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行业周报:北方供暖季即将全面开启 能源保供仍是主基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18
  • 北方供暖季即将全面开启,能源保供仍是主基调本周动力煤价格基本平稳,秦港动力煤现货平仓价微跌1 元至609 元/吨,仍处于红色区间,发改委限价令初见成效,考虑到保供稳价的政策方向,配合煤炭积极发运及港口提库存,煤价回调预期增强。基本面来看,本周需求逐渐向好,供给面不确定因素增多:需求方面,随着各地陆续开启供暖,电厂日耗呈现初步上涨趋势,但由于电厂库存高位,叠加港口高煤价因素,补库未有明显增量;产地供给方面,保供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但晋陕两地煤矿事故引发产地局部停产,环保及安检力度加大,对产能释放形成短期扰动;进口方面,除东北保供新增配额外,进口煤整体仍然受限,保供主要以产地增产为主。后期判断,需求方面,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供暖用煤高峰期即将来临,12 月是“迎峰度冬”传统旺季,今冬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冬预期增强,电厂日耗将迎来明显增长,支撑旺季用煤需求;供给方面,虽然煤矿事故、安检趋严等因素对产地供给产生短期扰动,但政策上对于保供稳价具备刚性要求,从上周发改委提出的提升港口库存、增加发运及平抑煤价三方面要求可以看出政策决心,产地保供仍将持续推进,或不改供给趋向宽松大方向;进口方面,澳煤禁令已定下限制基调,未来或仍将持续严格;港口库存方面,为响应港口提库存政策要求(目标600 万吨以上),铁路部门积极配合发运,预计未来或将平稳提升。中长期来看,基建力度加大、地产韧性犹存将支撑用煤需求,“十四五”供改持续深化,供给将趋于稳定。总体来看,保供工作持续推进下煤价或回归绿色区间,中长期供需稳定基本面将减弱煤价波动性,有助于合理区间内稳定。宏观方面,新冠疫苗研发出现新进展,进一步提振全球经济复苏的确定性预期。从三季报来看,煤价修复下行业整体业绩环比改善趋势确立,持续看好煤企估值修复。高分红及高股息率受益标的: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平煤股份、盘江股份;高弹性受益标的:兖州煤业、神火股份、淮北矿业;国企改革受益标的:潞安环能、西山煤电、山煤国际;煤焦产业链延伸布局烯烃受益标的:宝丰能源、金能科技;积极推动债务重组受益标的:*ST 永泰。
    煤电产业链:本周港口煤价微跌,矿难短期扰动不改保供大方向本周(2020 年11 月 9 日-11 月13 日)港口动力煤价微跌至609 元/吨,发改委限价令对煤价上涨有所抑制。需求方面,供暖开启推动电厂日耗增长,未来冷冬预期下,冬季供暖耗煤将支撑未来三月用煤需求;供给方面,近期晋陕两地矿难频发,引发产地安检停产,对保供产生短期扰动影响,但考虑到发改委保供稳价政策决心,产地保供仍将持续推进,或不改供给趋向宽松大方向。
    煤焦钢产业链:本周双焦皆稳,年底去产能发力支撑焦炭强势焦炭方面,焦价持续高位运行。需求方面,本周钢厂开工率持续高位,库存小涨,呈补库趋势;供给端,“蓝天保卫战”收官之际去产能力度加大,河北河南要求年底严格完成去产能目标,供给明显收紧促成焦价持续强势。焦煤方面,在澳煤禁令收紧供给的催化下,焦煤价格获得较强支撑。同时焦钢企开工率保持高位,焦企获利丰厚对焦煤涨价接受程度较高,在供给进一步收紧情况下,炼焦煤价格或走出补涨行情。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风险,供需错配风险,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风险。

相关报告
  • 《煤炭行业周报:紧供给低库存强需求 现货煤价创十年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9
    • 投资要点 CCTD: 动力煤长协价、综合交易价、现货平仓价全面上涨。2021 年1月,动力煤长协价(Q5500)为581 元/吨,月上涨23 元/吨。1 月15 日,CCTD 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Q5500)为722 元/吨,周上涨31 元/吨;CCTD秦皇岛动力煤现货平仓价(Q5500)为980 元/吨,周上涨126 元/吨。港口:环渤海指数小幅上涨。1 月13 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596 元/吨,周上涨3 元/吨。 产地:动力煤、焦煤、无烟煤全面上涨。动力煤:1 月15 日,山西大同Q5500 坑口含税价695 元/吨,周上涨85 元/吨;1 月15 日,鄂尔多斯Q5500 坑口含税价561 元/吨,周上涨34 元/吨;1 月15 日,陕西榆林Q5500 动力煤价格506 元/吨,周上涨26元/吨。焦煤:1 月15 日,古交地区2 号焦煤坑口含税价1000 元/吨,周持平。开滦肥精煤车板含税价1595 元/吨,周上涨50 元/吨。无烟煤:1 月15 日,晋城地区无烟中块坑口含税价890 元/吨,周上涨10 元/吨。阳泉地区无烟洗中块车板含税价870 元/吨,周上涨10 元/吨。 期货:动力煤上涨,焦煤下跌。1 月15 日,动力煤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727.2 元/吨,周上涨22.8 元/吨。焦煤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1727 元/吨,周下跌45 元/吨。 国际煤价:国际动力煤、进口焦煤全面上涨。国际动力煤方面,1 月14 日,欧洲ARA港、南非RB 港、澳洲NEWC 港价格分别为70.4、96.53、87.65 美元/吨,分别周上涨4.52、8.85、7.49 美元/吨。中国进口焦煤方面,1 月15 日,峰景矿硬焦煤(澳洲产,中国到岸)为130 美元/吨,周上涨14.5 美元/吨。 运输情况:沿海运价上涨。沿海煤炭运价:1 月15 日,秦皇岛至广州运价66.8 元/吨,周上涨1.7 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运价56.6 元/吨,周上涨3.8 元/吨。铁路运量:2020年12 月,大秦线煤炭运量3793 万吨,同比增加7.54%。1-12 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4.05 亿吨,同比减少5.99%。 煤炭库存:北方港口库存增加,广州港库存减少。1)港口:1 月15 日,北方港口煤炭库存1736.9 万吨,周环比增加187.9 万吨,同比增加1%;1 月15 日,广州港库存为301.4 万吨,周环比减少5.4 万吨,同比增加24%。2)钢厂及焦化厂:1 月15 日,国内样本钢厂炼焦煤库存835.58 万吨,周减少28.1 万吨;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1007.49 万吨,周增加8.7 万吨。 下游变化:螺纹钢价格下跌,焦炭价格上涨。1)钢铁:1 月15 日,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425.30 万吨,周增加29.72 万吨;1 月15 日,上海20mm 螺纹钢含税价4330元/吨,周环比下跌160 元/吨。2)焦炭:1 月15 日,唐山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600 元/吨,周上涨100 元/吨,山西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710 元/吨,周上涨100 元/吨。 本周观点:本周,煤炭价格持续强势。供给方面,产地逐步释放产量,但部分省份处于防疫关闭部分高速公路,煤炭运输环节受到影响,供给增量反映到价格尚需时日。 需求方面,加工贸易类海外订单回流拉动用电量增长,叠加春节前补库刚需,需求将维持强势。库存方面,港口、电厂库存目前处于低位运行。预计,春节前煤价将维持强势,重点关注保供政策变化和下游需求超预期的可能。 推荐组合:中国神华、陕西煤业、露天煤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失速、在建煤矿投产超预期、政策调控风险
  • 《多部门定调明年煤炭保供 中长协制度迎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7
    • 12月5日,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落下帷幕。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会上,多部门定调后续尤其是明年煤炭保供,被誉为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将迎重大变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交易会上公布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该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提出明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范围扩大,供应方原则上覆盖所有核定产能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则首次实现发电供热用煤全覆盖。“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但实行月度定价,基准价出现2017年以来首次调整,并明确给出550元/吨至850元/吨的浮动范围。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的调控思路是以稳为主,着力增强保供稳供的能力。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我国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偏紧,产运需多方齐力保供稳价。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鲁俊岭在交易会上介绍说,今年10月以来,全国原煤产量由降转升。1至10月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0.9亿吨,同比增长8.5%。11月30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已经回升到1.56亿吨,比9月底增加了7800万吨,已超去年同期水平。 港口现货价、主产地坑口价以及期货价格也快速回落。数据显示,12月3日,动力煤主力合约报收848元/吨,较10月19日高点1982元下跌57%;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和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坑口价降幅都超过了50%。 鲁俊岭强调,虽然近期煤炭保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后期仍面临较大压力和不确定因素。12月以后,全国北方地区将全面进入迎峰度冬的关键期,冬季用电高峰期、枯水期和供暖期相互叠加,用煤需求将在当前较高的水平上进一步增加。煤炭行业企业要加强生产、运输、供应有机衔接,制定并演练好应急预案,推动供需形势持续好转。 鲁俊岭指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要立足当下,更要谋划长远,煤炭行业要积极推进煤炭安全绿色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扎实做好煤炭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德昶也强调,煤炭行业企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强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严格考核灾害治理工程,保持合理的开采进度,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优化煤矿产能结构,推动价格机制和储备调节体系等长效机制的建设,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用稳定的安全生产保障稳定的煤炭供应。 对于明年煤炭保供而言,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履约无疑至关重要。据了解,“十三五”时期,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领域从电力行业扩大到了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供需双方合同量保持在20亿吨以上,全国履约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中长协煤覆盖了我国煤炭供应总量的80%左右。 根据意见稿,今年中长期合同签订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的煤炭生产企业都将被纳入,而且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2021年9月以来核增产能的保供煤矿核增部分,按承诺要求全部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 在此次交易会上,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企业和国内部分发电、供热企业签订了2022年度中长期合同,首批签约量超过了2.6亿吨。 事实上,在此之前,陕西、安徽等多地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明年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明确供应方原则上覆盖省里所有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必须全覆盖。 按照意见稿的要求,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指导供需双方抓紧衔接,力争在2021年12月15日前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国家铁路集团要加强运力统筹,在12月24日前完成产运需三方合同签订工作。对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签订的合同,原则上不再保留铁路运力。 “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是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需要,特别是要求电力和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这是为保障电力用煤和冬季供暖用煤的需要而提出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指出。 除了覆盖面的扩大,中长期合同价格的变动对煤炭上下游企业也将有重大影响。2017年至2021年,下水煤合同基准价一直为535元/吨,此次意见稿将基准价上调至700元/吨,浮动价的计算方式也多了一个参考指标。 中信建投分析报告认为,明年发电企业用煤除进口煤外100%签订长协,并且长协煤价格被锁定在550元/吨至850元/吨区间,实际上是从量、价两方面锁定火电企业用煤成本,调控思路以稳为主,后续有望通过建立煤电联动机制消化这部分成本上涨。 随着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煤企长协履约率也有望获得较大改善。意见稿明确,2022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部纳入“信用中国”网站的诚信履约保障平台进行监管,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履约情况记入合同双方信用记录,并确定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此轮调整的最主要特点是增强保供稳供的能力,提升签约履约率,完善长期合同的信用体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称。对于明年的煤炭保供工作,他建议首先加强对合同履行的有效管理,重点监管违背诚信的行为。同时,突出明年煤矿新增产能部分对保供的贡献程度与相应比例。此外,强调上游煤炭价格与下游电力价格的联动性,适当调整行业电价与峰谷电价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