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耕地高效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发布时间:2023-06-06
  • 耕地持续高效利用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持续生产力和高效生产并重,突破重大瓶颈技术的农作制度创新。面向新的农业发展形势和时代需求,在耕地地力提升与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方面,四川耕作制度创新研究不足,技术装备支撑弱等问题凸显。包括3大方面:一是与机械化发展大方向不相适应;二是缺乏养分周年平衡的研究与关键技术;三是机械化背景下的茬口相互挤压,生产能力降低。立足粮食安全,持续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维护土壤健康,藏粮于地,文章提出3个方面的技术对策与建议:一是构建基于机械化的新型间套作高效利用模式;二是开展周年养分调控的研究和技术集成;三是突破育插苗(秧)重大技术与装备,优化茬口衔接。
相关报告
  • 《湖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发布时间:2023-05-12
    •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加强耕地特殊保护的重要抓手,防止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盲目占用,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湖南省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经验做法,分析典型县市案例,并提出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方式;二是实行“产能为本”,创新验收方式;三是推行“田眼地网”,创新监管方式;四是搭建“一库一平台”,创新实现方式;五是寸土必“珍”,创新长效保护机制。
  • 《高质量大模型基础设施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5-04-16
    •    报告聚焦大模型基础设施的五大核心能力领域:计算、存储、网络、开发工具链和运维管理,系统梳理了大模型发展对基础设施提出的新需求,剖析了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体系化评价指标。同时,报告通过分析业界典型实践案例,为企业建设高质量大模型基础设施提供了参考。【目  录】一、大模型基础设施概述(一)大模型基础设施概念与特性(二)大模型基础设施现状二、大模型基础设施挑战(一)计算资源分配粗放,利用率低成为新难题(二)海量数据处理低效,数据存储成为新瓶颈(三)并行计算规模攀升,网络通信成为新阻碍(四)模型参数急剧增长,开发效率成为新约束(五)基础设施故障率高,运维能力成为新挑战三、大模型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一)高效算力管理调度技术(二)高性能大模型存储技术(三)高通量大规模网络技术(四)高效能大模型开发技术(五)高容错大模型运维技术四、高质量大模型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一)指标体系(二)能力指标五、高质量大模型基础设施典型实践(一)案例一:Meta大模型基础设施实践(二)案例二:蚂蚁集团大模型基础设施实践(三)案例三:某科技公司大模型基础设施实践六、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