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纳米线上H2O2的无半导体纳米等离子体光电化学研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12-28
  • 自然于2020年11月27日发布关于纳米的内容,文章指出由于纳米等离子体在纳米金属上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导电性能,而lpr介导但无半导体的光催化和光电化学的研究正经历着一场持续的复兴。为了阐明其机理,本研究提出了H2O2作为探针分子,对光激发银纳米线(NWs)在相边界处的电还原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反应速率不仅与银NWs的特征LSPR的光照强度成线性关系,而且与其共振波长成线性关系,这明显说明了银NWs的光电化学H2O2还原是由lpr诱导的高能电子介导的。除了机制上的见解,本研究通过概念验证的太阳光电电化学检测PBS中超稀释的H2O2,进一步强调了无半导体lpr介导的H2O2在分析生物化学领域的巨大前景。作为工作电极的银NWs在太阳光照下的灵敏度达到118μa cm−2 mM−1,优于电化学对应物在黑暗中测量的50%。

相关报告
  • 《增强了二维半导体上自组装等离子体纳米粒子的光物质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0-15
    • 多用途材料库的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单层膜为许多未开发的研究领域所关注。单层TMDs表现出高效的激子发射,但由于其低维度引起的弱光吸收限制了其潜在的应用。为了增强TMDs的光物质相互作用,虽然各种等离子体杂交方法已经深入研究,但通过自组装过程控制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了在室温下通过老化的自组装工艺在TMDs上杂交的等离子体银纳米颗粒(NPs)中强光物质相互作用。这种杂交是通过将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MoS2单层膜转移到薄膜上实现的。几周后老化的真空干燥器、Ag原子heterolayered电影分散的二硫化钼层二氧化硅垫片和自我检测集群到二硫化钼点缺陷,导致形成的Ag NPs与估计≈直径50 nm。与裸MoS2相比,Ag - NP/MoS2杂化体的光致发光强度提高了35倍,这是由于等离子体Ag - NPs附近的局部场增强所致。通过数值模拟和暗场散射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这种混合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 ——文章发布于2018年10月10日
  • 《等离子体纳米星的连续波多光子光发射。》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4-21
    • 高度非线性光学过程需要高强度,通常是用超短激光脉冲来实现的,因此,他们首先观察到的是picosecond激光技术的出现。在定制的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中,局部光学共振提供了一种达到所需场强的替代方法,从而增强了大量的非线性现象。然而,迄今为止,等离子体增强的高阶非线性效应仅限于短脉冲和超快激光源的实验。这里,我们展示局部three-photon光电发射从化学合成电浆连续波照明下黄金nanostars sub-MWcm−2事件强度。强度和偏振相关的测量结果证实了光发射过程的非线性,并同意量子力学计算的纳米星尖端的电子产量,其特征小于5nm,这使得局部强度增强因子超过1000。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可达纳米尺度的相干电子源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显微镜、光谱学、传感和信号处理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