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海南!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得核准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7
  • 12月12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核准的批复》,标志着由中国电建集团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推进实施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获得核准。

    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期位置示意图(来源:4Coffshore)

    中电建海南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台单机容量16MW以上风机,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2025年底全部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容量80万千瓦,计划于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带来40亿度以上的清洁电力。

    万宁项目由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是中国电建首个投建营一体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对提升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全国规模化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建设高度契合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及清洁能源岛,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责任与愿景。

    万宁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我国风电产业形成完整的大容量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原创技术体系,培育漂浮式风电装备及其国产化产业链配套供应能力,全面掌握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设计、建造和施工技术,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稳固我国风电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对服务好我国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5193-1.html
相关报告
  • 《1GW漂浮式海风项目实质推进 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迎跨越式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5
    • 平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资源禀赋决定未来海上风电需要向深远海拓展,尽管成本依然较高、商业化尚需时日,漂浮式海上风电具有较清晰的降本路径,供应链基础较好,未来具备快速降本的潜力和巨大的长期成长空间。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核心制造环节包括风电机组、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海缆,其中后三者与传统的固定式海上风电差别明显,随着漂浮式海上风电的逐步兴起,这些环节相关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系泊系统环节的亚星锚链(601890.SH),动态缆环节的东方电缆(603606.SH),风电机组供应商明阳智能(601615.SH),半潜浮式基础潜在的相关供应商大金重工(002487.SZ)等。 事件:近日,海南万宁市政府与中国电建海南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建设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电建万宁1GW漂浮式海风项目实质推进,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迎跨越式发展。 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起步较晚,2021年三峡引领号漂浮式海上风电样机投运,成为国内首个漂浮式海风项目。目前,中国海装、中海油、龙源电力、明阳智能均有相关的漂浮式样机项目处于建设之中。万宁1GW漂浮式海风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大型漂浮式海风项目,也是全球已经实质性启动的最大的漂浮式海风项目。据相关报道,该项目于2022年9月完成可研评审,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规模200MW,计划于2025年前投运;二期规模800MW,计划于2027年底前投运。本次万宁市政府与中国电建海南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望促成该项目在今年年底前开工。整体看,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相比海外已经呈现弯道超车之势,有望引领全球漂浮式海风的发展。 投资成本明显下降,未来降本路径清晰。 参考万宁市披露数据,该项目总的投资计划约230亿元,对应的单瓦造价约23元,这一造价水平明显低于国内首台漂浮式样机的单位造价,也明显低于海外漂浮式项目的单位造价情况。据报道,该项目年发电量有望达到42亿度电,对应的利用小时达4200小时,高于当前广东等区域固定式海上风电项目常见的利用小时数。我们认为,漂浮式海上风电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具有较大的降本空间,主要降本路径包括风机单机容量的大型化、漂浮式海风的规模化发展、浮式基础等部件的优化设计。基于万宁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利用小时情况,结合未来的降本潜力,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具有较清晰的实现平价的路径,进而有望获得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资源禀赋决定漂浮式海上风电大有可为,海外市场积极推动。 一般认为,水深超过60米的海域适合采用漂浮式的海上风电开发模式,全球大部分海上风电资源适用于漂浮式,参考美国能源部的表述,美国大约三分之二的海上风能潜力存在于无法采用固定式开发模式的水域之上。目前,欧洲、日韩、美国等海外市场均在着力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2022年9月,拜登政府宣布了一项到2035年安装15GW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的计划,该计划还旨在将美国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成本降低70%以上,达到每兆瓦时45美元;英国计划到2030年建设1GW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2021年苏格兰皇家资产管理局发起ScotWind海底租赁,最终在74个申请人中选取了总容量为24.8GW的17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漂浮式海上风电容量14.5GW;2021年,韩国宣布到2030年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海上风电市场。参考全球风能协会的预测,到2026年海外市场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GW,目前欧洲诸多的油气巨头和电力巨头均在积极进军韩国漂浮式 风险提示:1、漂浮式海上风电的降本速度可能不及预期。2、在迈向商业化的过程中,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依赖政策支持,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如果采用固定基础的海上风电技术进步超预期,可能延缓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商业化进程。
  • 《全球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加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9
    • 近日,挪威国家能源公司宣布,其位于欧洲北海区域的Hywind Tampen浮式海上风电场首次实现供电。据了解,该风电场总装机规模为8.8万千瓦,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浮式海上风电场,其首次发电意味着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再近一步。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海上风电的开发已不再拘泥于近海,除挪威外,包括中国、英国等在内的海上风电开发大国都在布局开发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离岸更远、装机更大 挪威国家能源公司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Hywind Tampen风电场是挪威首个浮式海上风电场,其所发电力将主要供位于欧洲北海地区的两个油气生产平台使用。据悉,该浮式海上风电场计划安装11座浮式海上风机,今年内将至少竖起其中7座。 挪威国家能源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此次投运的Hywind Tampen风电场离岸距离已经超过了140千米,建设水深达到260米至300米,不仅远远超过了目前作为行业主流的固定式海上风电场离岸50千米、水深50米以内的水平,同时也超过了此前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 多国发力、动力十足 有测算显示,全球近80%的可开发风力资源都集中在深海区域。近几年来,除了挪威外,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都相继开始尝试开发浮式海上风电。 英国作为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国家之一,曾公布了到2030年建设100万千瓦浮式海上风电的装机目标。2021年,该国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接近5万千瓦,是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速最快的国家。在我国,今年内,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也都开启了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 多场景融合需求凸显 浮式海上风电市场虽热,但多家行业机构同时也指出,成本较高、政策未明等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走势。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仍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和法规,政策缺失或延迟很可能导致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