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两款药物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6
  • 5月25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将于近期开展相关产品的I 期临床试验。

    药品基本情况:

    一、注射用SHR-A1403

    药品名称:注射用SHR-A1403

    剂型:注射剂

    规格:40mg

    申请事项:国产药品注册

    注册分类:治疗用生物制品

    申请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受理号:CXSL1700039

    批件号:2018L02379

    审批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本品进行临床试验。

    据了解,该药品是一种人源化抗c-Met单克隆抗体与微管抑制剂通过化学偶联技术偶联之后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经查询,目前国外有Sym-015、telisotuzumab vedotin等多个同类靶点抗体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内未有同类靶点抗体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公告内容显示,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在该产品研发项目上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3850万元人民币。

    二、注射用SHR-1501

    药品名称:注射用SHR-1501

    剂型:注射剂

    规格:1mg

    申请事项:国产药品注册

    注册分类:治疗用生物制品

    申请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受理号:CXSL1700113

    批件号:2018L02393

    审批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本品进行临床试验。

    据悉,白细胞介素-15(IL-15)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可适用于晚期实体瘤或血液肿瘤的治疗。

    经查询,目前国外有ALT-803、BNZ-1等多个相同靶点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内未有相同靶点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在该产品研发项目上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2500万元人民币。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2554.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首个小核酸药物临床研究获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2-31
    •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瑞博”)与其战略合作伙伴美国Quark制药公司(Quark Pharmaceuticals, Inc.)开发的小核酸药物QPI-1007在中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于近日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QPI-1007拟用于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同时具有治疗青光眼的潜力。本次批准的是针对NAION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关键研究。QPI-1007在中国以及亚洲区域(除少数特定国家外)的开发和市场权益由注册于江苏昆山小核酸基地的昆山瑞博夸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博夸克”)承担和持有。 苏州瑞博董事长梁子才博士指出,小核酸制药是人类现代制药历史上继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药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中国在小核酸创新技术及应用方面处在与世界同步的水平,首个小核酸药物中国临床试验的启动是我国小核酸制药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推进此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Quar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Zurr博士表示:“此次QPI-1007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获批,是Quark团队和瑞博团队通力合作达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我们将在瑞博夸克的框架下,加大引进VC资金的力度,力争将多个小核酸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开拓亚洲小核酸药物市场。” 关于小核酸 RNA干扰(RNAi)现象的发现是过去15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RNA干扰的效应分子是一种短双链RNA,即小核酸(siRNA),可在包括人类的多种细胞和组织内发挥强大的基因沉默效应。siRNA疗法开发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广泛地被认为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为制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科伦药业Cyramza生物类似物获临床批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14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英文: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简称:VEGF),早期亦称作血管通透因子(英文: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简称:VP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growth factor),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induce angiogenesis in vivo)。该因子能有效的促进血管再生,对医疗研究由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包括3种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即FLT1/VEGFR1、FLK1/KDR/VEGFR2和FLT4/VEGFR3,与相应配体相互作用参与发育过程中血管形成,以及肿瘤部位新生血管形成。 今天,四川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此次获批,也使得科伦药业成为了国内首家获得抗 VEGFR2 单抗 Cyramza( 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批件的企业。 Cyramza?是由美国礼来开发的全球首个靶向 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于 2014 年在美国、日本和欧盟批准上市。该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是目前唯一一个无需筛选患者的治疗胃癌二线靶向药物,被权威指南推荐为胃癌二线首选药物,此外还可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国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迄今尚无同靶点单抗药物上市, 2017 年 Cyramza全球市场销售额约 7.58 亿美元。 科伦药业开发的重组抗 VEGFR2 单抗氨基酸序列与 Cyramza一致,制剂处方更优,工艺稳定,质量可控,且非临床药效、药代、安全性特征与 Cyramza?高度相似。 截至目前,科伦药业在重组抗 VEGFR2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上投入研发费用约 2130 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