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突变体适应度分析确定了模拟海洋热点中的细菌相互作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03
  • 与藻际环境相关的细菌之间在微米尺度上发生的生态相互作用是影响全球范围内年际碳通量的主要部分。尽管微生物碳通量很重要,但研究这些微环境的生态学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期由佐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Department of Marin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Georgia)引导的一项研究,根据细菌转座子突变体的适应度测量确定了由培养硅藻提供的模拟细菌群落成员之间的四类主要相互作用。这项工作促进了对多物种微生物环境中生态关联的理解。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之上。
    在浮游植物细胞周围的藻际环境中聚集的细菌代谢了大部分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然而,研究定居在这些微米级“热点”环境中的物种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类型和程度非常具有挑战性。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共生细菌Ruegeria pomeroyi DSS-3转座子突变文库,在其他异养细菌物种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下,以硅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CCMP1335作为唯一的有机物来源,确定了介导藻群落中细菌相互作用的基因。对R. pomeroyi适应度有显著影响的基因的功能表明,在多细菌藻球中启动了明确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发现R. pomeroyi同时竞争共享的基质,并增加了对不支持其他物种生长的基质的依赖。适应度结果还表明,细菌以铵和氨基酸的形式争夺氮,通过交叉喂养获得嘌呤、嘧啶和辅因子,两者都发起和捍卫对抗性相互作用,并感应到氧气和超氧化物水平发生变化的环境。共生海洋细菌的大型基因组特征原则上能够对发生在微米级的动态生态挑战做出反应。他们发现了超过200个非必需基因,这些基因对全球重要细菌群落的健康很重要。(王琳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7200120
相关报告
  • 《SARS-CoV-2突变蛋白与人类ACE2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构分析:从构象变化到新型中和抗体》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20-05-13
    • 最近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即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传播如此迅速和严重,促使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宣布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2大流行进入紧急状态。虽然有几个国家已经选择了几乎完全封锁来减缓SARS-CoV-2的传播,但科学界被要求通过确定诊断和治疗危险COVID-19的新工具来应对这场毁灭性的疫情。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矽化比较模拟分析,以获得有关SARS-CoV-2棘突蛋白在受体结合区(RBD)水平上的主要构象变化以及与人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的相互作用的新见解,有利于人类细胞入侵。此外,我们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管道,用于识别可能以SARS-CoV-2峰值RBD为靶点的已鉴定抗体,以防止与人ACE2的相互作用,以及i i)构建新的可能中和抗体的说明,根据化学/物理空间限制和互补决定区(CDR)突变鉴定出的现有抗体。所提出的抗体在silico中显示出对SARS-CoV-2尖峰RBD的高度亲和力,并可作为参考抗体,也可用于建立新的高亲和力抗体,以对抗目前和未来能够通过尖峰蛋白与人ACE2相互作用入侵人细胞的冠状病毒。总的来说,我们的分析为建立正确的生物分子背景提供了指示,以研究spike-RBD-ACE2相互作用,开发新疫苗、诊断试剂盒和基于SARS-CoV-2 spike蛋白的使用或靶向性的其他治疗方法。
  • 《中尺度扰动结构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模拟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4
    • 海洋中尺度活动(或中尺度扰动结构)拥有巨大能量,在其与大尺度海洋环流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会影响大气过程,并进一步对中尺度本身和大尺度海洋环流产生影响。科学家将海洋中尺度活动和大气之间的海气相互作用,称为中尺度扰动结构引起的海气相互作用,简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主导关系显著不同,前者主要是海洋过程起主导作用,后者则主要是大气过程。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只能从高分辨率观测和模拟数据体现。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大气的边界层过程,还可以影响自由大气过程,如云量和降水(Ma et al. 2015)。此外,最新的研究也表明,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会影响海洋西边界流的动力过程。目前,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海气耦合模式海洋网格距较粗(100km),远不能分辨海洋中尺度涡旋和锋面等过程,因此在海洋大气的模拟中存在很大的误差。目前为止,受到计算资源等限制,利用可分辨海洋中尺度涡旋和锋面进行气候模拟研究较少,且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模拟的真实性也没有系统检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鹏飞和刘海龙等,在低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的框架基础上(Lin et al. 2016),利用自主发展的全球涡分辨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Liu et al. 2012; Yu et al. 2012),发展了一个涡分辨海气耦合模式,其中海洋分辨率为10公里和大气为25公里。研究人员利用此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了6年的模拟,并评估了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该成果近期发表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分析结果发现,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刻画观测中的海洋和大气的中尺度结构(图1)及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图2)。在强涡旋和锋面区,由海洋中尺度扰动结构引起的海表面潜热和感热响应非常显著,但定量分析表明模拟的风应力对海表面温度(SST)的响应偏弱,导致海表面感热响应也偏弱,而海表潜热的响应却偏强,与大气模式的边界层偏干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垂直动量混合和压力调整对风应力响应海洋中尺度结构均起作用,但在不同区域有所侧重。   全球涡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为气候模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包含海洋中尺度涡的模式中海洋对气候系统的作用会怎样变化,气候系统的能量循环、水循环如何变化,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同时,一些基础的模式评估工作和海气耦合过程研究工作尚缺乏,需要深入开展。   论文信息:Lin P. F., H. L. Liu, J. MA and Y.W. Li, 2019. Ocean mesoscale structure–induced air–sea interaction in a high-resolution coupled mode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DOI: 10.1080/16742834.2019.156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