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一种视觉偏好基因的适应性渐渗》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28
  • 2024年3月21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daptive introgression of a visual preference gene的文章。

    视觉偏好是择偶和性选择的重要驱动力,但人们对视觉偏好如何在遗传水平上进化却知之甚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了 Heliconius 蝴蝶显示的明亮警告图案的多样性,这些图案也用于择偶。结合行为、种群基因组和表达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蝶类物种通过杂交交换遗传物质,进化出了对红色图案的相同偏好。regucalcin1的神经表达与不同种群的视觉偏好相关,用CRISPR-Cas9干扰regucalcin1会损害对同种雌性的求偶行为,从而提供了基因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该研究结果支持了杂交在行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展示了视觉引导的行为如何在基因组中编码,从而促进适应和物种分化。

相关报告
  • 《Science | 生态干扰改变了社会关系的适应性益处》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6
    • 2024年6月20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Ecological disturbance alters the adaptive benefits of social ties的文章。 极端天气事件会彻底改变生态系统。当生态破坏持续存在时,个体的选择性压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表型调整。对于群居动物来说,社会关系可能是适应生态系统干扰的一种机制。然而,此类事件是否会改变对社会性的选择,群居动物是否会因此而适应性地改变其社会关系,这些问题仍未得到验证。 一场四级飓风造成了持续的森林砍伐,加剧了猕猴暴露在酷热中的程度,研究人员利用了在飓风前后收集的猕猴十年数据。作为回应,猕猴表现出了持续增强的耐受性,并减少了对其他猴子的攻击,这有利于它们获得对体温调节至关重要的稀缺树荫。飓风过后,社会耐受性预测了个体的存活率,而飓风之前则没有,这揭示了社会性适应功能的转变。
  • 《Science | 深海无脊椎动物磷脂对压力的同温适应性》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9
    • 2024年6月27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Homeocurvature adaptation of phospholipids to pressure in deep-sea invertebrates的文章。 静水压力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人们对生物耐压的分子基础知之甚少。 该研究描述了梳水母(栉水母)的一种压力适应模式,这种模式也限制了这些动物的深度范围。对深海栉水母脂质的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在压力下形成了非双层相,而这种相通常并不稳定。脂质组学和全原子模拟发现,磷脂具有很强的负自发曲率,包括质粒,这是导致这种相行为的深海适应膜的标志。 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合成磷脂可提高耐压性,而低曲率磷脂的效果则相反。对栉水母组织的成像表明,深海动物在减压时的解体可能是由其磷脂膜的相变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