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世界粮食的需求,适应性技术愈发重要》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李晓曼
  • 发布时间:2017-11-28
  • 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National Agriculture and Food Research Organization, NARO)的下属机构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o-Environmental Sciences)与日本国际农业研究中心(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和国立环境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进行合作,将不断增加的氮肥用量、经过改良的植株和更改播种日期等技术进步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预测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的收成影响。

    收成指每单位土地的产量,即生产力。以玉米和大豆为例,虽然从工业化时代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到1.8℃,但这两种农作物的全球平均收成的增收也受到了影响,而且温升越高,未来增收就越低。对小麦和水稻来说,虽然本世纪末温升一旦超过3.2℃,这两种作物的收成就会开始停滞,不过只要温升控制在3.2℃以内,从全球平均水平来说,增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处于低纬度地区的小麦和水稻有时会受到影响。

    基于以上展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普及目前可用的诸如施肥管理、播种现有的高收成植株等先进性技术,才能在气候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粮食增产。此外,我们也建议要更大力度地开发和普及适应性技术,如抵御高温植株、灌溉和排水设施,才能在未来气候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作物增收。

    该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科学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2017年8月10日刊。

    (编译 李晓曼)

相关报告
  • 《2016年世界粮食奖颁给生物强化技术先锋》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郝心宁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美国国务院6月28日举行了2016年世界粮食奖庆典。今年世界粮食奖获得者为玛利亚·安德雷德(Maria Andrade)博士、罗伯特·玛昂达 (Robert Mwanga)博士、简·罗(Jan Low)博士和霍华兹·博伊斯(Howarth Bouis)博士。这4位科学家改善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 世界粮食奖由已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诺曼·博洛格(Norman E. Borlaug)博士设立,至今已30年。该奖项颁发给为减少饥饿、促进全球食品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是该领域最负盛名的全球性大奖。本年度获奖的科学家中有3位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他们培育的红心甜马铃薯(OFSP)成为了最成功的生物强化案例。“生物强化(HarvestPlus)”项目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霍华兹·博伊斯(Howarth Bouis)博士创立,该项目在过去25年中牵头实施了以多机构合作来推进生物强化的全球作物培育战略。在他的领导下,富含锌与铁的大豆、小麦、珍珠稷和富含维A的木薯等作物在40多个国家进行了测试和推广。国际马铃薯中心的3位科学家利用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和其他地方的基因材料培育了富含维生素A的红心甜马铃薯,说服10个非洲国家将近200万户的家庭种植、购买、食用该种营养强化型食物,为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做出了突出贡献。 美国国际开发署主任盖尔·史密斯(Gayle Smith)发表演讲并赞扬了评选结果。他说,“4位杰出的世界粮食奖获得者证明了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奉献精神能够使科学改变人们的生命。” (编译 郝心宁)
  • 《粮食系统和环境对营养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1-03-05
    • 为了确保以可持续和公平的方式提供健康、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必须对全球和地方粮食系统进行改革。粮食系统是影响饮食、人类健康以及一系列其他结果的复杂实体,包括经济增长、自然资源和环境复原能力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然而,粮食系统促进并容易受到威胁其可持续性的持续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对这一话题的关注有所增加,但在环境因素、食物系统和营养结果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的知识仍存在许多差距。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这一新兴领域,并描述了在气候破坏和环境退化的时代,为了带来粮食政策的变化,需要什么创新的营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