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深度镇静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与临床评估的比较 减少谵妄和镇静药物剂量的效果——一项随机试验》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 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10-16
  • 背景

    镇静剂过量会给ICU患者带来谵妄的风险,通过使用经处理的脑电图监测器(脑电双频指数[BIS])来指导镇静深度,可能会减轻这种风险。

    研究问题

    BIS引导的深度镇静(Richmond激越镇静量表[RASS]评分为–4或–5)能否减少镇静剂用量并增加无谵妄和无昏迷(DFCF)天数?

    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三级混合ICU进行,招募需要深度镇静超过8小时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临床评估组(CA)或BIS组(BIS范围,40-60)。两组都使用了BIS传感器,而CA组的屏幕仍然被遮住。深度镇静后,移除BIS传感器,由不知道随机分组的研究人员每天评估两次谵妄。主要转归是深度镇静后14天内的DFCF天数。此外,我们比较了深度镇静时镇静药物的剂量和BIS值。

    结果

    99名患者被纳入研究。我们发现CA组和BIS组的DFCF天数没有显著差异(P = .1),但是BIS组的丙泊酚剂量显著较低(CA组,1.77 mg/kg/h [95% CI,1.60-1.93] vs BIS组,1.44 mg/kg/h [95% CI,1.04-1.83];P = .03)。在深度镇静期间,CA组花费了总时间的46%(95% CI,35%-57%),BIS值< 40,而BIS组花费了32% (95% CI,25%-40%;P = .03)。针对镇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BIS组的DFCF天数增加(CA组:中位数,1天[四分位间距,0-9天] vs BIS组:中位数,8天[四分位间距,0-13天];P = .04)。

    解释

    在这项研究中,BIS引导的深度镇静没有改善DFCF天数,但确实减少了镇静药物的使用。在需要镇静超过24小时的患者中,它显示了DFCF天数的改善。

  • 原文来源:https://journal.chestnet.org/article/S0012-3692(24)00774-8/fulltext
相关报告
  • 《加拿大评估镇静药和麻醉药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9
    • 加拿大卫生部发布安全性信息公告称,某些镇静药和麻醉药的使用可能会对儿童发育中的大脑产生影响。卫生部告知公众和医务人员,新的安全性警告将被添加到用于婴幼儿和妊娠妇女的镇静和麻醉药产品的安全信息中,这些药物包括:丙泊酚、氯胺酮、七氟烷(sevoflurane)、地氟烷、异氟烷、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硫喷妥钠(thiopental)。 该部门进行了两次审查,评估在妊娠期或婴幼儿期使用某些镇静药和麻醉药对儿童大脑发育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对丙泊酚、氯胺酮、七氟烷、地氟烷和异氟醚的评估认为,在妊娠期或儿童期(3岁以内)重复或长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这些药物,很可能导致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智力和学习障碍、沟通和运动问题。对苯二氮卓类(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和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的评估发现,孕妇和儿童使用这些药物对儿童大脑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的证据是有限的,然而要注意,上述镇静药通常可以与其他静脉注射或吸入性麻醉药联合使用,而这些麻醉药也被发现存在与大脑功能有关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为这些药物增加安全性警告的同时,加拿大卫生部还将研究如何利用“药物安全和有效性网络”来进一步研究镇静和麻醉药的使用与大脑发育之间的联系。 目前的劳拉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和氯胺酮的产品安全性信息中,警告不应该在怀孕期间使用;目前的苯巴比妥、七氟烷、地氟烷和异氟烷的产品安全性信息中,警告仅当在怀孕期间受益大于风险时才可以使用。在儿童中的使用限制因药品而异。硫喷妥钠目前未在加拿大上市销售。 加拿大卫生部与药品生产企业将更新这些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告知家长和医务人员其潜在的风险。
  • 《4月24日_一项随机临床试验:高剂量和低剂量磷酸氯喹辅助治疗SARS-CoV-2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效果》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6
    • 1.时间:2020年4月24日 2.机构或团队:巴西热带医学基金会、巴西亚马逊州立大学等多家机构 3.事件概要: 巴西热带医学基金会和巴西亚马逊州立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发表题为“Effect of High vs Low Doses of Chloroquine Diphosphat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文章,旨在评估两种剂量的磷酸氯喹对重症COVID-19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章指出,目前没有特定的针对COVID-19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体外研究表明,磷酸氯喹( CQ)的抗病毒作用需要高浓度的药物。这项平行、双盲、随机、IIb期临床试验于2020年3月23日至4月5日,在巴西亚马逊州马瑙斯市的一家三级护理机构进行,研究对象为81名因SARS-CoV-2感染而住院的成年患者。患者被分配接受高剂量CQ(即每天接受600毫克CQ两次,共10天)或低剂量CQ(即在第1天接受450毫克CQ两次;之后每日1次,共4天)。主要结果是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的致死率至少降低了50%。此处提供的数据主要涉及第13天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致死性结果,次要结果包括参与者的临床状况、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在第0天和第4天进行病毒性呼吸道分泌物RNA检测。 研究结果:在440位患者的预定样本量中,有81位患者入选(高剂量组41例[50.6%],低剂量组40例[49.4%])。入选患者的平均年龄(标准偏差SD)为51.1岁(13.9),大多数(60 [75.3%])是男性。高剂量组的年龄较大(平均[SD]年龄为54.7 [13.7]岁 VS 47.4 [13.3]岁),心脏病患者较多(28例中有5例[17.9%] VS 0)。分别在低剂量组40名患者中的31名(77.5%)和高剂量组41名患者中的31名(75.6%)中检测到病毒RNA。高剂量组至第13天的致死率为39.0%(41例中有16例),低剂量组则为15.0%(40例中有6例)。与低剂量组(36例中有4例[11.1%])相比,高剂量组具有更多QTc时间间隔大于500毫秒的病例(37例中有7例[18.9%])。27例患者中只有6例(22.2%)在第4天呼吸道分泌物为阴性。 文章指出,该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重症COVID-19患者不建议使用更高的CQ剂量,因为它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与阿奇霉素和奥司他韦同时使用时。这些发现不能外推到COVID-19轻症患者。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