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基石底盘欧洲首秀:120km/h柱碰无火爆革命性技术重塑电动车研发范式》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刘飞
  • 发布时间:2025-09-20
  • 宁德时代在2025慕尼黑国际车展(IAA)全球首发"基石底盘"(Bedrock Chassis),这是行业首款能承受120公里/小时柱碰测试且无起火爆炸的集成式智能底盘。这是该产品的欧洲首秀。作为行业首个集成智能底盘,Bedrock Chassis在120公里/小时的中央碰撞测试中无火灾或爆炸情况,重新定义了电动智能时代的汽车研发和生产标准。其核心特点包括出色的安全性、卓越的效率和先进的智能化。

    Bedrock Chassis采用了车辆顶盖与底盘分离的解耦设计,将车辆开发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并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其杰出的安全性能和模块化架构为全球电动汽车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提出了“1+1+1”本地化合作模式,即“一个底盘技术平台、一条研发链、一个本地品牌操作系统”,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底盘技术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使市场竞争力车型的快速上市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并确保了高质量的产品发布。其高度创新的产品架构和灵活的商业合作模式预计将引发新能源技术的新一波创新浪潮。

    截至2025年,宁德时代Bedrock Chassis已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阿维塔、北汽和江汽建立了合作,并在欧洲和东南亚积极拓展与国际汽车品牌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全场景智能移动平台公司如T3出行和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Robotaxi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 原文来源: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915428511/en/A-New-Wave-of-Technology-Starts-in-Munich-CATL-Bedrock-Chassis-Debuts-at-IAA
相关报告
  • 《【宁德时代】推出注重安全的电动汽车底盘》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1-03
    • 当谈到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续航里程或充电性能等特性。宁德时代(CATL)推出了一款名为Bedrock的滑板底盘,其设计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宁德时代表示,磐石底盘可以吸收85%的车辆碰撞能量(相比之下,传统底盘可以吸收约60%的碰撞能量)。底盘的设计可以承受120公里每小时的冲击,而不会着火或爆炸。 磐石底盘基于宁德时代著名的电池到底盘技术,这意味着电池直接集成到底盘中,使电池成为结构的承重部分。宁德时代已经以CIIC(宁德时代集成智能底盘)的形式提供了一个具有电池到底盘技术的电动汽车平台。  宁德时代使用了一些比较来描述新功能。“革命性的三维仿生”(即模仿生物过程或结构)结构的灵感来自乌龟的外壳。在其他方面,宁德时代参考了军用模型:冲击结构据说是按照“航空母舰级”设计的,“潜艇级”的热成形钢强度为2000兆帕,而使用的铝合金强度为600兆帕,否则将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这些材料和结构旨在增加底盘的刚性,使其“几乎不透水”。 还有一种新的,“超安全”的安装电池的施工方法。一种“高延性吸能隔热膜”被认为可以提高安全性。在发生事故时,制造商承诺高压电路将在撞击后0.01秒内关闭。高压系统中的剩余能量应在0.2秒内放电。根据宁德时代的说法,电池还应该通过一系列其他苛刻的测试,比如90度弯曲测试或锯切测试。然而,这些程序没有更详细地规定。 宁德时代声称,这些创新“将电池的安全标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电池制造商计算出,在标准的C-NCAP(中国新车评估计划)中,以56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正面碰撞的冲击能量相当于从12米高的建筑物上坠落。据说宁德时代的底盘在120公里/小时的正面撞击中幸存下来,相当于从56米高的建筑物上摔下来。
  • 《宁德时代或采用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5
    •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下称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已过去半年时间,最近的一项专利申请让该公司距离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的目标越来越近。 1月13日,据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或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有望从材料本质上得到大幅提升。 锦缎研究院资料显示,无负极金属电池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添加负极活性材料,仅采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但这负极集流体不具备负极的功能,只有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材料中的金属迁移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的金属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显示,宁德时代此前已从负极材料入手,开发出一项针对钠离子电池的“无负极”类似技术工艺,并获批专利。该技术无需设置负极活性材料,通过设置负极集流体、并在其表面设导电涂层,可有效提高电芯循环性能。专利说明书显示,出于降本及减重考量,优先采用铝基集流体,后者为铝箔、铝合金箔和铝基复合集流体中的任意一种。 1月10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材料间的交互反应产生电流,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与锂电池类似,可以直接使用锂电池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丰富、价格成本较低、安全稳定性强等优势。首先,钠元素在全球的资源储备量远高于锂元素,材料成本低于锂离子电池30%-40%。其次,由于在低电压下铝不会和钠合金化,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可使用铝箔替代铜箔,降低了电池的成本和重量。此外,钠离子电池在高低温下均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未来可应用于储能和动力领域。 虽然钠离子电池优势明显,但目前仍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主要原因在于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为160Wh/kg,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顶级水准。但在能量密度方面仅优于铅酸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相去甚远。 在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影响下,近来越来越多钠离子电池相关项目进入大众视野。1月11日,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钠离子电芯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华阳股份、中科海钠、开源资产合作建设,旨在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中科海钠更是在不久前宣布,与三峡能源等共建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的加速发展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对负极材料铝箔的需求。据平安证券分析,在储能、低速交通工具和部分低续航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替代下,2025年钠离子电池的潜在的市场容量约为250GWH。对标锂离子电池铝箔单位用量,测算出钠离子电池铝箔2025年潜在市场需求可达20万吨。 此外,宁德时代日前宣布与招商局集团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科技创新、绿色交通、综合金融、绿色园区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