内由所有用户共享,速率会在区间内波动。网络体验速率也会受到包括用户数量、流量规模、网站访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在火车站、演唱会现场等用户密集的地方,可能会造成暂时的体验速率下降。 也有一位通信行业分析师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他认为,运营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已经将资金预算大规模投入到5G建设上,这样就导致在4G网络的投资和运营费用上出现下滑。由于目前4G用户仍旧远远超过5G用户,这必然会加重现有4G网络的压力,降低用户在4G网络上的使用体验。 另外一个趋势是,随着5G建设的大规模开展,运营商们还在逐步清退2G甚至3G网络,以腾出频谱资源、降低运维费用。在清退2G和3G网络的过程中,就要引导用户向4G转移,这进一步加大了4G网络的承载用户数量和流量规模。 种种原因之下,一些用户感受到自己的4G网速在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走出困局? “4G降速、5G休眠”,这其中可能是有一些用户对运营商服务产生了误解,但运营商们也需要在4G转向5G的周期中做好平衡,以保障用户体验。 在中国移动任职期间,李正茂曾对外表示,在建设5G网络的同时,中国移动不会轻言放弃4G网络,4G和5G会长期共存。实际上,这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均十分适用。 按照三大运营商此前公布的5G用户目标,中国移动今年目标是发展1亿5G用户,中国电信则是今年实现6000-8000万5G用户。即使完全实现,5G用户的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仍旧不高,4G用户还是大头。 在携号转网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如何不断促进自家存量4G用户升级5G,而不是因为网络质量问题转向友商,显得极为重要。今年7月,中国携号转网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而其中超过40%的用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网络覆盖和网络信号。 做好存量4G用户的经营,需要依靠运营商自己做好策略和服务;而在降低5G建设和运营费用上,就要通过运营商在内的整个通信产业来解决了。 丁耘认为,运营商在5G建设上需要精准投资,把钱用在刀刃上。他曾举例称,5G网络建设初期,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买得起5G手机的用户。比如在5G基站的选址上,首先要看小区是不是拥有高价值用户,小区的人口密度够不够高,“比如说5G手机3500块钱,如果一个小区里的手机都是1000元、2000元的用户,这不是我们初期应该要规划和建设的地方。”其次是再根据行业和政府的要求,综合起来选址,这样就能让运营商很快得到投资回报,投资效率更高。 在降低5G基站的耗电量上,除了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在设备、网络等方面降低功耗的同时,也有运营商高管出面公开喊话,希望各地政府出台5G基站用电的优惠政策。 自2019年以来,已有多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加快5G发展的措施,其中多数都提到要推动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的地方甚至对5G基站用电给予补贴。 不过上述通信行业分析师指出,要从根本上覆盖5G建设和运营成本,运营商还是要依赖5G用户的大规模普及,“这个5G用户既包括C端,也包括B端。”他说。 目前B端的5G行业应用正在落地,但距离大规模商用、并为运营商真正带来收入,还有一段时间;在C端方面,最大的障碍在于杀手级应用还未诞生。“针对性的5G应用还是太少,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在5G使用体验上没有感受到与4G的差异化。”他说,随着5G部署的加快,需要整个产业重点开发一些能够体现5G价值,差异化4G和5G的新应用,从而吸引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