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模型治疗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0-20
  • 心血管疾病在人类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卫生部门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社会负担。在一系列疾病的病例生理进程中,微小RNA(miRNAs)发挥分子调节子作用。过去十年,人们确认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标志性miRNA。在实验性心血管疾病模型中,人们证实了以miRNA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在这些模型中,研究人员调节miRNAs和下游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在本文中,作者讨论了miRNA在活体动物模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miRNA治疗方法的发展。同时,作者对miRNA在未来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关报告
  • 《单胺氧化酶: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7-05-22
    • 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单胺氧化酶 (MAOs) 在心血管疾病 (CVD) 中的作用。MAOs 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类黄素酶,负责神经递质和生物胺的降解。在此过程中可生成过氧化氢、 醛类和氨、 以及可以作用于线粒体并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心肌细胞死亡的化合物。事实上,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衰竭和糖尿病等几种试验模型中可见抑制单胺氧化酶可以保护心脏。重要的是,几项研究也表明抑制单胺氧化酶有益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目前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选择性、可逆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候选药物。
  • 《致心律失常性心血管疾病小鼠模型:挑战和机遇》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0-17
    • 致心律失常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尽管治疗方法先进,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一问题促使人们研究遗传性和获得性心脏系统疾病中心律失常风险增加的分子细胞机制。在这些研究中,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使用小鼠模型。在小鼠模型中,科研人员能够较易地确定遗传策略,探测具体作用机制。在致心律失常性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小鼠是否是一个有用的模型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使用小鼠模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