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机构网站
切换导航
登录
机构网站
首页
到馆服务
学科服务
研究支持
情报产品
数据资源
科学传播
关于我们
首页
情报产品
监测报告详情
《守护耕地土壤 确保粮食安全——解读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30年变化情况报告》
来源专题:
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发布时间:
2023-05-12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对30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编,编辑出版了《30年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并发布《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30年变化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对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30年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编,通过对我国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部分微量元素等健康指标的现状以及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我国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221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分享
评论
相关报告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报告》
来源专题:
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发布时间:
2023-05-12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公布全国及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并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公报》将全国20.23亿亩耕地质量等级由高到底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 《公报》显示,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24%;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4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81%;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44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5%。《公报》分析了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及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加强农田建设、培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的措施建议。 2014年,原农业部首次发布《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自2017年起,农业农村部启动开展本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于2019年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及有关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进行论证。专家组认为,评价方法依据充分,数据来源翔实,结果符合各地实际,客观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成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秸秆综合利用、轮作休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机深松深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培肥改良土壤,有效推动了耕地质量保护。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工作,本次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将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耕地质量相关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退化耕地治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等工作;增进社会公众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1039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
《四川耕地高效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来源专题:
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发布时间:
2023-06-06
耕地持续高效利用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持续生产力和高效生产并重,突破重大瓶颈技术的农作制度创新。面向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和时代需求,在耕地地力提升与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方面,四川耕作制度创新研究不足,技术装备支撑弱等问题凸显。包括3大方面:一是与机械化发展大方向不相适应;二是缺乏养分周年平衡的研究与关键技术;三是机械化背景下的茬口相互挤压,生产能力降低。立足粮食安全,持续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维护土壤健康,藏粮于地,文章提出3个方面的技术对策与建议:一是构建基于机械化的新型间套作高效利用模式;二是开展周年养分调控的研究和技术集成;三是突破育插苗(秧)重大技术与装备,优化茬口衔接。
展开更多
63浏览量
0点赞
收藏
原文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