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遗传基因资源和植物基因组学工程对福尼奥米作物进行改》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o
  • 发布时间:2017-10-23
  • 福尼奥米(Fonio)在西非干旱地区的粮食安全及作物创收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篇综述旨在通过分析福尼奥米突出的生产限制因素、育种目标以及可用的遗传基因资源预对当前的福尼奥米作物进行品种改良。然而,由于缺少研究机构的支持及已改良过的作物种子,而且因为混生杂草的侵染、破碎的谷粒以及采后繁琐的处理步骤,是当下制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且,也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使得福尼奥米(Fonio)这种作物虽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但仍旧打不开现有市场。因此,对于福尼奥米(Fonio)这种作物的育种项目应首先解决上述制约问题,进而提高作物的总产量。我们尝试利用了突变育种、体细胞克隆变异、体细胞杂交、分子标记、比较基因组改良、个体化靶向诱导的基因组局部损伤(iTILLING)技术,通过基因型测序及基因组筛选的方法来开发改良福尼奥米(Fonio)的基因类型。另外,对福尼奥米(Fonio)倍型水平的检测、作物基因遗传资源的广泛收集和表征、核心参考集的定义与作物混种优势的开发,这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将会对福尼奥米(Fonio)作物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目标的实现始终离不开足够的资金和研究机构的支持。

相关报告
  • 《遗传所破译模式植物金鱼草基因组》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8
    • 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也称龙头花(snapdragon),一直作为分子和发育遗传学的模式作物,很多关键基因是在金鱼草中被首次发现。金鱼草中内在活跃的转座子促进了基因的分离和分析。但是,迄今为止,这些研究都是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条件下进行的,无法研究这些基因、转座子和性状的整体进化和遗传结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组联合梁承志研究组、John Innes中心Enrico Coen研究组和华大基因等研究团队,利用第二代Illumina基因组测序平台和第三代PacBio单分子测序技术,结合遗传图谱辅助组装策略,完成了对栽培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cv. JI7)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该研究结果于2019年1月2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植物》期刊。 该研究得到了金鱼草8条染色体的分子序列510Mb,覆盖度为97.12%,注释了37714个蛋白编码基因,报告了一个近乎完整的金鱼草基因组。通过对序列的比较分析显示,车前科与茄科在大约六千二百万年前从其最近的祖先处分开并在大约四千六百万到四千九百万年前发生了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该全基因组复制对金鱼草中与花不对称性相关的TCP基因家族进化具有重要贡献。此外,该研究发现金鱼草的假S位点(ψS-locus)在大约2Mb的序列上含有102个基因,其中包含37个SLF基因但缺失S-RNase,提示该花柱因子的丢失是栽培金鱼草获得自交亲和性状的主要原因,并发现栽培金鱼草S-位点与野生金鱼草S-位点之间具有高度的共线性。综上,金鱼草基因组的破译将极大加速这个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学和进化研究。
  • 《遗传所植物基因编辑研究取得新成果》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18年10月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连发两篇《自然-生物技术》文章,分别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多个产量和品质性状控制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加速了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以及构建新的单碱基编辑系统A3A-PBE,成功在小麦、水稻及马铃薯中实现高效的C-T单碱基编辑。 在第一篇文章中,中国科学院许操研究组和高彩霞研究组合作,选用天然耐盐碱和抗细菌疮痂病的野生醋栗番茄(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为基础材料,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多个产量和品质性状控制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在不牺牲其对盐碱和疮痂病天然抗性的前提下,将产量和品质性状精准地导入了野生番茄,加速了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这一研究首次通过基因编辑实现野生植物的快速驯化,为精准设计和创造全新作物提供了新的策略。 第二篇文章中,高彩霞研究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Cas9变体(nCas9-D10A)融合人类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A(A3A)和尿嘧啶糖基化酶(UGI),构成新的单碱基编辑系统A3A-PBE,成功在小麦、水稻及马铃薯中实现高效的C-T单碱基编辑。利用此技术体系,通过基因枪瞬时转化对小麦抗除草剂基因TaALS和对单倍体诱导基因TaMTL进行编辑,效率分别达到22.5%和16.7%,且TaALS突变体对除草剂表现出显著的抗性;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在水稻中的编辑效率高达82.9%。此外,A3A-PBE可对马铃薯内源基因进行高效编辑。A3A-PBE碱基编辑系统具有高效、宽脱氨化窗口及对靶标C上文无序列偏好性等优势,可拓宽植物单碱基编辑的范围。 该体系的建立对实现植物基因组大规模体内饱和突变,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及基因调控元件作用等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意义。 吴晓燕 摘编自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8-10/20181010121804450.htm 原文标题:两篇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中国科学院基因编辑研究新成果