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隐形'黄金之谜》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5-03
  • 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是全球产量的5%和美国黄金产量的75%的起源。在这些矿床中,黄金不会以金块或矿脉的形式出现,而是与黄铁矿一起隐藏 - 与砷一起 - 也被称为“傻瓜黄金”。来自波茨坦亥姆霍兹中心的一组科学家 - 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现在首次通过实验证明,黄金的浓度直接取决于黄铁矿中砷的含量。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在地壳中,元素金的浓度为十亿分之2.5(ppb)。为了经济地开采,黄金浓度必须高出数千倍,并且必须在靠近地表的聚焦区域中找到。在卡林型的金矿中,人类看不到岩石中的金。相反,“看不见的”黄金出现在微小的黄铁矿边缘,这些边缘生长在源自沉积岩的较老的“傻瓜”金粒上。

    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of Kusebauch周围的研究人员表明,元素砷在从岩浆系统穿过岩石的热溶液中提取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砷的浓度越高,金化学与黄铁矿的结合越频繁。较老的黄铁矿的形状也很重要:矿物表面积越大,金的积累越多。

    砷表示金矿床

    与天然矿石系统类似,作者使用富含铁的碳酸盐和富含硫的溶液来合成他们的“傻瓜金”晶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证明控制黄铁中黄金含量的分配系数取决于砷的含量,”Christof Kusebauch说。 “主要挑战是实验性地种植黄金和含砷黄铁矿晶体,这些晶体足以分析。”

    新发现也可能有助于追踪新的黄金矿床。实验表明,如果含有来自岩浆源的金和砷的热溶液通过存在大量小“傻瓜金”颗粒的沉积岩,则可形成大量的金沉积物。

    背景

    什么是黄金?金是铜族的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Au(来自拉丁语:Aurum)。与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其他金属相比,黄金主要以纯净形式存在,意思是“仅由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块状物“。

    相反,在卡林型金矿床中,必须通过化学提取从矿石中释放出金。在这里,黄金与矿物黄铁矿结合,并且每吨岩石材料(1000至10.000ppb)的全岩石浓度在1至数十克之间。这种类型的金矿床是在富含碳酸盐的沉积物中形成的。在通过板块构造过程到达地球表面之前,美国的矿床形成于42至3000万年前,温度为150至250摄氏度,深度超过2000米。

    黄金是如何形成的?在人类可以进入的地球表面,黄金通过火山和板块构造过程从地球内部运输到地表;一小部分源于陨石撞击。自然过程不能在地球上产生新的黄金。宇宙中的重化学元素,如铅,铁和金,是由中子星的碰撞产生的。黄金非常罕见,不仅在地球上,而且在整个宇宙中。

    ——文章发布于2019年5月1日

相关报告
  • 《纳豆身份之谜》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10-27
    •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专家一再提醒,作为特膳食品的纳豆产品,并不是药品,先不论纳豆产品对心脑血管疾病是否真的有好处,只要这类产品在宣传或者广告中,声称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违法的,所以作为患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实验也证明须见洋行博士提供的纳豆产品在溶解血栓等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患者服用也会对病情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目前我国纳豆产品普遍存在夸大效果、虚假宣传等问题,使得这样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走入了混乱的误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整体状况,如何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规范,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对保健食品进行监督管理,让保健食品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是我国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 《量子隐形传态通过普通光缆成功传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6
    •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张佳欣)一项实验表明,量子隐形传态与经典通信信号可在同一根光缆中共存。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普通光缆,成功将量子态隐形传输了30公里。这为量子通信与现有互联网光缆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可能,大大简化了分布式量子传感或计算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杂志。 量子隐形传态仅受光速限制,能让通信实现几乎瞬时传输。该过程利用量子纠缠技术,即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无需物理传输即可交换信息。 在光通信中,所有信号都被转换为光。经典通信的传统信号通常由数百万个光粒子组成,量子信息则使用单个光子。 传统观念认为,单个光子会“淹没”在携带经典通信的数百万个光粒子的光缆中。这就像是一辆单薄的自行车,在满是疾驰的重型卡车的狭窄隧道中艰难穿行一样。 然而,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帮助脆弱的光子避开繁忙的“交通”。在深入研究光如何在光缆中散射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不太拥挤的光波长来放置光子。然后,他们添加了特殊滤波器,以减少来自常规互联网流量的噪声。 为了测试这种新方法,研究人员设置了一条30公里长的光缆,两端各有一个光子。然后,他们同时通过这条光缆发送量子信息和常规互联网流量。最后,他们在执行隐形传态协议时,测量了接收端量子信息的质量。结果显示,即使在互联网流量繁忙时,量子信息也能成功传输。 研究表明,量子隐形传态能够在地理上相距遥远的节点之间提供安全的量子连接,下一代量子网络和传统网络可以共享同一根光纤。 接下来,研究人员打算扩展实验距离,并计划使用两对纠缠光子来演示纠缠交换,这是实现分布式量子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