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冠状病毒OC43引发的CD4+T细胞在HLA转基因小鼠中对SARS-CoV-2具有保护作用》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1-27
  • SARS-CoV-2反应性T细胞在一些健康未接触过病毒的人群中被检测到。人体研究表明,这些T细胞可能是由普通感冒冠状病毒OC43引发的。为了直接测试这一假设并定义OC43引发的与SARS-CoV-2交叉反应的T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员在HLA-B*0702和HLA-DRB1*0101 Ifnar1?/?转基因小鼠中开发了OC43感染后接着SARS-CoV-2的顺序感染模型。发现OC43感染可以引发与SARS-CoV-2肽交叉反应的多功能CD8+和CD4+效应T细胞。此外,对OC43的预先暴露可以在HLA-DRB1*0101 Ifnar1?/?转基因小鼠的肺部短期内,以及在HLA-B*0702 Ifnar1?/?转基因小鼠的肺部长期内,减少随后的SARS-CoV-2感染和疾病。在具有先前OC43暴露的HLA-DRB1*0101 Ifnar1?/?转基因小鼠中消耗CD4+ T细胞导致肺部病毒负担增加,但在SARS-CoV-2感染后病毒引起的肺部损伤没有改变(与CD4+ T细胞足够的小鼠相比),表明OC43引发的SARS-CoV-2交叉反应T细胞介导的对SARS-CoV-2的交叉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CD4+ T细胞。这些发现有助们理解已有的SARS-CoV-2反应性T细胞的起源及其对SARS-CoV-2临床结果的影响,并对开发广谱保护性的β冠状病毒疫苗也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5043-2
相关报告
  • 《冠状病毒患者和非暴露人人群对SARS-CoV-2冠状病毒的T细胞应答靶点》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20-05-28
    • 1.测定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免疫学表型 对COVID-19恢复期成年患者和2015-2018年收集的非暴露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清样本进行侧向层析、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 ELISA、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IgG阳性,绝大多数患者IgM、IgA阳性;CD3+细胞轻度增加;CD19+细胞轻度减少,CD4+ T细胞、CD8+ T细胞、CD3-CD19-细胞或CD14+CD16-单核细胞与非暴露组无明显差异。同时非暴露组HCoV-OC43和HCoV-NL63RBD呈现不同程度的IgG阳性。 2.构建SARS-CoV-2表位库 根据预测的SARS-CoV-2抗原表位,作者构建了不同的表位库(megapool,MP)——排除了刺突蛋白抗原、能够捕获50%总反应、用于预测主要HLA-ⅡCD4+ T细胞表位的CD4_R MP;覆盖整个刺突蛋白抗原的MP_S;针对12个主要HLA-Ⅰ等位基因(ⅠA、ⅠB)的CD8 MP_A和CD8 MP_B。 3.分析特异性T细胞应答反应 使用CD4_R MP或MP_S刺激PMBCs,通过流式检测TCR依赖的激活诱导标志物(AIM)定性或定量分析CD4+ T细胞应答反应。结果显示所有患者CD4+T细胞对SARS-CoV-2刺突蛋白和非刺突蛋白均存在明显的异性反应,且平均约有50%的反应针对刺突蛋白表位;有趣的是,非暴露组同样检测到刺突蛋白和非刺突蛋白特异性CD4+T细胞,说明存在交叉免疫反应。为进一步评估SARS-CoV-2 特异性CD4+T细胞的功能和分化情况,作者检测了MP刺激后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IL-2 、IFN-γ分泌增加,几乎没有IL-4、IL-5、IL-13或IL-17α表达,说明特异性CD4+T细胞是有功能的,且以TH1型为主。 类似地,使用CD8 MP_A、CD8 MP_B刺激PBMCs,通过检测AIM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分析CD8+T应答反应。结果显示70%患者CD69+CD137+阳性,ICS检测到IFNγ+CD8+T细胞,且大多数共表达颗粒酶B,少部分表达TNF,而不表达IL-10,说明COVID-19患者存在SARS-CoV-2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由于刺突蛋白是SARS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且抗体依赖于CD4+T细胞的辅助发挥保护作用,于是作分析了CD4+T细胞与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抗刺突蛋白RBD Ig和IgG与CD4+T细胞、CD4+T细胞与CD8+T细胞高度相关。 4.CD4+和CD8+T细胞SARS-CoV-2 ORF靶点的研究 作者设计了代表单一抗原的表位库用以进一步探究CD4+T细胞和CD8+T细胞靶向抗原。结果显示引起COVID-19患者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的主要有刺突蛋白(27%)、M蛋白(21%)和N蛋白(11%),nsp3, nsp4 and ORF8引起部分反应(大约各占5%);在非暴露组,主要由刺突蛋白(23%)、nsp14 (25%)、nsp4 (15%) 和 nsp6 (14%)引起CD4+T反应。与CD4+T细胞反应不同,引起COVID-19患者CD8+T细胞反应的有刺突蛋白(~26%)、N(~12%)、M(22%)、NSP6(15%)、ORF8(10%)和ORF3a(7%);未暴露组未显示明显的靶向抗原,提示冠状病毒CD8+T细胞交叉反应存在,但不如CD4+T细胞交叉反应广泛。
  • 《回顾已往人类冠状病毒爆发,洞悉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26
    •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自2002年SARS-CoV(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V)爆发以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的RNA病毒。随着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爆发,冠状病毒的不断进化进一步凸显。目前,世界对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市初步确定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到担忧。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和呼吸道疾病。从那以后,案件数量一直在增加。截至2020年2月下旬,除其他国家的数千例病例外,仅中国就报告了数万例病例和数千例死亡病例。尽管目前SARS-CoV-2的病死率低于SARS-CoV,但从目前感染病例的数量来看,该病毒似乎具有高度传染性。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COV的结构、基因组组织、进入靶细胞的途径,并对过去和现在的暴发提供了见解。人类冠状病毒爆发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病毒如何进化,还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来应对这一持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