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团队研制出可充电的氧离子电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29
  • 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用氧化物陶瓷制造出一种可充电的氧离子电池,其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适合需要大规模储存电能的场合。

    维也纳工业大学日前发表新闻公报说,一些氧化物陶瓷既能传导离子也能传导电子,已用于制造燃料电池等发电装置。该校研究团队以这类混合导电陶瓷材料作为电极,研制出储能用的电池,它依靠氧离子在电极之间来回运动产生电流,就像锂离子电池依靠锂离子的运动那样。

    这种氧离子电池不含可燃材料,排除了火灾风险。使用过程中流失的氧可以通过辅助电极直接从空气中补充,让储电能力不断“再生”,实现超长的使用寿命。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美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该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低,不适用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等产品,但其储电能力可维持长时间不衰退,对工业储能有实用价值,例如储存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此外,该电池不需要使用稀少、昂贵的材料。目前研究团队制造的原型电池含有稀土元素镧,将来可望用更廉价的材料取代,相关研究已在进行中。

相关报告
  • 《两高”水性可充电电池问世 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更便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1-26
    •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电率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机电解液所引起的严重安全问题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水性可充电电池由于使用了不可燃且价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剂的溶液)作为电解液,不仅比锂离子电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制备。但由于受到水分解电压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锂离子电池。   众所周知,电解液是化学电池、电解电容等使用的介质,为它们的正常工作提供离子,并保证工作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提高水性可充电电池的实用性,改良水溶液电解液,提高其电压稳定窗口,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1月19日,南京工业大学宣布,该校吴宇平、付丽君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碱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电解液体系,研发出了高电压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电解液可充电电池。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   “水性可充电电池是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的可充电电池。”付丽君介绍道,“水溶液的理论分解电压是1.23伏,实际电池中由于存在过电势,分解电压可以达到1.5—2伏,但是很难超过2伏。而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的电压是成正比的,即电压越高能量密度也越高,而电解液的电压窗口决定了电池可达到的最大电压,因此要提高水性可充电电池的电压,首先要提高水溶液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我们将碱性溶液与中性溶液组合成混合电解液,将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提高到了3伏。”   “在水溶液电解液体系中,中性电解液的析氢电位高于碱性电解液,析氧电位低于酸性溶液,但是其电压窗口是3种溶液中最宽的。另外,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的组合相对较为容易,而且这样的组合将大大拓宽电压稳定窗口。”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袁新海博士表示。   在这个工作中,研究团队使用了阳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阳离子交换膜可以起到传输阳离子阻隔阴离子的作用,从而使电解液保持稳定的pH值。另外,在这个混合电解液体系中,阴、阳离子在正负极电解液中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保证了这个电解液体系的稳定性。”袁新海解释道,只有电解液保持稳定,才能使电解液的电压窗口保持稳定,才能保持电池体系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电解液的电压稳定窗口解决了,下一步就是选用合适的正负极材料构建高电压、高能量密度水性可充电电池。”付丽君介绍,他们在研究中注意到,锌是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较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1.216V)且具有较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而锰酸锂是在中性电解液中具有较高氧化还原电位和较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因此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较高电压的水性可充电电池”。   该研究团队基于这种混合水溶液电解液的概念,还研发了一系列水溶液电池和水溶液电容器的工作,相关工作分别发表在《化学电化学》《化学通讯》《材料化学学报A》和《先进科学》上。
  • 《比利时研制新型固态锂电池 充电两小时能量密度达200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3
    • 英媒称,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创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充电两小时就达到每升200瓦时的能量密度。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4月10日报道,校际微电子中心是世界领先的纳电子学、能源和数字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同时也是研究机构EnergyVille的合作伙伴。 报道称,这种电池代表我们发展蓝图上的里程碑,将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到2024年达到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的水平。循着如此清晰的性能提升路线,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电池技术将成为未来快充远程电动车电池行业的竞争者。 机动性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动的,由快充、安全和小巧的电池驱动。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下一代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从而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最近,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固态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导电性尤其突出,高达每厘米10毫西门子,而且今后有望进一步提升。校际微电子中心已使用这种新电解质制造出一个电池原型。这个电池原型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升200瓦时,充电速度为两小时。 校际微电子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经理菲利普·维里肯说:“我们的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制造出有望达到液态电解质电池能力的固态电池,其制造流程跟前者类似。但跟液态电解质电池不同,我们的固态电池兼容金属锂阳极,目标为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再加上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从而使这种小巧电池技术前景广阔,可应用于未来的远程电动车。” 报道称,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校际微电子中心正研究把纳米颗粒电极与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结合在一起。校际微电子中心使用超薄涂层作为缓冲层,以控制活性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