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第二代变种”引关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7-06
  • 近日,一种编号“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以色列等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其拥有众多“不寻常”的突变,或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印度、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已出现病例。相关专家担忧该变种可替代BA.2、BA.4等现有变种,在全球掀起新的疫情高峰。

      新变种突变引担忧

      截至7月2日,各国研究人员共在“GISAID”等国际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了85个BA.2.75变种的基因序列,该变种最早出现在6月初来自印度的基因序列中,之后迅速出现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其他7个国家。由于各国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量仅为全球新冠病例数的“冰山一角”,因此感染BA.2.75变种的实际人数远远不止85人。

      以色列卫生部中央病毒实验室专家谢伊·弗莱森博士在推特上称,BA.2.75的出现“令人担忧”,它是BA.2变种进化出的“第二代变种”,相比BA.2新增16个突变,其中8个位于刺突蛋白基因区。

      美国布鲁姆实验室在推特上表示,与BA.2相比,该变种具有G446S和R493Q两个关键突变,其中G446S将导致抗原特性变化,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R493Q则提高了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因此BA.2.75非常值得进一步追踪。英国病毒学专家汤姆·皮考克称,BA.2.75有大量的刺突蛋白突变,属于“第二代变种”,且传播速度快、地理分布广,需要密切关注。

      “第二代变种”疑出现

      根据弗莱森、皮考克等人的解释,所谓“第二代变种”是指由“第一代变种”进化而来,但突变较多、与第一代变种差异较大的变种。对奥密克戎毒株来说,BA.1、BA.2、BA.3、BA.4、BA.5等变种属于“第一代变种”,而BA.2.75则可能成为首个“成功”的“第二代变种”。

      弗莱森表示,在BA.2.75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新冠病毒的“第二代变种”——“每天都能找到这些样本”,但此前发现的变种都没能大范围传播,样本量很少,而BA.2.75已经在多个不同国家传播,已经有数十个样本量,它似乎成功了。BA.2.75只是第一个“成功的方案”,代表着奥密克戎毒株进化的“下一步”(即产生更多的“第二代变种”),未来可能出现更复杂的基因变化。

      皮考克则称,“第二代变种”是从已经存在的、成功的变种演变而来的,这些变种已经具有令人讨厌的抗原性、传播性等特征,这可能意味着它们更容易获得更具威胁的突变组合。

      未来或起新疫情

      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的传染性强于更早出现的BA.1变种。去年年底,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BA.1变种先在全球掀起一轮空前的疫情高峰;今年3、4月间,BA.2逐步取代BA.1,导致美国、欧洲等国进入另一轮疫情;进入6月后,BA.4、BA.5变种的扩散使欧洲、以色列等地疫情再度加剧。

      不少专家认为,相比其他变种,BA.2.75很可能具有竞争优势。澳大利亚数据处理专家麦克·霍尼研究认为,BA.2.75传播速度极快,6月15日至30日间,该变种占印度上传的基因组样本的比例由不到5%迅速上升到18%,显示其正在取代其他变种,其传播速度似乎比BA.2、BA.5变种都更快。纽约理工学院生物学副教授拉杰·拉杰纳拉亚南也认为,BA.2.75有可能取代BA.5、BA.4和其他正在传播的BA.2变种,虽然目前的数据较少无法得出可靠的结果,但其增长优势或在几周内凸显。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学教授汤姆·温斯勒斯也称,很确定BA.2.75相对于BA.5的增长优势是真实的。

      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员乌尔里希·埃林称,“在我们度过BA.5浪潮之前,可能已经要为下一次浪潮作准备了,BA.2.75与BA.5在刺突蛋白基因区有11处突变,BA.5感染产生的免疫屏障很可能无法防护BA.2.75,从而导致新的感染高峰”。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05/content_538028.htm?div=-1
相关报告
  • 《电工所第二代人工造浪池技术获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9
    • 近日,电工所研制出我国首套第二代人工造浪池,该池长700米、宽150米、最深处水深3.2米,于5月11日成功制造出2米高的实体浪和卷浪,具有每小时往复6-10次的双边造浪能力,处于同类装置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水平。   电工所海洋能发电与应用研究部自2017年开始专注于第二代人工造浪池技术的研发。在海浪形成、大功率长距离动力牵引、造浪板结构及轻量化等方面,开展机理研究、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等一系列研发工作,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第二代人工造浪池技术以其大浪高、巡航时间长和优美的卷浪浪型而备受冲浪运动员及爱好者的推崇,是世界冲浪联盟(WSL)非自然环境下冲浪训练和比赛的首选设备。此前,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具备相关研发制造能力。   “第二代冲浪池技术的预研和方案设计”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工作”专题,于2017年12月经各方论证后立项,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承担;两个月后前期设计工作完成,2018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清丰县联合发起“第二代人工造浪池设计与建设”工程化项目,研发工作继续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承担,选址落户于河南省清丰县。   该项研究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高度重视和支持,认为这是“科技奥运”的最佳载体和体现。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李业武,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瑞林,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科技处处长张霞,群体司公共设施服务处处长赵爱国,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家队保障部副部长李仲一等领导对项目的科研立项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主席王玄、秘书长韩继玲,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极限运动学院执行院长李仲一,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马宇峰,濮阳市副市长孙永振等多次亲临现场予以指导! 项目立项以来,中共清丰县委书记冯向军,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岳春青,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善戎,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黄兆锋等一直给予大力支持。 研究部将进一步致力于第二代人工造浪池技术攻关,以期为国家及地方冲浪运动队的奥运竞技创造必要的训练及比赛条件,同时为大众娱乐、全民健身及体育产业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
  • 《“隐形奥密克戎”变体登陆韩国》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12
    •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总部5月10日表示,正在对所有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感染病例进行调查。截至目前,韩国已累计报告6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均为美国输入病例。   BA.2.12.1变异毒株被重点关注   韩国首位BA.2.12.1变异毒株感染者于4月16日入境,4月17日确诊。该病例为已完成3剂新冠疫苗接种的50多岁女性,感染后出现了咽痛、流涕等症状。韩国防疫部门当时初步推测与该病例密接的有16人,对其进行调查后未发现额外确诊病例。   之后,4月18日、22日、24日、28日(2人)先后又有5人从美国入境,分别在入境韩国的第二天被确诊感染BA.2.12.1变异毒株。除18日入境的感染者只接种过2剂新冠疫苗之外,其他4人均已完成3剂新冠疫苗接种。韩国防疫部门对新增5名感染者的1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截至5月10日尚未发现被感染者。   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毒株是被称为“隐形奥密克戎”的BA.2亚型毒株的变异体,2021年12月首次在美国被发现。韩国防疫部门引用国外相关统计数据指出,BA.2.12.1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比现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高30%,甚至比传播速度最快的BA.2亚型毒株还要高20%左右,其目前在美国导致的感染病例正在快速上升。但韩国防疫部门表示,目前尚未发现其对重症率产生影响的证据。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团团长李相元表示,从目前来看,韩国的病毒重组变体还没有成为优势毒株,韩国目前最担心的是在美国不断增加的BA.2.12.1变异毒株,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南非出现的B4和B5变异毒株是否流入。   已发现多种奥密克戎重组变体   截至5月10日,韩国国内检测出病毒重组变体包括国内感染XQ一例,海外输入XE一例,国内感染XE两例,国内感染XM两例,共6例。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流行病学调查组组长朴英准(音译)表示,由于韩国已经停止对病毒重组变体感染途径的调查,现在无法判断变体的源头,但可以确定的是XQ、XE和XM感染者的共同居住人员及同事中肯定有继续感染的确诊病例。   同时,韩国仍在关注国内新冠再感染的统计数据。在韩国,新冠再感染指的是无论症状有无,患者首次感染新冠病毒90天后再检复阳等情况。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4月下旬表示,根据面向2020年1月到今年4月16日所有确诊患者进行普查的结果推测,韩国境内报告的1613.092万例新冠确诊病例中约有5.5906万例为再感染病例,约占累计确诊病例0.347%。按感染次数划分,5.5841万例为二次感染,其余65例为三次感染。再感染病例中病亡52例,病亡率达0.09%。包括病亡病例在内重症病例为72例,重症转化率为0.13%。韩国再感染病例占比截至2021年12月约为0.1%,但在“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流行毒株的2022年1月之后,该比例升至0.36%。   新增确诊中未成年人占比上升   5月4日至10日,韩国日增确诊病例中,未成年人占比分别为18.3%、18.5%、19.6%、18.3%、18.4%、23.6%、21.4%,整体呈上升趋势。   对此,韩国防疫部门分析,韩国于4月18日起全面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5月2日解除户外佩戴口罩义务,加上5日至8日韩国先后有儿童节、周末和佛诞节,国内旅游等休闲娱乐相关出行量大幅增加,导致外出活动相对活跃的年轻群体确诊人数增加。   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社会战略组组长孙映莱表示,韩国政府曾宣布将从5月23日起解除确诊病例的隔离措施,但当前疫情形势,包括未成年人确诊病例增多等情况,可能给5月10日刚上台的尹锡悦新政府的防疫政策带来影响。孙映莱就具体解除时间等新政府防疫政策表示,有关问题将会与新上台的尹锡悦政府保健福祉相关人士讨论后作出决定。   韩国目前新冠疫情总体形势相比高峰时期呈下降趋势,但尚难达到足以终结疫情的水平,预计小规模流行将持续至2022年秋季。具体走向还需观察包括变异毒株的流行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