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方来”到“身边取” 河南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19
  •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河南
    在电力领域迎来重要举措。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3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这标志着河南省迈出了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转变的关键一步。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河南为何要出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系列政策?政策聚焦哪些重点领域?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夏兴。
    【政策背景】构建以
    新能源
    为主体的
    新型电力系统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
    2023年9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一系列文件,对能源领域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围绕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鼓励发展新能源、优化电网的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当前,电力系统是以适应煤电、水电和核电等稳定电源为基础的运行系统。”夏兴介绍,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河南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2023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约1亿吨标煤,原煤约1亿吨,原油约200万吨,天然气约2亿方。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1.39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202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2.45亿吨标煤,居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63.0%、15.6%、6.4%和16.0%。全社会用电量409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7、中部六省第1,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分别占1.9%、55.7%、20.7%和21.7%。
    对标“双碳”目标任务,河南能源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比较突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够优化,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应对这些挑战,就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是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满足大规模接入新能源的要求,并网难、消纳难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方式,做好源网荷储不同环节间的协调互动,将新能源发电的不连续性和用电负荷的稳定性要求匹配起来,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聚焦领域】首选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如何在能源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可行出路。
    为此,河南加快落地一批可推广、可检验的应用场景,拟在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兰考县是我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创新能源安全保障方式到减少交叉补贴,再到有力带动乡村振兴,在兰考试点的基础上,全省推进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深化农村能源革命,意义重大。
    村集体可以通过开发资源获得收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在具体实施中,要求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过程应当与美丽乡村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的新型能源景观。
    在工业企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鼓励企业多用自发绿电。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应用场景多,提高工业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最大程度消纳绿电,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目前,增量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源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已经做了明确的安排,放开配电领域投资和市场准入,放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市场准入,增加可接入电源点的类型。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模式对增量配电网有关要素进行完善,更好发挥增量配电网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
    【细则要求】河南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任务?
    河南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哪些重点任务?具体如何做?
    《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3条,明确了项目建设模式、电源和储能设施规模、消纳运行和安全、并网时间和接入要求。并从源、网、荷、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用电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用电特性,充分发挥负荷调节能力、合理利用20公里范围内新能源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或分散式风电,适当配置储能设施,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和系统运行效率,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
    《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7条,明确相应的建设主体、建设模式、电量消纳、支持政策等内容,对家庭作坊、生产企业、整村开发作出针对性规定。
    其中,家庭作坊可以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执行现行自发自用政策。该“实施细则(暂行)”明确,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光伏自发电量同时用于作坊生产和生活,做好接入工作。
    《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五章24条,明确了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时序与规模、电源建设类型、储能配建规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结算方式等内容。
    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指依托批准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就近接入清洁能源,匹配用户负荷,建设储能设施,以消纳绿色电力为主,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的发配储用系统。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0617/1383359.shtml
相关报告
  • 《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9
    • 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启动新一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6周年之际,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和实施“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召开的。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是能源电力领域未来一个阶段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这次会议明确了能源电力领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根据会议精神,今后五年,我国能源电力领域要紧紧抓住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紧密围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开展工作。 工作总体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施具体路径:从能源电力供给和消费两侧系统联动、协同发力。(1)对于能源电力供给侧。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对于能源电力消费侧。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对于能源电力供给和消费两侧联动协同,关键就是优化用能模式,大力倡导全社会的“用能文明”,重点解决用能和用电的增量和扩大清洁能源消费的问题。提高能效,可有效减少能源电力消费总量,提高单位能源电力的经济产出。一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供给量将会在优化能源电力结构方面和降低碳排放总量方面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对于实现“减碳承诺”的讨论,更应该重视经济社会领域和能源消费侧高效化、合理化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以促进新能源发展为突破口,赋予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新的要求和任务。一是电力体制改革要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包括集中规模化新能源发展和就地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如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及相关政策机制等。二是电力体制改革要促进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包括电力市场与碳交易市场的协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准确对外发布等。三是电力体制改革要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包括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市场机制、促进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储能、抽蓄电站、需求侧资源等)发展机制等。 结合“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和内容,笔者认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特点1:新型电力系统应以安全可靠灵活供电为前提条件。特别是在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突发、人为破坏活动或战时情况下,关键设施、重要地区的供电保障问题。常态下,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紧急状态下,能承担关键核心用电保障。两种状态切换快速灵活。 特点2:新型电力系统应以服务各类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任务。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等碳基能源发电的消耗与进口能源的依赖,尽可能多地高效开发、转化利用本土各类型清洁能源用于发电。集中式规模开发转化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分布式开发转化与近距离小容量配送,风光(水)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多种场景百花齐放。 特点3:新型电力系统应以协调智能高效运行为功能基础。发电、输电、配电、售电与用电各环节衔接顺畅,电力市场机制运行高效,源网荷储用协调双向互动,电能损耗低,适应各类用户多样化、多元化用电需求。 特点4:新型电力系统应以成本可负担和终端价格可承受为现实要求。正确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通过存量盘活、公共基础设施领域REITs等金融创新满足增量投资需求,加强电网管制类业务与市场化业务差异化监管与成本监审,确保用户终端价格合理可承受。 特点5:新型电力系统应以推进实体产业发展和促进消费增长为经济责任。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强电力装备高端制造业发展和电力领域“两化融合”,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和增强民间资本活力与竞争力,促进国家工业体系布局与产业链“强链”“补链”。服务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发展,促进消费增长与升级。 特点6:应以支撑要素自由流动和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为创新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完善省内电力市场,丰富交易品种,消除电力交易的省间、区域间壁垒,促进电能公平自由交易。制定电力相关数据要素(包括生产调度数据、管理数据、营销数据、交易数据等)的分类监管法规,发挥电网数据平台作用,坚持“能放尽放”的原则,将数据要素按照市场化要求向社会开放,推动基于电力数据的新业态发展和新技术创新。 “十四五”时期要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我国当前的电力体制注定要经历一次“刮骨疗伤”般的剧痛。笔者认为,“十四五”前两三年是推进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应至少着重实现以下方面的突破: 突破1: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电力市场体系与机制建设,特别是灵活性资源价值市场体现等。 突破2:将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落到实处,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突破3:形成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政策体系(如综合特许经营权、电价与服务价格体系、交易与结算等),将其做实做好。 突破4:进一步明确增量配电试点的地位、权利和义务,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和用能用电情况开展增量配电试点。 突破5:进一步理顺电价传导机制,消除交叉补贴和价格“灰黑地带”。
  • 《河北立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3-29
    • 河北立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人民网 ???? 2024/3/29 11:55:42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电力市场电网建设供电企业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3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河北省电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去年中央深改委作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部署后,全国首部进行全面修订的地方性电力法规。 《条例》共七章六十五条,围绕电力规划与建设、电力生产与运行、电力供应与使用、电力设施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范。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汉春介绍:“立法过程中,我们聚焦实现‘双碳’目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牢牢抓住绿色低碳发展有利机遇,以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为依托,以常规能源发电为重要组成,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和多能互补为重要支撑,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建设新型能源强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的法治支撑。” 全面体现“双碳”导向是条例的一大特色亮点。《条例》明确,电力事业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安全高效、绿色低碳、适度超前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型能源强省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条例》创新规定了新能源发展的激励机制,规定编制全省电力发展规划、电力专项规划应当与新能源发展等专项规划协调衔接;明确 供电企业 应当加大 电网建设 改造力度,增强对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能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发电,提供并网服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健全多能源发电协同调度机制,统筹优化调峰电源运行,保障新能源发电合理利用率;供电企业应当优先调度新能源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储能参与 电力市场 交易。 近年来,随着装机规模的扩展,以及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装机持续接入电网,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也进一步凸显。新能源消纳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予以解决。为此,《条例》推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夯实保供基础。要求加强电源侧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开发电源,构建多元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合理确定煤电布局、发展规模、建设节奏,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强电力配套建设,明确供电企业应当加强电源项目、储能项目的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加强负荷管理,通过电力需求响应机制,采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主动增加或者减少用电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加强储能建设,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和各类新型储能项目,引导储能安全、有序、市场化发展。 长远来看,电力保供还要用“市场的手”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前河北省电力市场建设仍存在经营主体单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及其电力管理部门应当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鼓励新能源发电、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近年来,受极端高温影响,河北局部地区曾出现用电供需紧张情况。为预防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发生,《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指挥协调应对工作,以及电力企业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相应义务。针对供电安全和用电安全,条例明确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规定电力企业应当对其负有安全责任的电力设施定期检修或者试验,及时消除电力运行安全隐患和电能质量问题,确保安全平稳供电。 《条例》多项规定惠及居民和小微企业,最大程度维护电力用户权益,着力提升电力营商环境。要求严格规范中断供电的情形和程序;明确电力用户对中断供电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管理等部门或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规定电力用户申请新装用电、临时用电、增加用电容量、变更用电和终止用电的,供电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同时缩短办理用电期限和供电企业处理投诉期限。 此外,为强化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加大对电力设施保护区、电力设施、密集输电通道的保障力度,列举了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地下电缆保护区内的禁止行为,并设置相应法律责任。(吴桐、杨延娜、梅晓)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