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的第一波疫情中非药物干预挽救了生命并减轻了负担》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1-17
  • 介绍:本综述旨在评估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波期间,各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对病例、住院和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为了从经验上调查不同非药物干预措施对COVID-19相关健康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文献综述。研究了10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对病例、住院和死亡在实施后3个不同时间段(实施后2、3和≥4周)的影响。截至2022年5月10日,从3个数据库收集了衡量非药物干预措施影响的文章,并使用纽卡斯尔-奥塔瓦量表评估了偏倚风险。


    结果:在44篇论文中,作者发现政策严格程度与人均死亡率在所有时间段(分别为每10万人口-0.13、-0.24和-0.24)上呈负相关。口罩与病例(每10万人口-2.76)和死亡(每10万人口-0.19)都有缓解作用,而餐厅关闭和旅行限制与减少死亡率相关。居家隔离令在病例方面表现出较晚的影响(2周后每10万人口-2.9)。尽管限制聚会、学校和企业关闭在2或3周内减少了人均死亡率,但在4周后影响减弱。在住院方面研究的3种非药物干预措施显示了负面估计。


    讨论:在评估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影响时,考虑实施后的有效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尽管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可能减少COVID-19的影响,但其他措施可能会在3周后破坏遏制病毒的缓解进程。政策制定者在采取这些措施应对未来的COVID-19波时,应该注意它们的有效性和影响持续时间。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1-nonpharmaceutical-interventions-eased-burdens-covid.html
相关报告
  • 《新冠疫苗能够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6
    • 自3月13日世卫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个月,全球疫情进展怎样了呢?截至北京时间10月14日晚10:14分,WHO报告全球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万,其中死亡病例超108万。更为严峻的是,确诊病例总量仍未见顶,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图表1) 疫苗被认为是控制疫情的根本解决办法。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资金进入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中。据Cortellis数据库统计,截至9月底,全球共有763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179项疫苗项目。又根据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10月14日报告,全球已有11款新冠疫苗进入III期临床阶段,有6款被批准紧急使用或有限使用,尚无疫苗获得正式完全批准。(图表2) 目前有四款新冠疫苗在美国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尚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许可或完全批准,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在总统选举(11月3日)前推出疫苗。舆论担心政治压力将会导致疫苗的批准不够科学严谨,近期阿斯利康和强生先后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临床试验暂停,更增加了民众对疫苗安全有效性的忧虑。 然而,即使新冠疫苗获得了世界各国药监机构的完全批准,疫情的控制和解除仍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新冠疫苗难以迅速消除全球疫情! 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宽松 回顾历史,人类战胜任何一种大规模流行病都需要漫长的过程。1980年,世卫组织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这距1860年代牛痘苗正式出现已经过去了约120年。其他疫苗,如针对结核病的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从获得批准到有效控制均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过去多数疫苗通过使用灭活或减毒病毒成功开发,并且被证明非常有效。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有效性接近100%,麻疹疫苗1剂后的有效性为93%、2剂后的有效性在97%以上。 如果病原体在传播中出现变异,这就需要开发针对不同毒株的疫苗,增加了流行病防控难度和所需的时间。例如,美国CDC每年都在研究季节性流感疫苗在保护人们抵抗各种毒株方面的有效性。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统计数据显示,疫苗在降低流感疾病的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40%到60%之间。 今年4月,世卫组织指出,理想的疫苗应该在至少70%的人口中建立免疫力,包括老年人。要达到群体免疫,即病毒不再传播的临界点,需要至少70%的人口接种疫苗或感染病毒后康复。此外,这一估计是基于疫苗能够诱导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的假设做出的。然而,美国FDA在6月发布指导文件称,为了确保广泛部署的新冠疫苗是有效的,安慰剂对照疗效试验的主要疗效终点估计应至少为50%。新冠疫苗的审批要求与完全消除疫情的标准有明显的差距。 新冠疫苗获批后面临真实世界评估 疫苗通常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临床试验过程。疫苗只有在证明其安全性并至少达到有效性的最低标准后,才能获得药监机构的批准。然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条件仍然不够全面多样,在疫苗上市并且被大量使用后,有效性和任何罕见的副作用或安全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假设首款获得完全批准的新冠疫苗的预防效果为70%,这意味着每10个接种疫苗的人有7个会得到保护,另外3个不会。虽然对于受保护的7人来说是好消息,但问题是无法预测谁会获得保护。推测疫苗有可能减轻剩下3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减少住院和康复时间等。监管机构关注的是疫苗能否预防疾病,但是有些疫苗在不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可防止接种者发病,接种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作为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病原体。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冠疫苗能否帮助人体建立长期免疫力。疫苗的保护作用能够持续多久,是会持续数年,还是类似于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注射。根据历史数据,一些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毒株无法产生持久的抗体,而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等致命的冠状病毒疾病中康复的患者,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2-3年。 那么人体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会持续多久呢?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抗体水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仅仅2-3个月就下降了。类似的,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9月的一份报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抗体水平在几个月内迅速下降。报告还指出,从疾病中康复的人可能会在一年内失去任何抗体。 在更深入的了解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免疫状况之前,仍有许多事情未知。抗体计数减少是否意味着免疫力消退?当再次接触病毒时,这些抗体会有何反应?在严重感染的人群中,抗体水平是否较高?此外,新冠病毒是否可能导致二次发病?由于围绕感染康复者的免疫状况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新冠疫苗的真正功效将更加不确定。 此外,目前大多数候选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仅在成年人中进行,而推迟在儿童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进行。这可能意味着这些群体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面的滞后,使儿童甚至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接种变得复杂,其中许多人是育龄女性。 获批的新冠疫苗可能受产能制约 疫苗的生产制造很复杂,以赛诺菲巴斯德的灭活疫苗为例,整个制造过程共包括11个环节,包括培养、收获、纯化、灭活、效价组装、制剂、装填、冻干、包装、批放行和运输。整个生产过程耗时6-36个月,70%的时间用于多达数百项测试的质量控制,任何测试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从头开始生产。(图表3) 制药企业声称在新冠疫苗正式获批之前就已经在生产疫苗。然而,拥有充足的疫苗原液供应并不意味着制药商拥有充足的包材,如玻璃瓶、注射器等。有限的生产线能力,如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生产疫苗需要的特殊设施,很可能会妨碍获批疫苗的及时应用。许多候选疫苗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储存,这增加了复杂性。 在疫苗被制造出来之后,还面临着复杂的分发问题,主要为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公众接种的优先级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CDC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发布了一个框架,说明谁应该优先接种最初的新冠疫苗。此外,美国各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对于物资的发放也有发言权。许多候选疫苗的接种计划包括2剂,间隔几周,这将进一步减缓分发的覆盖速度。 新获批疫苗的公众接受度问题 对于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在国外广泛存在着一些质疑,甚至存在反疫苗运动。即使新冠疫苗符合美国FDA和世卫组织的批准标准,证明收益大于安全风险,要获得公众的认可仍需要时间和教育。 今年5月,美联社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50%的美国人计划接种获批且可得的新冠疫苗,这与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也在5月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类似。7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普通民众(调查中为患者patients,但患者接种预防性疫苗无意义,应该是指普通民众更加准确贴切)和医护人员在何时及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上存在分歧。54%的医护人员愿意在新冠疫苗获得FDA批准后即接种,而仅有23%的普通民众愿意。53%的普通民众和较多的医护人员(28%)都认为新冠疫苗需要更加深入的安全性测试。这项由RoberPearlMD.com网站进行的民调在《美国医疗每月沉思》(Monthly Musings on American Healthcare)杂志10000+订阅用户中进行。(图表4) 结 语 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冠疫苗,多数专家、组织认为并推动新冠疫苗在2021年正式获批。然而,一个事实被选择性的忽视了,腮腺炎疫苗作为迄今最快成功开发的疫苗也耗费了4年,其他的所有疫苗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新冠疫苗不到2年的计划研发时间对现有的科技水平、监管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不同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配上的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世卫组织倡导建立了全球新冠疫苗协调机制COVAX,旨在保障世界各国各地区能公平获得疫苗,目前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加入。 祈盼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早日问世,全世界携手战胜这场无国界的全球危机。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消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1-05-15
    • 疾控中心咨询委员会批准辉瑞生物技术青少年疫苗 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辉瑞生物科技公司COVID-19疫苗在12 - 15岁青少年中使用紧急使用授权(EUA)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疫苗咨询委员会进行了权衡。美国商务部以14票赞成、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支持这种做法,随后该机构采用了这种做法。在美国这个年龄段大约有1700万青少年现在有资格接种疫苗。 拜登总统称这一决定“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又一个巨大步骤”。底线是:针对12到15岁儿童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简单、快速和免费的。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利用疫苗,给他们的孩子接种疫苗。” 在这个年龄组中,COVID-19导致的死亡仍不常见。尽管在2021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有127名青少年因COVID-19死亡,这将成为2019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儿科学教授、疾控中心顾问小组成员凯西·波林(Kathy Poehling)说:“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因为……感染而患上严重的疾病。”许多父母和青少年希望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我很高兴我们今天能投票让他们做到这一点。” 该决定是基于一项针对2300名12至15岁青少年的试验,其中一半接受两种注射,另一半接受安慰剂。在完全接种疫苗组中没有COVID-19病例,而在安慰剂队列中有16例。关于这16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提供任何细节。接受疫苗的那一组出现了与成人类似的副作用,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和流感样症状,特别是在第二次注射之后。 CVS Health宣布,目前正在全国5600多家CVS药店为12至15岁的青少年预约疫苗。尽管免预约治疗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们推荐预约治疗,因为辉瑞生物科技(Pfizer-BioNTech)疫苗是该年龄组唯一获得fda授权的COVID-19疫苗。 更多与强生疫苗有关的血凝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在接种了强生公司疫苗的人群中,又出现了13例不寻常的血液凝块。在FDA和CDC暂停强生疫苗注射11天之后,没有出现额外的死亡病例,接种疫苗的人也没有出现这些病例。 到目前为止,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说法,已经有28人被确认患有与强生疫苗相关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它的定义是在不常见的部位(如大脑)形成血栓,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水平低)。 CDC免疫安全办公室副主任Tom Shimabukuro告诉该机构的一个咨询委员会,尽管在接种疫苗后两周内在这么多人身上观察到这种情况极其罕见,但它“表明了一种合理的因果关系”。 强生发言人杰克·萨金特(Jake Sargent)对彭博社(Bloomberg)表示:“随着更多安全信息的发布,我们将继续与全球卫生当局密切合作,确保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个人得到充分的信息,以便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罕见事件。” 混合和匹配疫苗有更多的副作用 为扩大COVID-19疫苗的使用,考虑的一个策略是允许混合和匹配,例如,第一针接种辉瑞生物科技疫苗,第二针接种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然而,来自英国的一份早期报告表明,接受混合疫苗的人更有可能出现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烧、发冷、疲劳或头痛。除了这些短暂的事件,没有其他安全问题。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牛津大学儿科学和疫苗学副教授、该试验的首席研究员马修·斯内普(Matthew Snape)说:“这些是你对疫苗所预期的反应类型。”“它们或多或少与你在标准时间表中看到的反应类型相同。只是它们发生得更频繁了,我们在轻度和中度症状中都看到了更频繁的情况——但它们很快就会消失。” 这项研究包括830名50岁及以上的志愿者,他们接受了两剂阿斯利康/牛津疫苗;阿斯利康/牛津排名第一,辉瑞-生物科技排名第二;辉瑞生物科技(pfizer - biotech)排名第一,阿斯利康(AstraZeneca) /牛津(Oxford)排名第二;或辉瑞生物科技作为两种剂量。其他研究正在测试Moderna和Novavax的混合疫苗。 COVID-19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10名COVID-19住院患者中有8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是同龄人的6倍。半数患者的大脑功能或结构发生了改变,约20%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该研究由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领导,参与COVID-19神经功能障碍全球联盟研究(Global Consortium Study of neurodysfunction in COVID-19)。该研究于2020年3月至10月在13个国家的28个地点对3744名COVID-19成年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 在报告有神经症状的82%中,37%是头痛,26%说味觉或嗅觉丧失,49%有急性脑病。如上所述,17%的人处于昏迷状态,6%的人中风。急性脑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约为33%,而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为74%。 推迟注射第二剂疫苗可以降低死亡率 一个预测模型表明,给65岁以下的人注射第一剂COVID-19,但推迟第二剂,将减少死于该疾病的人数。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 这一策略在英国被使用,将剂量间隔从建议的3到4周扩大到12周,尽管辉瑞报告称没有临床证据支持这一决定。 由于现有疫苗的限制,英国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至少部分有效的疫苗。来自英国的数据显示,单次注射可以防止约80%的死亡,感染减少了70%。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 British)上的最新美国研究利用了一个模拟模型,该模型基于10万名美国成年人的“真实世界”样本。它测试了各种场景。 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托马斯·c·金尔西(Thomas C. Kinglsey)领导的这组研究人员写道:“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如果延迟注射第二剂疫苗,累积死亡率、感染和住院率就可以降低。” 具体条件包括一剂疫苗的效力至少为80%,以及特定人群的日免疫率为0.1%至0.3%。模型表明,如果满足这些条件,该战略可以防止每10万人中有26至4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