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无差别化过度消毒。
家庭和个人应建立和增强科学防疫的意识,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防止病毒进入家门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防范方法。在疫情期间,应采取勤通风、多晾晒与局部针对性消毒相结合的方式,按产品说明剂量配制消毒剂,避免高浓度或高剂量使用。家庭成员都健康的情况下,可减少或放弃大面积消杀,不应喷洒式使用,如喷雾或在加湿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等,以避免对室内人员造成伤害。
小区物业和组织机构也需合理使用消毒剂。对没有病人或密切接触者出现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重点对电梯楼梯、门铃按钮等易接触或较封闭的区域进行消毒,对于人体很少直接触及的室外场所及物品则不需要大面积消毒。应特别注意,尽量在无人或人少的情况下使用消毒剂,禁止公共场所(如小区或办公区)入口的全身喷淋式消毒通道、公共开放空间(如道路或公园)或农村的喷洒式消毒等方式,以避免人群因吸入造成机体损伤。
其次,过度消毒对人群健康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应关注。
含氯消毒剂高浓度使用、高剂量使用或长期暴露,可刺激口腔、眼、鼻、呼吸道、肺部等,并致使这些组织和器官受损。由于含氯消毒剂氧化性较强,开放空间大面积的使用可对花草树木造成损害,含氯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等各种微生物,其进入环境后将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一定影响。过量的含氯消毒剂使用,还会造成市政污水进水余氯含量较高,进而影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运行效果。
此外,消毒副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含氯消毒剂的消毒副产物中含有三卤甲烷等致癌性含氯有机物,消毒副产物伴随消毒剂的大量使用而不断产生,其汇入河流湖库后可能会造成水体中氯化有机物浓度增高和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