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加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9
  • 近日,挪威国家能源公司宣布,其位于欧洲北海区域的Hywind Tampen浮式海上风电场首次实现供电。据了解,该风电场总装机规模为8.8万千瓦,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浮式海上风电场,其首次发电意味着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再近一步。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海上风电的开发已不再拘泥于近海,除挪威外,包括中国、英国等在内的海上风电开发大国都在布局开发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离岸更远、装机更大

    挪威国家能源公司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Hywind Tampen风电场是挪威首个浮式海上风电场,其所发电力将主要供位于欧洲北海地区的两个油气生产平台使用。据悉,该浮式海上风电场计划安装11座浮式海上风机,今年内将至少竖起其中7座。

    挪威国家能源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投运的Hywind Tampen风电场离岸距离已经超过了140千米,建设水深达到260米至300米,不仅远远超过了目前作为行业主流的固定式海上风电场离岸50千米、水深50米以内的水平,同时也超过了此前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多国发力、动力十足

    有测算显示,全球近80%的可开发风力资源都集中在深海区域。近几年来,除了挪威外,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都相继开始尝试开发浮式海上风电。

    英国作为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国家之一,曾公布了到2030年建设100万千瓦浮式海上风电的装机目标。2021年,该国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接近5万千瓦,是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在我国,今年内,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也都开启了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

    多场景融合需求凸显

    浮式海上风电市场虽热,但多家行业机构同时也指出,成本较高、政策未明等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走势。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仍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和法规,政策缺失或延迟很可能导致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长不及预期。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65610.html
相关报告
  • 《浮式海上风电“风靡”全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6
    •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军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多家行业研究机构预测认为,到2050年,全球浮式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将达2.64亿千瓦,在海上风电装机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5%,浮式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全球海上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日,法国宣布,将在地中海海域开发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据悉,这是法国首次提出浮式海上风电场建设计划。 法国政府认为,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将有助于能源低碳转型,还将加强本土能源供应安全。 今年2月,法国上调了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到2050年,要将其海上风电装机量提高至4000万千瓦,将利用至少3亿欧元的资金支持浮式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并将进一步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设备制造。 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的统计,浮式海上风电目前正在全球“走红”。除法国外,日本、韩国、英国等国也都推出了浮式海上风电竞标计划,拟利用浮式海上风电达成脱碳目标。中国也是浮式海上风电的“先行者”之一,明阳智能、海装风电等多家整机制造商均已启动了浮式海上风机的研发,并在广东等省份运营示范项目。 一直以来,浮式海上风电以其风速高、场址灵活等优势受到业界青睐,由于各国海域地理条件不同,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建设很可能受空间场址限制,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突破为海洋低碳能源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有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深远海区域内的浮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最高可达到固定式海上风电的4倍左右。 全球风能委员会在其最新发布的浮式海上风电报告中指出,浮式海上风电很可能成为海上风电市场新的增长点,对于缺乏固定海上风电场址资源的国家来说,浮式海上风电更是将为当地带来大量的低碳电力就业机会。 根据预测,爱尔兰、意大利、摩洛哥、菲律宾和美国这五个缺乏固定式海上风电场址的国家所拥有的的浮式海上风电潜力能够达到3.86亿千瓦,对满足本土能源需求将有巨大助力。 以意大利为例,该国陆上风电建设屡屡受阻,近海区域固定式海上风电也没有足够的建设空间,业界普遍预测认为,浮式海上风电很可能成为意大利风电的发展方向。 不过,虽然浮式海上风电风头正劲,但多家行业研究机构却也指出,全球浮式海上风电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成本高昂仍是浮式海上风电面临的主要障碍。 行业研究机构DNV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经建成的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平均度电成本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相比,高出了3倍以上。 DNV指出,浮式海上风电降本可通过扩大风电场、降低风机制造成本等途径实现。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供应链优化,浮式海上风电的建造成本也有望大幅下降。另外,预计到2030年,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运营成本有望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持平。 在全球风能委员会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看来,未来能源系统中,固定式海上风电、光伏、氢能以及浮式海上风电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成熟的浮式海上风电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全球风能委员会呼吁各国,尽快出台针对浮式海上风电的支持政策,增加对电网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本报记者 李丽旻)
  • 《坐标海南!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得核准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7
    • 12月12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核准的批复》,标志着由中国电建集团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推进实施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得核准。 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期位置示意图(来源:4Coffshore) 中电建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台单机容量16MW以上风机,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2025年底全部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容量80万千瓦,计划于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带来40亿度以上的清洁电力。 万宁项目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是中国电建首个投建营一体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对提升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全国规模化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建设高度契合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及清洁能源岛,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责任与愿景。 万宁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我国风电产业形成完整的大容量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原创技术体系,培育漂浮式风电装备及其国产化产业链配套供应能力,全面掌握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设计、建造和施工技术,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稳固我国风电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对服务好我国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略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