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崛起 实现腾飞亟待突破产业瓶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14
  •  

    喝着送餐机器人送来的咖啡,看人形机器人整齐划一地表演舞蹈,欣赏机器人提笔、沾墨、运笔书写出的书法作品,在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颇有穿越到未来的感觉。

     

    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细节,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河北省围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路径推进构建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河北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呈现出勃勃生机,亮点频出:

     

    5月8日,作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世界喷涂机器人巨擘的安川都林机器人应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在香河机器人小镇举行新工厂入驻仪式,并开始投产运营;

     

    5月18日,国际医疗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涿州国际健康产业园,基地将引入以色列Mazor Robotics骨科手术机器人和英国肝脏常温灌注转运机器人OrganOx metra技术,探索医疗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日前,唐山高新区“全国焊接机器人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成为全国首家以机器人产业命名的品牌示范区:

     

    河北机器人产业的悄然崛起,展现了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河北经济发展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也正是河北依托新兴产业重塑产业格局、打开经济发展新空间的一个缩影。

     

    “今年前1至4月份,全省新产品以及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40.6%,数据亮眼。”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田艳表示,河北智造机器人的崛起,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记者还从河北省工信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已建成沧州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区、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区、石家庄机器人产业园区、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区、固安机器人产业园区、衡水冀州机器人产业园区和曲周机器人产业园区七大基地。

     

    “公司研发制造的国内首个专用车车架智能化焊接制造车间已经投产,从生产线的起点上料到钢板变成车架成品的全过程仅需8分钟,期间各个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位于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徐志明告诉记者。

     

    开元集团的焊接机器人在奥运鸟巢、上海世博展馆等留下了匠心制造。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港珠澳跨海大桥桥梁横隔板的焊接工作就是由开元集团研发生产的U肋定位焊接机器人焊接系统承担。世界首条机器人焊接铝合金自行车生产线、国内第一台多功能六轴工业机器人本体也来自开元。

     

    河北省机器人产业虽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同时,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瓶颈,缺乏高端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导致高端产能不足。

     

    “河北在焊接机器人、矿用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但随着国家有关高端装备制造支持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在注入资金研发相关产品,而且进展很快。”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闫瑞祥认为,能否尽快实现量产,扩大机器人产业规模,成为我省机器人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闫瑞祥表示,政策、投资公司和企业三方应同时发力,使机器人制造这个新崛起的行业行驶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政府应当更加关注作为行业“主力部队”的中小企业,并适当向创业型公司倾斜,引导市场进行充分且良性的竞争,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及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增强实力。

     

    如何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河北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时必须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企业自身需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新机遇的引领下,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我省已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促进措施,厚植机器人发展沃土,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多个市县把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将在香河打造自动化涂装中心,提升中国涂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安川都林机器人应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镇秀表示,香河机器人小镇聚集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可以在技术、设备、客户等资源上实现共享和协同,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日前,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发展焊接、切割、喷涂等工业机器人,着力打造“三中心一平台”(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体验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教育平台),到2020年,全省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未来已来,河北正在加速进入机器人时代!

     

     

  • 原文来源:http://www.ii.gov.cn/hbgxt/xwzx/snxw/604420/index.html
相关报告
  • 《深度 | 国外技术悄然布局中国市场 人工智能发展“瓶颈”仍待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06
    • 《财经》新媒体 高素英/文 发自乌镇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是否能够替代人类”成为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然而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行业大佬对此几乎都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机器不会替代人类,而是会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不过不能否认的是,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人类的很多工作将被机器所替代。由此带来的是,人类对自身不断学习的改变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财经》新媒体记者从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了解到,与过去几年谈及互联网、物联网等内容不同的是,今年“人工智能”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从阿里的无人超市,到远传技术的咨询机器人,再到量子通信等,无不体现出人工智能正在走入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分论坛上,IBM、Facebook等众多外企高层均透露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并纷纷布局中国市场。而另一个事实是,从资本层面来看,中国的投资公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投资国外技术,看中这些技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工智能仍处在初级阶段,更多的应用体现在服务场景和工业领域,而在背后涉及的是大数据、知识和算法,还包括应用场景。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目前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大数据技术的不健全影响了算法,而国内在数据开放方面相对国外还是比较落后,数据的开放亟需上下游产业联动。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完善出台。  人工智能市场蓄势待发 大数据积累仍然不足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最吸引人的热点当属人工智能。从国内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到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百度CEO李彦宏,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再到国际企业IBM资深全球总裁罗思民、Facebook全球副总裁石峰等无不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机会。 IDG发布白皮书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2758亿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超50%。 记者从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家企业的参展情况来看,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占到半数,而最为吸引人的当属阿里的无人超市,短短两天时间排队体验的人群从未间断。无人超市应用了大量的“黑科技”。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与去年互联网大会企业纷纷以大数据和物联网概念参展不同的是,今年人工智能概念的智慧项目也多了起来,而除了人脸识别外,机器人也成了今年大会一大亮点。记者现场了解到,远传技术提供的服务机器人“小远”可以通过语音交互与参会者进行互动,能够清楚地向其介绍有关大会议程、展位、交通、休闲、天气甚至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其他展台,友邦、搜狗、京东、百度、科大讯飞等多个企业也推出了理财、物流、医疗等相关垂直领域的机器人。 浙江远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新表示,目前为大会提供服务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咨询服务方面。去年至今,公司研发的几类机器人已经进入了银行和通信企业的营业厅、科技园区、小区等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咨询服务机器人会得到大规模爆发,人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与其他行业相同的是,机器人对数据的要求也非常高,机器人汲取越多数据,越能为人类提供更详尽的服务,这就需要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但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行业、企业、政府间的数据共享仍不彻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数据共享度低,亟需得到改善。 “大数据背后是各种算法,但是因为数据的不足,目前机器人深度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徐立新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原始数据的积累不足。人工智能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大数据的积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了解智能机器人每一步、每一句话,这背后需要大量的算法。目前国外大数据要比国内更全面,数据更开放,一些国外知名的大学也对外开放。 其次,目前机器人的生产厂家大部分还处在初创阶段,对业务场景的设计还不够有经验。如果用机器人来写稿,不仅要掌握一些语言逻辑,还要掌握被采访人的语言习惯等问题,所以需要编制标准的话术。如果没有标准的话术,机器人就无法真正的理解人类,所以机器人深度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关于人工智能如何解决各行业的痛点,联想CEO杨元庆表示,过去大家谈到智能制造,就是机器人、机器臂,其实这只是数字化的设备,机器人、机器臂对应的是IoT,而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要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话,最后一定是围绕着数据、计算力、算法来考虑。 中国联通集团总经理陆益民表示,随着网络连接以及处理能力的提升,海量数据也在逐步产生。过去的数据,包括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公司,就像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大量的数据也都是割裂的。但随着进一步的整合,计算存储能力的提升,这些数据的整合会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物与物之间连接快速地扩充,海量的数据也会是人工智能将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爆发点,引导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他还表示,虽然算法不是运营商的优势,但联通愿意联合各个产业链,打造一个能力开放的平台,共同培育未来人工智能的“参天大树”。 “人工智能在金融、房产、教育、医疗、能源、物流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应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生产端已经遍布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已经能够搜集到很多的数据,但是对于这些数据的使用还非常不够。” 百度CEO李彦宏说。  机器能否替代人类成焦点 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 今年,人工智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也使得关于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与会企业家讨论的热点。那么机器是否会替代人类?人工智能商业化还存在哪些担忧? 马云认为,虽然技术革命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机器不会顶替人类,而是让人类继续创新、创造,让人类的工作进一步进化。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组合。未来30年,互联网将无处不在,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时代。 在他看来,不用过度担心新技术和机器的发展。这几年市场都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的担心,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展之中。其实新技术不是顶替人类,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很多人谈到人工智能非常担心,我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必须为技术注入人性,将价值观注入到技术中,保持开放。科技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必须把科技赋于人性是每个人的责任,技术的好处是普惠于民,苹果将竭尽全力降低进入App生态圈的门槛。 人工智能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今日头条张一鸣认为,很多人对它所带来的经济、法律、安全、伦理等问题开始担忧。比如,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可能完全颠覆包括精算、保险、金融等传统行业;可能让很多城市修改现行的交通法规。 对于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应用方面的问题,徐立新认为,目前机器人还主要用于服务场景,如果要有更灵活的动作针对不同的场景,不仅需要大量的大数据和算法,还要结合机械自动化,与工业结合。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还有就是不能忽视成本的提高,也就是替代人的成本。 目前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应用技术进展迅速,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医疗服务等领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是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是制约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关键所在。 徐立新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最主要应用在服务和工业领域,其中工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而服务机器人从去年已经开始商业化,但大规模普及面临着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缺少大数据,机器人深度学习能力的不足,影响推广受到局限;其次,后端推广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就服务领域的机器人而言,涉及到如何保护人类隐私、出现事故有谁来承担等问题,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尽管业界所担心的问题还在争论中,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只是刚刚起步。 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不仅2C的领域中有应用,在2B的领域也有应用。互联网的时代感受到的改变是2C领域,包括智能驾驭、智能音箱等,但是实际人工智能也会改变2B,也就是改变制造端、供应端。以百度与连锁超市合作为例,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提升合作超市里的生鲜货品效率,利润可以提升20%,报损率可以降低30%以上。 对于人工智能商业化,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离不开三个要素,大数据、知识和算法、应用场景,但是知识和算法只是技术门槛,并不能使其产业化,因此必须要有合适的应用场景以及相应支撑的大数据,才能形成产业基础。只有让这三个要素正向循环才能够让一家公司不断发展,让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 国外技术悄然布局中国市场 未来或呈爆发之势 尽管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业界对其面临的问题有所担心,但是其发展前景已不容忽视。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2030年之前中国会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军者,预计产值会达到1万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些行业的人工将会很快被取代。工业机器人将取代流水线工人,目前国内工厂很多流水线已经使用工业机器人在操作,该行业发展最快;其次被替代的是服务行业,替代率在50%以上。首先呼叫中心的工人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替代率高达80%;其次,餐厅的服务人员被替代;此外,小区的安保人员也会被服务机器人取代,目前在绿城一些高档楼盘,远传机器人就已经进入。而最被业界关注的是,未来两三年内,医疗机器人将有取代医生(门诊、手术类)的趋势,随着普通疾病诊疗的流程化和手术的精细化,未来这类岗位完全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从这些趋势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所体现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景。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其他在电商平台场景化的应用等。《财经》新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管是国内投资企业,还是国际技术厂商,早已经关注到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前景并纷纷布局。在他们看来,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将呈爆发态势,而全球60%的市场将在中国。 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冠鑫对记者表示,其实早在人工智能商业模式还没有成熟之前,就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具体主要是投资国外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下一步还 将陆续把这些技术引入国内市场。引入的方式就是与国内有实力的硬件供应商进行合作,加速人工智能的应用。 据其透露,目前比较看好的领域包括电商平台线上与线下互动涉及到的人工智能应用,如进入一个商场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迅速试穿各种衣服等,还有就是服务机器人在小区的应用。前期技术的投资都是基于应用驱动的投资,下一步将会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吸引更多的硬件厂商加入,迅速将国外投资的技术引入国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投资公司对国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外,外资企业也悄然布局中国市场。 《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举办的各种论坛数不胜数,惟独人工智能的分论坛被挤得水泄不通,会议开始一个小时门口仍有长队排起。而IBM、Facebook高层的出席更是让业界多了几分好奇。 IBM资深全球总裁罗思民表示,目前主要是基于用户或是消费者的人工智能,在其看来是比较窄范围的AI,在2050年将迎来比较宽泛的人工智能革命。那时的人工智能将基于黑箱学习系统多了一些理性。目前我们还处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时期,以汽车行业为例,仍需要大量的数据、培训和机器学习。 “很多时候CPU可以计算,GPU也可以计算,GPU是用来计算图像的,其机器的深度学习也是非常重要。而IBM给出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分析、安全、客户的接触以及全球的生态体系的建立。而实现这一系统的建立需要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联合打造一个开放的POWER服务器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可以和其他系统兼容,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罗思民说。 他透露,IBM在医疗领域涉足很多,包括肿瘤领域、基因领域、政府、生命科学、医疗成像等,有一个“沃森医疗”项目与很多医疗公司均有合作。目前管理着超过300亿张医疗影像,与很多的医院都有合作。与中国合作有百洋医药,此外还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也是与正在一起建立一个基于中国的医疗数据平台。同时,还与浪潮合作,也建立了相应的医疗合作平台。 Facebook全球副总裁石峰表示,最近在亚洲做了一个调查,46%的中小型企业都使用Facebook创业,我们帮助他们启动自己的业务,中小企业和客户的交流都比较简单,而助借人工智能来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会比人做得更好。因此,Facebook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能够扮演着一个转型升级的助动器。 随着国外技术巨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业界对其最大的担心是机器替代人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机。不过徐立新认为,机器替代的是人类最普通、重复性比较强的工作,这就促使人类要不断学习,对于未来提高人类整体进步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 《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 国产崛起指日可待》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25
    • 近年来,机器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克服恶劣环境对生产的影响,减少人工的使用,保障工人的安全,还能够帮助工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并快速在全球范围流行和发展。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不断的转型与升级。工业机器人由于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极强的稳定性,且重复精度良好,可以在较为复杂恶劣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因此在众多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70年代的萌芽期。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二是80年代的开发期。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三是90年代的适用化期。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相比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但是,我国汽车和3c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潜力巨大,对工业机器人的增量需求空间可期,随着80年代起,就研发出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未来发展可期,相关企业不断布局。   蓬勃发展 2020上半年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同比增长66.1%   伴随着新基建进程提速,担负起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任的工业机器人,正处于全面加速发展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13.69万套,同比增长13.9%,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   此外,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相关企业不断布局。据了解,我国共有6.98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2019年行业新增注册量达1.24万家,同比增长11.7%,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0.98万家,同比增长66.1%。此外,全行业31%企业注册资本高于1000万。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的必然趋势。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随着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凭借东风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渐崛起   2020年作为部署5G的关键年,年初以来,国内各大终端厂商相继发布了自己的5G新品。在疫情影响下,5G在远程医疗、高清直播、智能机器人等场景的创新应用,让人们感受到了5G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看到了5G产业的广阔前景。   在国内5G建设全面推进背景下,5G手机的普及和换机潮必然加速到来,有望带动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拉动工业机器人需求向上,但是,迈入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还需加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不断拉近与国外企业距离,打破国外市场垄断。眼下国内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行动,诸如双环传动正在RV减速机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绿地谐波也在积极上科创板扩大规模。凭借此股东风,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指日可待。   最后,小编想说,工业机器人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加速建设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4.2万台,本体市场规模达557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达1672亿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前景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