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 hsa-miR-324-5p通过靶向病毒PB1和宿主CUEDC2抑制H5N1病毒复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9-14
  • 微小RNA(miRNA)是小的非编码RNA,是宿主mRNA的关键转录后调节因子。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可能在RNA病毒感染期间调节宿主反应。然而,miRNA在针对H5N1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这项研究发现细胞miRNA miR-324-5p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被下调,以响应RNA病毒H5N1,A / PR8 / H1N1和新城疫病毒(NDV)的感染并且用poly(I·C)转染。miR-324-5p通过靶向宿主细胞中的H5N1的PB1病毒RNA来抑制H5N1复制。此外,转录组分析显示miR-324-5p通过靶向JED1-STAT3途径的负调节因子CUEDC2来增强I型干扰素,III型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型基因(ISG)的表达。总之,这些发现强调miR-324-5p通过靶向病毒PB1和宿主CUEDC2抑制H5N1复制而在宿主防御H5N1中起关键作用。

    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HPAIV)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构成大流行威胁。从2003年到2017年,H5N1 HPAIV造成453人死亡,使其死亡率高(52.74%)。这项工作表明,miR-324-5p通过直接靶向病毒基因组(从而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和细胞CUEDC2基因(干扰素途径的负调节因子(从而增强抗病毒基因))来抑制H5N1 HPAIV复制。该研究增强了microRNA在细胞对病毒感染反应中的作用的知识。此外有助于了解宿主细胞如何利用小RNA控制病毒负担。

相关报告
  • 《MicroRNA hsa-miR-324-5p通过靶向病毒PB1和宿主CUEDC2抑制H5N1病毒复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8-09-14
    • 微小RNA(miRNA)是小的非编码RNA,是宿主mRNA的关键转录后调节因子。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可能在RNA病毒感染期间调节宿主反应。然而,miRNA在针对H5N1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这项研究发现细胞miRNA miR-324-5p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被下调,以响应RNA病毒H5N1,A / PR8 / H1N1和新城疫病毒(NDV)的感染并且用poly(I·C)转染。miR-324-5p通过靶向宿主细胞中的H5N1的PB1病毒RNA来抑制H5N1复制。此外,转录组分析显示miR-324-5p通过靶向JED1-STAT3途径的负调节因子CUEDC2来增强I型干扰素,III型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型基因(ISG)的表达。总之,这些发现强调miR-324-5p通过靶向病毒PB1和宿主CUEDC2抑制H5N1复制而在宿主防御H5N1中起关键作用。 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HPAIV)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构成大流行威胁。从2003年到2017年,H5N1 HPAIV造成453人死亡,使其死亡率高(52.74%)。这项工作表明,miR-324-5p通过直接靶向病毒基因组(从而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和细胞CUEDC2基因(干扰素途径的负调节因子(从而增强抗病毒基因))来抑制H5N1 HPAIV复制。该研究增强了microRNA在细胞对病毒感染反应中的作用的知识。此外有助于了解宿主细胞如何利用小RNA控制病毒负担。
  • 《Nature | 牛H5N1流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8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Pathogenicity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bovine H5N1 influenza virus 的研究论文。 2024年春季在美国奶牛场发现的牛流感是首次报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在牛群中的暴发。之后又有报道称在不同畜群中发现了病毒传播,并在其他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发现了感染迹象,提示公共卫生风险上升。研究人员推断,乳腺感染和受污染的挤奶设备参与了奶牛间的传播,而且在受感染奶牛的奶中发现了病毒,但牛H5N1的基本特征一直不明确。 该研究发现,对美国牛群中传播的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表征揭示了该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特征。该病毒能通过感染牛流感的奶牛的奶传给小鼠,并通过鼻内暴露传播给小鼠和雪貂,而且能进入受感染动物的乳腺。 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团队表征了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头受感染奶牛的奶中分离出的H5N1病毒。他们测试了该病毒如何复制并在小鼠和雪貂(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流感的两种常见动物模型)中致病。该病毒被证明会系统性传播,包括会传播至两种动物的乳腺。研究团队还发现,更早版本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有这种情况,该病毒未在牛中发现,说明了乳腺感染可能是之前哺乳动物感染这些禽类病毒的一个被忽略的特征。该研究还观察到该病毒从受感染的哺乳小鼠传给它们的幼崽。研究团队测试了雪貂的呼吸液滴是否会引发传播,并发现这种路径的传播能力有限。 研究团队继续分析了受体结合并发现牛H5N1能和禽样以及人样唾液酸受体结合。这种双受体结合特异性并未在更早传播的H5N1病毒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