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私享】重磅!IF=27.7!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李婷、杨兴斌国际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发表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20
  • 非消化性水苏糖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HSP90β蛋白结合,调控外泌体miRNA:一种新的功能和机制 导 读 2024年11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李婷(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杨兴斌(通讯作者)等国际顶级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Q1,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27.7)发表题为“Nondigestible stachyose binds membranous HSP90β on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um to regulate the exosomal miRNAs: A new function and mechanism”的研究性论文。

    成果介绍 低聚糖通常被认为是小肠中的 "过客"。然而,该研究团队的研究通过发现低聚糖(水苏糖)的新功能,重塑了这一认识。水苏糖低聚糖能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HSP90β蛋白的疏水残基结合,从而重塑外泌体miRNA谱。CRISPR-Cas9 介导的 HSP90β 基因敲除可消除水苏糖在细胞膜上的积累及其对这些 miRNA 的调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水苏糖对这些 miRNA 的调控作用与其益生作用无关,这一点可以从伪无菌小鼠粪便中水苏糖调控的 miRNAs 观察到。这些水苏糖调控的 miRNA 进一步塑造了小鼠结肠的肠道菌群,尤其是Lactobacillus。因此,在水苏糖处理后,小鼠和人类粪便中下调的 miR-30a-5p (Log2FC < -2)能特异性地抑制 Lactobacillus reuteri的生长。 这些发现构建了水苏糖-肠道 miRNA-肠道菌群的新调控轴,并揭示了之前未知的低聚糖通过膜上的 HSP90β蛋白与肠上皮细胞直接"对话"的机制。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4MTA4MQ==&mid=2247565308&idx=1&sn=0704b25136268a7e46799425249b6fc7&chksm=ed91c3ed5f1fffeacee5de5cdb0093772fb97f253716ad7936d9a7157b5a21c0a00ab371457d#rd
相关报告
  • 《【食品加 智食科技】陕西师范大学李婷、杨兴斌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发表关于寡糖营养新功能的研究突破》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1-20
    • 11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李婷和杨兴斌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题为“Nondigestible stachyose binds membranous HSP90β on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um to regulate the exosomal miRNAs: a new function &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功能性寡糖在上消化道的营养新功能与新机制。陕西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李婷副教授为第一兼通讯作者,杨兴斌教授为通讯作者。 本文要点如下: 不被上消化道吸收的低聚四糖水苏糖,虽不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却明显积聚在细胞膜表面。 进一步联合Pull-down、蛋白质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发现,水苏糖可直接与HSP90β蛋白稳定结合。 水苏糖显著改变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NA表达谱,而当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小肠上皮细胞的HSP90β基因后,水苏糖在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聚积及其对小肠外泌体miRNA的调控效应基本消失。 水苏糖明显改变小鼠和人体粪便中由肠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NA表达谱,且水苏糖对肠道外泌体miRNA的调控作用不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群。 水苏糖所改变的肠道外泌体miRNA进一步重塑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尤其抬高肠内乳酸菌丰度。 水苏糖显著下调小肠细胞分泌至肠腔中的miR-30a-5p,而miR-30a-5p可序列特异性地抑制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的生长。
  • 《【科学私享】最新!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食品顶刊发表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2-06
    • 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高水平论文 来源:工大食院 导 读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蓓薇院士团队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Q1,IF:7.0) 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s in real samples without derivatization by DMU-SPME-GC methods”的研究性论文,朱蓓薇院士、徐献兵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马云娇为第一作者。 本研究提出了DMU-SPME联合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或质谱(MS)作为全面测定实际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的有力方法。在优化的DMU-SPME条件下,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4),检出限低(0.01-0.14 mg/L)。在稳定性分析中,日内相对标准差为1.39-12.43%,日内相对标准差为2.84-10.79%。所选10种脂肪酸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样回收率为90.18%-110.75%,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采用DMU-SPME与GC-MS相结合的非靶向测定方法,检测到实际样品中C2-C22脂肪酸。本研究提出的DMU-SPME方法可用于生物、食品、环境等领域的脂质代谢分析和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图文赏析 图形摘要 图1 DMU-SPME (A)、HS-SPME (B)、DI-SPME (C)提取的10种脂肪酸的GC-FID色谱图 图2 实际样品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图 图3 实际样品中16种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热图 马云娇 马云娇(第一作者)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风味化学。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在Food Chemistry和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