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用离子液体做介质,轻松将绿光变成橙光!》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1-31
  •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通过简单地对离子液体(穿透液体)进行调整,激光可以产生一系列波长的变化,从而简单、高效、高度可定制地产生“变色”效果。

    美国能源部(DOE)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离子液体管发射出绿色激光,然后通过受激拉曼散射操作又产生了橙色光。他们的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来转换现有激光系统的波长。

    众所周知,黄橙色激光脉冲拥有更高功率的特点,是临床医疗与外科等众多应用中的理想选择,包括眼科矫正手术和某些皮肤疾病的治疗等医疗治疗流程,并且可用于医疗血液控制、工业光谱分析,传感和紧凑型可穿戴设备。但是,无论是直接用激光还是用非线性光学过程对另一种波长的光进行处理,都很难制造出它们。

    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已经展示了如何有效地产生这种脉冲,而且仅仅是简单地通过沿着含有离子液体的管发送绿光并收集拉曼散射输出来进行。他们表示,这项技术可以用来产生可见光和红外波长范围内的高能脉冲。

    利用拉曼散射

    据介绍,这项研究是基于美国实验室加速器测试设施(ATF)中一种独特的高功率二氧化碳(CO2)激光器来进行的。这种激光被用于研究先进类型的加速器技术,包括激光驱动的粒子加速器和二次辐射源,但它的光束质量和重复率受到目前用于泵浦的低效放电的限制。

    在研究观察中,布鲁克海文大学的Rotem Kupfer和他的同事们逐渐用橙色激光脉冲源代替放电,当它与绿光结合时,可以产生光泵浦所需的中红外辐射。

    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离子液体通过拉曼散射将绿色激光转换为橙色。这种过程中,入射光子在特定的分子振动中损失能量,导致其频率明显降低。

    正如研究人员解释的那样,拉曼散射可以通过将光定向于固体来实现。原则上,这保证了分子的高密度散射,但要形成集体振荡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昂。另一方面,使用气体作为散射介质,降低了波长转换的复杂性和效率。

    离子液体在这两者之间成为了最好的调和中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相对高密度的单分子的直接散射。离子液体的组成分子经过设计,可以以特定的频率来移动光,这种液体相当于室温下的熔盐——由特定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人工合成。

    用离子液体提升效率

    首先,布鲁克海文小组通过制备大约12种不同的离子液体,然后测量它们的拉曼位移和光学透射光谱,确定了哪种材料可能最适合(结果显示EMIM DCA最适合)。

    为了测试这种液体,Kupfer和他的同事们在一个63厘米长的管子里装满了这种液体,并将其置于长度为10纳秒、能量为115兆焦耳、波长为532纳米的激光脉冲中。然后,他们测量了输入泵浦脉冲和输出Stokes脉冲在603 nm处的光束轮廓和能量。

    研究人员还用水作为参考液体,并复现了这个实验。他们发现,与水相比,EMIM DCA离子液体能够将能量从泵转移到Stokes脉冲的效率至少高出三倍。这个对比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基于离子液体的高粘度特点,在液体声波中能量损耗更少,而液体更广泛的光学透明度区域允许在近红外中使用其他泵浦源。

    此外,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另外两种具有不同拉曼位移的离子液体。在两种不同情况下,散射过程产生了几个阶的Stokes位移,这意味着一个重要的散射截面和激光波长的有效转换。

    更实用,毒性更小

    Kupfer及其同事认为,他们的新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来转换现有激光系统的波长,而且它不需要精确的相位匹配(就像光学参数放大的情况一样),也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如溶解在溶剂中的染料)。研究人员们预计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而方便地在光谱区域产生高能激光辐射,这对各种科学和医疗应用而言都很价值。

    接下来,他们计划优化激光路径长度,并演示用绿色激光的频率减去橙色激光的频率,以产生二氧化碳激光光泵浦所需的中红外辐射。此外,他们计划用一个更小的管子测试这个装置,这将降低填充它所需的离子液体的成本。

相关报告
  • 《美国科学家实现光伏制氢技术新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23
    •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首次研发了一种能够有效吸收阳光的单分子,而且该分子还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而氢气可作为清洁的燃料替代品,用于燃油汽车。该种新分子可以从整个可见光光谱中收集能量,与目前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可以多利用50%的太阳能。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使用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能源。 该研究团队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化学与生物物理动力学中心主任兼化学教授Claudia Turro领导。Turro表示:"我们的想法是利用太阳光子,将其转化为氢气。简而言之,我们利用来自阳光的能源,并将其存储在化学键中,以便日后使用。"光子是阳光的基本粒子,包含能量。 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可以从太阳光的整个可见光光谱(包括低能量红外光谱,也是太阳光光谱的一部分,以前很难收集该光谱的能量)中收集能量,并迅速且有效地将其转化成氢气。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碳或二氧化碳。 Turro表示:"该理念得以实现是因为该系统能够让该分子处于激发状态,吸收光子,并存储两个电子,以制造氢气。在一个由两个光子产生的分子中存储两个电子,并合成制氢,这一做法前所未有。" 将太阳能转化为汽车燃料首先需要利用一种机制收集能量,再将此类能量转化为燃料,而转化需要一种称为"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东西,让太阳能转化为氢气等可使用的能源。 以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尝试收集紫外线等较高能量波长的阳光,再将此类太阳能转化为氢气。Turro表示,少数依靠单分子去收集能量的研究也非常低效,部分原因在于无法从整个可见光光谱中收集能量,而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催化剂本身降解得很快。 Turro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如何用一个分子(元素铑的一种形式)制造催化剂,从而可以损失更少的能量。研究小组找到了方法,可以收集从红外线到紫外线整个可见光光谱的能量。该研究小组设计的系统与之前和紫外线光子工作的单分子系统相比,效率提高了24倍以上。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LED灯照射含有活性分子的酸性溶液,发现制出了氢气。Turro表示:"该方法可行的原因是该分子很难被氧化。" Turro表示,在该研究小组将成果应用于现实世界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铑是一种稀有金属,以铑为原料制造催化剂的成本较高。目前,该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改进该分子,使其能够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制造氢气,并致力于利用更便宜的材料制造催化剂。
  • 《科学家用激光开发出更低成本的高效水处理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2-21
    • 清洁用水,正成为全球范围日益受到重视的一大资源利用问题。为了确保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能够获得清洁的水,开发新的水处理方法也被提上了日程。 你可能想不到,当一种叫做高铁酸盐的铁暴露在特殊光线(激光)下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或将成为水处理技术的一大加持。据悉,高铁酸盐产生的有毒副产物比氯等化学物质更少,而且可能比复杂的臭氧处理系统更便宜,更容易部署。 这种新处理手段比较棘手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与其他化合物结合或被光能激发,才能使高铁酸盐发挥最佳的水消毒净化效果。 近日,美国罗德岛大学(URI)的一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涉及超高速激光和X射线脉冲的技术,揭示了高铁酸盐暴露在可见光和紫外线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新细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ACS)上,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罗德岛大学化学助理教授、该研究的通讯作者Dugan Hayes表示,高铁酸盐的光激活此前从未被详细研究过,这项研究中他们的团队首次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光物理性质。 高铁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窃取”污染物的电子来分解污染物。高铁酸盐本身是一种相当强的氧化剂,但当被光激发时它会产生一种更强的氧化剂,称为Fe(V)(或Fe5+)。然而,在这项新研究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生产Fe(V)需要多少能量,以及可以生产多少能量。 为了明确这些方面,Dugan Hayes实验室的博士生Cali Antolini牵头开展了一项瞬态吸收光谱实验,这其实是一种利用超高速激光脉冲研究光化学反应的技术。 Cali Antolini借助罗德岛大学的设施,利用紫外线和可见光脉冲进行了实验。此外,她还在芝加哥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先进光子源大型同步加速器平台上使用X射线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在该实验中,最初的脉冲负责启动反应,而后续的脉冲则负责探测反应的过程。激光脉冲的速度大约为千万亿分之一秒,这让研究人员可以详细记录哪怕是最短时间内的反应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盐与高活性Fe(V)的转化率约为15%。这项研究还发现,从紫外光谱延伸到可见光光谱的一系列波长应该能够产生Fe(V)。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重要发现有两个原因:首先,可见光产生紫外光所需的能量更少,这使得高铁酸盐激发的能量效率比之前假设的更高。此外,可见光在浑浊的水中散射较少,这意味着Fe(V)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水条件下产生。 该研究还有助于找到一种能够弥合大型城市水处理系统和小型农村水处理系统之间“清洁水差距”(clean water gap)的方法。高铁酸盐净化系统的建造更小型化、成本更低,相比昂贵而复杂的臭氧处理系统而言实用性有望得以提升。此外,高铁酸盐也有望减少对氯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依赖,甚至可能消除氯无法去除的顽固污染物,其中包括在美国各地水系统中越来越常见的化学物质——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但在高铁酸盐系统被广泛应用之前,科学家们需要更好地了解高铁酸盐的化学性质。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罗德岛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Joseph Goodwill表示:“高铁酸盐中强氧化剂的形成很难从机理上理解,这阻碍了工艺优化和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全面实施。而这篇论文中得出的结论提高了我们对高铁酸盐体系的基本理解,为这一应用打开了大门。” 研究人员希望这些关于高铁酸盐光化学工作原理的新发现将有助于扩大铁基水处理的使用。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得到了美国能源部(DE-SC0019429和DE-AC02-06CH11357)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46383)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