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检测动物疾病的便携式设备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生物纳米研究所(BioNano Laboratory)主任、工程学教授苏雷·尼什拉(Suresh Neethirajan),与安大略兽医学院(Ontario Veterinary College)的大卫·凯尔顿(David Kelton)教授和陶德·杜非德(Todd Duffield)教授联合发明了可用于快速检测动物疾病的手持式便携设备 。目前,这一研究即将进入现场试点阶段。

    当前动物疾病诊断需要将采集的血样送去实验室分析,这一过程花费的成本高、时间消耗长,通常需要5至7天才能得知诊断结果,而对于偏远山区,耗费的时间将会更长,也往往会因此而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控制期。

    尼什拉等研发的这款便携式传感器可通过分析奶牛的少许血液或牛奶来实现快速诊断奶牛是否患有酮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目的。“这款传感器的优点在于畜牧工人一发现畜群有任何异常状况,就可以直接检测,甚至在没有明显症状之前也可以通过检测来预防疾病。”尼什拉说道。

    该传感器通过检测血液中电化学活性来判断动物是否患有代谢性疾病,仅需一分钟即可反馈检测结果。该传感器还可以绑定到智能手机上,工人们可以自己对畜群进行诊断并治疗。这款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内嵌自动挤奶机,可实现同时监测整个畜群的患病情况。现计划在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设备。 

    该研究获得了爱丁堡大学“证据导向干预支持倡议”(Supporting Evidence Based Interventions initiative, SEBI)项目资助的12.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编译 梁晓贺)

相关报告
  •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03
    • 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实验中快速分析数千个甚至数百万个细胞,能够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细胞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哪些分子参与其中。11月21日,STAT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单细胞测序的新进展。 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尽管人们可通过显微镜或组织活检来确定组织是否癌变,但很难分离出哪些细胞是良性的,哪些可能逃避治疗,继续突变并引发转移。大部分的临床测序工作都遵循平均法则,对整个细胞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因此,这些细胞之间的微妙差异并不清楚,也很难分离出恶性程度最高的细胞。不过,正是这些微妙的差异,才造成每种癌症的独特病理。 单细胞测序的工作原理是:将癌症活检样本中的单个细胞分离,锁定在微流体芯片的迷你检测管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和化学试剂处理从而释放遗传物质。此时,细胞被标上独特的“条形码”。之后,研究人员可以检测细胞是否携带特定突变,或表达与疾病相关的特定分子。Celsius Therapeutics公司正在利用单细胞测序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Mission Bio公司正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通过患者组织样本寻找残留的癌症。单细胞测序有望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某种疗法是否针对特定的细胞类型。 发现新的人体细胞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Human Cell Atlas)是一项为创建人体每种细胞类型的详细分类而发起的国际行动。它的部分资金来自“扎克伯格-陈计划”(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随着一些成果的陆续发布,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Ed Lein正致力于揭开人类大脑的细胞组成。他表示,这个想法是对大脑皮层进行逆向工程,试图了解其中所有类型的细胞,然后了解它们如何连接在一起。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测定每个细胞中5000到10000个基因,并对数千个细胞同时开展分析。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8月,Lein团队宣布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了一种“玫瑰果神经元(rosehip neurons)”,这些细胞的轴突束就像吐露花瓣的玫瑰花。现有的结论表明,这些细胞似乎只存在于人体中,可能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控制信息流。 推动药物发现 Celsius Therapeutics公司正利用单细胞测序来推动整个药物发现的过程。这家公司在2018年的首轮风险融资中获得6500万美元,其研究对象是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该公司正在分析癌症等疾病中的单细胞RNA,以寻找药物靶点。事实上,单细胞测序为药物开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 《沈阳自动化所导管全自动化检测技术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7
    •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 研究所成功攻克了复杂导管的高精度三维测量技术难题,应用多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提出了高精度点云融合拼接技术,实现了复杂导管高效、高精度三维测量,单个导管测量时间只需几秒,测量精度达到±0.1mm,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导管三维测量模型弯管加工误差评价导管是现代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中复杂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燃料、冷却剂等各类流体介质输送到产品的其它部位,因此弯管的快速精确测量是保证其精确装配和无应力安装的核心技术。 该技术突破传统导管测量方法,探索出了高效、快速、精确、操作简便的大尺寸、复杂导管的数字化测量方法,可以测量不同表面、颜色和材质的弯管,大大缩短了弯管程序设置时间,缩短了管路制造周期,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导管生产质量提供保障,也可以以逆向工程方式送到CAD系统,同时也可以和弯管机进行通讯,对弯管机参数进行设置以及修正。 沈阳自动化所工艺装备与智能机器人 研究室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和创新,在导管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方面,逐步形成了集导管自动化测量、自动化切割、打磨与评价技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保证了导管的精确装配以及无应力安装。解决了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复杂导管制造和装配难题,提出了全自动化高精度、快速解决方案,促进了航空、航天、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